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就是要做到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弄明白;另一方面,用人信息也和商品信息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期的信息,人家是否已经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清楚,绝不能似是而非。这些都要求同学们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去搜集信息。通常来讲,就业信息的搜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1)学校主管大学生就业的部门。学校是搜集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因为就目前的就业机制看,学校是连接大学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有关对象的核心环节,它们既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各级主管部门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一个主要窗口。这一特定的位置,使它们对就业信息的占有量大于任何一个部门,同时,其所掌握的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就政策而言,全国的、行业的、地方的,在他们这里都有完整的收集;就需求信息而言,它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用人单位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而来的,可信度最高;同时它们所接触的各部门、各单位正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就业机构。因此,就它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渠道。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大都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制定文件、公布信息、提供咨询、就业指导以及为用人单位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全国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各地方有的是教育部门主管,有的是人事部门分管非师范院校,教育部门分管师范院校。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县以上各级政府多数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所在辖区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交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咨询与服务,他们每年都要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各种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3)亲朋好友及老师。学校的老师在每年的社会实践教学、科研协作以及校外兼职中,都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关系密切,通过他们了解需求信息,联系社会实践、实习单位以及推荐到相关单位谋职,对毕业生成功择业是很有帮助的。校友大多是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他们对所在单位引进人才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往往更具有准确性,通过他们引荐往往可信度高,成功率高。再者,许多毕业生的家长或亲友在多年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广泛联系,由于家长、亲友与毕业生的特殊关系,在帮助了解就业信息或推荐就业机会时更加积极主动,不遗余力。
(4)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生在谋职择业过程中,很大的障碍是供求双方缺乏了解,而毕业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可以说是其了解用人单位,并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最好途径。毕业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时,应该力求做到单位的选择和就业意向相挂钩。如果你的毕业设计乃至毕业论文正是实习单位要解决的技术攻关难题,极有可能成为你难得的机遇。
(5)各类“双选”、招聘活动。各地方、学校或用人单位举办的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双选”活动或招聘会,往往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双方了解更直接等优点,是毕业生了解信息、成功择业难得的机会。特别是以学校为主体举办的“双选”、招聘活动,专业更对口,用人单位更有选才的诚意,更应格外地予以重视。
(6)各种有关的新闻媒体。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毕业生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如电视、电台、报纸、专刊等,了解有关的就业信息。如教育部公开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专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服务的刊物,同学们可以从中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与信息。
(7)电脑网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求职不用“跑细腿、磨破嘴”,足不出户就可参加招聘会的网上谋职已经成为毕业生谋职的时尚。作为一种新的渠道,网上招聘、网上谋职虽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它的方便、快捷,已经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据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7.1%的企业主要通过网络招收大学生,传统的“参加社会招聘会”仅占24.1%。尤其2007年,网络招聘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渠道。
目前,教育部已经开通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许多省市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很多高校也建立了校园信息网。网上谋职应该是一条为大学生所重视的谋职捷径。因为与现场招聘会、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等传统招聘模式相比,网络招聘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无区域和时间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由于博客的火爆,很多学生还开通了自己的求职博客,以便更好地“推销”自己。不少企业在这些博客中发现线索,招揽人才,使网络招聘呈现出一片红火景象。
三、职业信息需筛选
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同学们打电话、跑会场、托亲访友,南下北上,不停地奔波,为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得有用的职位信息。可是,面对就业信息数量大、范围广和时效快的现实,同学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应该明确,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仅仅是择业的第一步,收集的信息越多,机会就越多。但是对这些大量的信息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筛选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后一项工作处理好了,有用的信息才会对一个人的求职活动真正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信息的筛选首先应遵循求真、求新和求专的原则。求真就是要了解信息的真实程度;外界的信息可谓真假难辨,有的求职信息纯粹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有的信息则仅仅是单位出于一种宣传的目的,而非真心实意的想录用新人,这样的招聘广告含有大量的水分,有的则是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非法机构发布的具有欺骗性、欺诈性的聘用信息,它们常通过收取报名费、中介费和面试费等方式达到骗取学生钱财的目的。由于信息的虚假常会导致求职者的决策失误,给就业工作带来多方面的麻烦和损失。因此,求职者一定要对那些值得怀疑、可信度低的用人信息多加了解、考察、分析和核实,及早将虚假性或欺骗性的信息排除在外。
求新就是要求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要具有时效性。一般而言,就业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越是新近发布的信息,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单位招聘计划、相关就业政策等尤其如此。过时的信息、政策常会干扰或误导当事人的求职活动,因此,对求职者来说,及时拥有新的职位信息,或许就多了一份胜算的把握。
求专就是要有的放矢,缩小范围,从所有接触的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有限信息。就业信息并非数量越多对一个人的求职进程越有益处。因为人们接触的信息往往同时包括有高相关的、低相关的、无关的以及错误的几类。如果无关或错误的信息过多的话,它们就反而会成为就业决策中的负担和额外的干扰源,对合理决策的作出会造成消极影响。毕业生应当格外关注那些与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相符的职位信息,因为它们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成为自己未来职业的可能性更大。对于一份职位招聘广告来说,真实性、有效性和适合性只是评判其使用价值的一般原则,好的用人信息还应当包括以下诸方面的具体要素。
(1)单位情况的简单介绍。包括单位名称、性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远景规划;在本行业中的实力或排名等。单位的整体发展状况为应聘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环境。
(2)对应聘人员的具体要求。包括了对当事人思想政治、人品修养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要求;对年龄、身高、体重、相貌和体力之类生理内容的要求;对学历、专业方向、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有的单位还可能对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和气质等心理特点提出要求。
(3)招聘职位情况的介绍。包括了所设立职位的收入福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方面的信息与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能够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毕竟,现在对该职位感兴趣的毕业生说不定就会成为该单位未来的正式员工。
通过过滤这一程序,广而杂的就业信息就只剩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要发挥它们的价值,求职者就需要立即行动,及时使用这些财富,及时向用人单位发出反馈,以免坐失良机。
§§§第五节材料准备
一、书面材料的准备
毕业生参加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洽谈会、招聘会,以及访问用人单位,恳请老师推荐,拜托亲友帮忙等,都需要一个书面介绍自己的材料,达到“广种博收”的效果。而大部分用人单位安排面试的依据是阅读有关毕业生情况的书面资料,因此,撰写有说服力并能吸引用人单位注意力的书面资料是赢得竞争的第一步。
(一)自传
自传是作者自述生平的文章,即系统全面地介绍个人身份、家庭影响、学历、资历等书面的文字材料。这是表现自己的最佳舞台,最能展现个人特点和特长,也是推销自己的重要方式。
自传是细化了的个人名片。社交活动中有句谚浯:“名片一掏,身价抬高。”其含义是名片上既可以标明头衔,也可以标明成果和成就,所以,文字要得体,不给对方产生自吹自擂的感觉。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情况
包括出生年月、家庭背景、身体状况等。简要介绍家庭成员、生活及工作概况,有助于招聘者了解家庭影响较大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一生除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之外,最为深刻的是家庭熏陶。家庭伴随着人生命的始终,可以这样认为:家庭成员的素质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品德。人们常说的“将门出虎子,书香生儒人”,这在社会上也不乏其例。所以介绍家庭成员应突出重点,精练概括,如“我祖父1940年参加革命,某年牺牲于日寇枪炮之下,我父亲毕业于某某大学,现任某某科研所研究员”,又如我祖父某某我父亲某某以务农为生,为人忠厚,勤劳朴实”等,这样可以反映你曾受到过“革命的”、“高知识的”和“以诚实为本”的教养。不过这方面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防止画虎不成反类犬。
2.受教育程度
按时间顺序介绍所受的教育,其中说明学习成绩、能力培养、在校表现如何等。
小学、中学的如没有特殊表现可略写,集中笔墨写大专以后的学习和实习情况。另在校读第二专业,或者在本学历层次上立志深造,如函授或自考(已通过几门)、研究生、博士生等在读课程,因为社会十分欢迎复合型人才和高学历人才。
3.个人成绩
列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能引起用人单位注意的成绩,选择与应聘工作单位相关的事实材料,如介绍自己在校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在各种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实习心得、实习成绩等。措辞要把握分寸,寓自信于谦逊之中,既要使用人单位感到自荐者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又不能使他们感到狂妄傲慢。
自传写法既可以顺叙,也可以倒叙。要注意使内容与求职信保持一致,在时间上要相互衔接,避免不必要的猜疑。自传和求职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自传以能全面反映自己的基本情况为佳,侧重点是记载和陈述自己的经历,是散文式的;而求职信强调的是针对性,侧重点是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阐明自己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是议论文式的。毕业生的社会经历不多,如果在求职信中已将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个人经历表述清楚,自传则可省略;如果用人单位有特殊要求或本人有特别的经历也可两者都写,但应注意两者的差别,要把介绍的内容巧妙地分布其中,使他们相互补充,切忌重复。一般来说,读者看两篇篇幅不长、内容各异的文章,要比看一篇结构复杂的长篇文章轻松得多。
(二)个人简历
任何一个好单位,收到的求职简历都会堆积如山。和预想正好相反,没有哪个人事主管会逐一仔细阅读(read)简历,而是用一种scan的方式匆匆而过,每一份简历所花费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2分钟。无法吸引他们注意的简历很可能被忽略而过,永久地沉睡在纸堆里。
那么,如何才能作出一份高质量的简历呢?我们知道,个人简历的内容包括:
“本人基本情况”、“个人履历”、“能力和专长”、“求职意向”、“联系方式”等基本要素。“本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学校、专业、身高、毕业时间等等。一般来说,本人基本情况的介绍越详细越好,但也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一个内容要素用一两个关键词简明扼要地概括说明一下就够了。
其中,“个人履历”主要是个人从高中阶段至就业前所获最高学历阶段之间的经历,应该前后年月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