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
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领导善于找借口,能够为下属巧妙解围,从而取得笼络人心的效果。
化敌为友
为天下不念旧恶,曹操有此宏量,孙权也有此胸怀。曹操“矫情任算”,他虽信任张绣,张绣却没有死心追随;孙权不咎甘宁既往,且能化敌为友,使甘宁与凌统从死敌结成死党,同心协力事权,至今仍传为佳话。何以曹操不能使张绣死心相随,而孙权能使甘宁等效忠于己?因曹操待人多从权略出发。因而未尽得人心;而孙权待人以诚,故人心向往之故。孙权与曹操御人相比,仅此而论,孙权胜于曹操。
孙权与黄祖战于大江之中,祖军败绩。权部将凌操乘胜追击,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中,黄祖乃得脱。后甘宁归降,孙权不念旧恶,厚待之,孙权听甘宁之策,取江夏,擒黄祖,便设宴庆功。席间,凌操之子凌统拔剑而起,直取甘宁,权连忙制止,谓统说:“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我面。”凌统叩头大哭说:“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
为暂时分开二人,以免寻仇报复,孙权乃派甘宁去守夏口,又加凌统为承烈将军,统只得含恨而止。
由于甘宁感孙权之恩并得其教诲,也想设法解怨。在濡须之战中,凌统坐下马被暗箭射中,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敌将持枪来刺。这时,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倒了敌将,凌统才免难。
凌统得救回寨,孙权对他说:“放箭救你的,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对宁说:“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甘宁、凌统协力效忠孙权,屡建奇功。
历史证明:一个集团,或一个国家,内部团结,力量就强大,内部分裂,力量就削弱。袁绍虽据有四州之广,兵多粮足,将勇士智,但因内部派系林立,四分五裂,终于自取灭亡。孙权不仅能团结人,且能为部属释仇解怨,化敌为友,因而人心齐,力量大。他能鼎足江东,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贤名”与“恶名”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
《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
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
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
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健忘”的宋太宗
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有雅量。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
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两个重臣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
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宽容是一个领导者的美德。
现代的领导,都难免遇到下属冲撞自己、对自己不尊的时候,学学宋太宗,既不处罚,也不表态,装装糊涂,行行宽容。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以后,上下相处也不会尴尬,你的部署更会为你倾犬马之劳。
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这样的老板不是父母官,也称得上是一个修养颇高的领导者。
优秀的管理人员会尽量避免说不,以免伤害对方。他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希望问题会自动消失。但是,他们也绝不会说不敢面对问题或向员工投降。
主动揽过
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老板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对这个下属又会是何种心境?
卡特总统的例子说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
老板这样做,表面上看是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受谴责的对象,实质上不过是把下属的责任提到上级领导身上,从而使问题解决起来容易一些。假如你是个中级领导,你为你的下属承担了责任,那么你的上司是否也会反思,他也有某些责任呢?一旦公司里上行下效,形成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气,便会杜绝互相推诿,上下不团结的局面,使公司有更强的凝聚力,从而更有竞争力。
当问题发生时,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找替罪羔羊。
善找借口
有一位中学教师,脑筋很灵光,工作中很讲究策略,“找借口”能力令人佩服,把找寻借口用在学生身上效果奇佳。他的班上有一个姓胡的同学,人很聪明,升初中的考试成绩是全班第一名。可仅过半年,期末考试却落到班级第26名。这位老师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他退步的原因。后来,他了解到,这孩子有尿床的毛病。被褥尿湿了,家长很恼火,这“丢脸”的事使他自惭形秽。原来是精神上的负担,影响了学习成绩。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呢?这位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我思考了两天,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籍,终于在一天放学后,办公室人都走光了,我找他谈心。扯了一些班里的事以后,我问他:‘听说你会尿床,是不是?’他一听,脸一下红了,头也挂得低低的。
我把他朝身边拉了拉,握住他的手说:‘其实,尿床没什么大不了,老师研究过,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尿床,只不过是许多家长不声张罢了。’他一声不吭。我继续说:‘老师我也尿过床。’‘真的?’他惊奇地问我。‘怎么不是,而且一连延续到初中快毕业。有时一夜尿两三次,睡梦中,我急死了,到处找厕所,找到一个墙角,拉开裤子就尿,结果就尿了一床。’‘哎呀,我也是这样。’他仿佛找到了知音,羞怯之情一扫而光。接着,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扯开了‘尿经’,讲到好笑的地方,一起放声大笑。这时,我们已没师生之别,好像两个‘尿友’在交流经验。‘后来你是怎么不尿床的?’他突然问我。‘我啊,到了15岁就自然地不尿床了。’我装着回忆的神情说,‘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不知不觉地就好了。’他掰着手指算着:‘我今年13岁,再过两年,我也会好了?’‘那当然!’我肯定地说,‘尿床不是病,到了发育的年龄,就会自然地好了,你用不着烦恼。’当我们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他精神轻松多了。”后来,由于家庭、老师的默契配合,那位学生终于摆脱了困境,学习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