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霍桑电气公司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该实验最初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其中有一个“谈话实验”环节,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而且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工厂的产量大幅提高,心理学上称之为“霍桑效应”。
为什么一个“谈话实验”就可以使工作不满的情绪得到充分发泄?通过霍桑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委屈、不公平以及失落的事情,如果遇到这些事情后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内心深处便会产生消极情绪。反之,如果这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便能将心中滋生的负面情绪扼杀在摇篮中,进而更好地做其他事情。
同样,孩子与成年人一样也会有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情绪变化,这就需要父母帮助他们吐露出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但是,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常常让我们的父母大伤脑筋而疏于引导孩子宣泄情绪。
这一天,晓宇爸爸从国外回来,给4岁的晓宇买了一辆玩具汽车,他别提有多喜欢了,一直玩了很长时间,就连临睡前还把这辆小汽车放在枕头边,看样子,是打算陪小汽车一同睡觉。
跟往常一样,妈妈照例在晓宇旁边跟他聊了会儿天,当母子俩聊到新买的小汽车时,妈妈建议晓宇明天把小汽车给隔壁的好朋友噜噜玩一玩,希望他能跟小朋友分享新玩具。
晓宇听了,一脸不悦,妈妈试图继续劝说儿子,便巧妙地问他:“那如果噜噜来我们家玩的时候看见了,他想要怎么办?”晓宇明显有些着急了,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那我就用大棍子把他打出去!”
妈妈听了,非常生气,说你不可以打小朋友,晓宇想了想,又说:“那我用刀子一刀一刀把他给切了!”
妈妈看晓宇一副非常认真的表情,吓得不敢再继续说了。但是,又觉得很奇怪,平日里晓宇是个非常好商量的孩子,也很乐意与别人分享玩具,怎么今天突然说出这么狠毒的话,表情还似乎有些咬牙切齿的样子,看到这一幕,晓宇妈妈心里没底了,不知道晓宇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其实,晓宇的恶语背后隐藏着他不愿意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的意愿,但是妈妈却自作主张地让他与小朋友分享,晓宇不知道如何直接拒绝妈妈的要求,只好把恼怒转嫁给小朋友,通过恶语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他们不满1岁时,还没有形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会大度地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人玩;2岁左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就会经常把“我的”挂在嘴边;3岁以后,开始渐渐意识到哪些东西属于自己,而哪些不属于自己,而且对于自己的“财产”,他们往往会严加看管。
所以说,在晓宇的潜意识里,他已经明白如果把小汽车给噜噜玩,自己就没有了的道理。这种时候,如果大人一再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引导孩子宣泄情绪,他们的做法就会变得令人不可思议。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发泄就是舒散、化解心中的积郁,淋漓尽致地吐露出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
也许,有不少家长会说:小孩子,不愁吃穿,不考虑未来,有什么积郁和不快呢?有发泄的必要吗?其实,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现如今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家庭和学校管得紧,家庭生活矛盾重重,同学之间的别扭、矛盾,以及自身生理发育的影响等等,这些事情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甚至不快。而一旦心理不平衡,自己又无法消除这些阴影,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积郁,表现得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甚至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所以说,让孩子有机会把这些负面情绪宣泄出来,才不至于给他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
每天懂点情绪心理学
既然坏情绪不疏导,很可能就会“决堤”,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呢?
◎◎父母要做孩子的贴心人
父母要主动理解孩子的处境,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分析孩子变得积郁和不快的原因,同样父母也要主动交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把握好时机
面对满腔义愤的孩子,父母不妨附和一下,目的只有一个——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使其感觉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哪怕你觉得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尽力这么做。当然,做父母的切不可以长辈或过来人的身份自居,不妨站在知心朋友的位置上和孩子谈谈心,这样既避免了拉开与孩子的心灵距离,也有利于问题的成功处理。
◎◎帮助孩子消除消极感受
由于孩子尚且年幼、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有消极感受,又借助不当方式宣泄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感受。比如,如果孩子因为恐惧而采取不当的宣泄方式,父母一定要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再陪他静静地待上一会儿;比如,如果孩子因不满小伙伴而发怒,父母可以重复一遍孩子的话语,帮他理清思路,弄清他想怎么做,然后再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用建议或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引导孩子发泄情绪时,一定要适度,千万不能让孩子任着性子胡来。告诉孩子发泄时,不能恶语伤人,不要影响他人,更不可找人对骂。当然,作为父母,还应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