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韩菁在企划部工作八年,一直没有升职,晚来的弟弟妹妹都爬到她头上去了。
韩菁自认为业绩和人际两方面都没有问题,终于忍不住去找经理:“经理哦,你是不是对我的才能不满意啊?”经理:“哪里的话,你很有才气!”
“那是不是你看不起女孩子,认为我们没有领导能力呢?”
“不敢不敢,妇女能顶半边天嘛。”
“那你就是对人家有意见?八年了还不升人家……”韩菁哀怨地说。
这下,经理没法回避了,他想了半天,只好支支吾吾地说:“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你那个,那个说话的腔调,能不能成熟一点?”
“诊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但是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也要具有一定变换能力,以适应自己充任的不同交际角色。比如一个女性,她对丈夫说话,应该是妻子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应该是妈妈的语气;和朋友聊天,应该是休闲的方式;在单位说话,应该是工作的腔调。把一种交际方式进行到底,就难免会带来交际角色的错位,难以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韩菁的问题显然是在工作场合使用了小女孩儿的说话方式,这种方式和韩菁近三十岁的年龄是不吻合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人们不会花很长时间去体会你的为人,而是一下子就凭着说话方式把你分了类。如果说在家里和老公偶尔用这种方式发发嗲,是夫妻间的情趣;在工作场合再这样说话,就难免给人不可靠的感觉,和异性同行打交道,甚至还会给人不稳重的错觉。这样的话,经理怎么可能升韩菁的职,让她去领导别人呢?
我们把这样的病症称为“交际方式错位症”,韩菁的案例是一种典型表现形式。此外还有一直用官场的方式说话,即所谓的打官腔;老是爱教训人,即教师腔;在任何场合说话都不正经,即油腔滑调;总是用琼瑶剧主人公的方式说话,即文艺腔……这些都是“交际方式错位症”的各种变体,都需要引起重视。
“症状”
韩菁们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声音尖细。句末尾音上翘。爱用感叹词。凡是用[狑]的地方全部用[狏]代替,如“娃娃(wawa)”说成“vava”,“伟大(weida)”说成“veida”。
(2)用词:不论年纪大小,女性一概称“女孩子”,男性一概称“男孩子”。用“人家”自称,如“你再这样,人家要不高兴了”。爱用重叠形式,如“我的包包是新买的”、“我好喜欢好喜欢你的策划”。
(3)表情:比一般表现要夸张一些。眉眼灵活,脸部肌肉活动大。开心时,捂着嘴笑。伤心时,用纸巾擤鼻子,还经常掉眼泪。
(4)体态语:走路时腰肢扭动。拿东西都抱在胸前。害怕时连续用手拍胸口。笑时浑身颤动,所谓“花枝乱颤”。
以上表现,不一而足,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像小女孩儿。
“处方”
老实说,这种交际疾患很难根治。一则它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二则习惯成自然,它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表现了。
所以,我们的第一建议是更换职业。若符合自己兴趣且具备一定条件,建议韩菁们可以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娱乐圈,林志玲的症状比韩菁严重得多,可她愣是红透半边天。再比如幼儿园或小学教师,也是很欢迎这种风格的。其实,凡是需要女性魅力的职位都是可选的。
若要继续在严酷的职场打拼,那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正视它,并且愿意花时间去纠正。很多交际方面的问题,意识是最重要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交际时分出一定精力去避免,就能有所改变了。
韩菁们可以针对上述症状进行自查,一个个地纠正,必要时可以使用录音设备检验效果。长期坚持下去,消灭这些小细节,你的形象就一定会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