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元璋的这一番苦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明清吏制腐败,许多老百姓都把对地方官的愤怒迁移到城隍身上。城隍的威信每况愈下,特别是到了《聊斋志异》中,城隍简直就成了坏而又坏的反面角色了。《席方平》篇的城隍收受贿赂,是人间贪官污吏的形象写照,他最后与阎王一起被罚是罪有应得;《吴令》篇中的城隍还因为不知体恤百姓而被一个刚直有声的县令打了屁股。
(十八)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在民间有很多种传说。旧时,在家中或婚礼上常悬挂画有蓬头笑面的两个人。一人持荷花,一人捧圆盒,是取汉语中和(荷)合(盒)两宇的谐音,寓意和合美好。
传说和合二仙同时居住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哥哥叫寒山,弟弟叫拾得。他俩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二人感情特好,赛过亲兄弟。兄弟二人共爱着同一个姑娘,但互相都不知道对方深爱此女。一直到哥哥将要结婚时,才知道弟弟也爱这个姑娘。寒山为了弟弟的幸福,远离了故乡,来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弟弟知道哥哥为了自己的幸福远离家乡,就对姑娘说,我不能娶你,我要去找我哥哥。于是,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最后打听到哥哥的住处。他折了一枝盛开的荷花作为给哥哥的见面礼,哥哥忙拿着一个盛斋饭的食盒出来迎接。兄弟二人见面,高兴得手舞足蹈。二人决定一起修行,并共同开山立庙为寒山寺。现在,在苏州的寒山寺内还保存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兄弟二人的形象和寒山、拾得的名字。
寒山寺是苏州城西十里枫桥镇上的一座古刹。创建于南朝佛教鼎盛的梁武帝时期,迄今已有1500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叫”妙利普明塔寺院“,唐代改称寒山寺。
另有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则先要从怪僧寒山说起。
寒山,因为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而自号”寒山子“。寒山是个怪僧,他常常跑到各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轰他,寒山便哈哈大笑而去。
拾得,刚来到这个世界便被父母遗弃,天台山的一位老和尚把他拾来带到寺中抚养,并起名叫”拾得“。他在天台国清寺当了小和尚,分配在厨房干杂活。寒山未入国清寺之前,拾得常把一些剩饭菜送给他吃,二人可谓是贫贱之交。
寒山、拾得圆寂后千年,完全不再是和尚模样,而是两位蓬头笑面逗人喜爱的孩童形象了。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也有传说唐人名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遂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回,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睦,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至清代雍正时,复以唐代师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中国民俗中常以象征谐音双关来达某种寓意。”和合“一词有同心和睦、合家团圆,或夫妻和睦,福禄双全之意。故被世人所喜爱与供奉。
(十九)麻姑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但麻姑的来历,却有一些不同说法。
《神仙传》里说,有个东海人叫王方平,当过官,精通天文历法,以后弃官入山修道,成了仙人。王方平有个妹妹叫麻姑,是个漂亮姑娘,年岁十八九,穿着绣花衣服,光耀夺目。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鞋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脚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
还有一种说法,麻姑是十六国时后赵的麻秋之女。麻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将军,麻秋抓来许多民夫筑城,昼夜不停,只有凌晨鸡叫才能稍稍歇息一会儿。麻姑十分同情这些苦工,就偷偷学鸡叫,她一叫,群鸡齐鸣,民夫就能早点收工。后来此事让麻秋知道了,要找女儿算账,麻姑赶紧逃走,后入山修道成了女仙。
麻姑曾自诩她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水也浅于旧时一半,将来还会变成陆地。沧海变成一次桑田,不知要经过多少万万年。麻姑已经见过三次沧桑变化,她该有多大寿命?虽说她长得像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可她的实际岁数是无法估算的。麻姑做个女寿星当之无愧。民间又传说王母娘娘三月初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所谓”麻姑献寿“。
今天的麻姑形象多为绘画和工艺品,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手中或盘中.一般有仙桃、美酒和佛手。过去给女者祝寿常送麻姑献寿图,而给男者祝寿则送南极仙翁像。
(二十)福神
“福”在人们的心目中解释各有不同。《书·洪范>;所谓“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
福,人们认为是福气,福运。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认为寿、富、贵、安康、多子多孙就是福。世俗传说岁星能把福降临人间,岁星即木星。于是福神降临,它可以把祝福美好带给虔诚礼拜的人们。
福神起源甚早。有一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即废此例,并拒绝皇帝征选侏儒的要求。道州人深感其恩德,遂祀为福神。传至宋代民间亦普遍奉祀。到元、明时,阳城又被传说为汉武帝时人杨成。以后更多异说,或尊天官为福神,或尊怀抱婴儿之“送子张仙”为福神。幸福长寿为人们所期望,而某些长寿者则成为世俗崇拜的偶像。古代长寿者中,名气最著者大概要属彭祖了。
远古时人们平均寿命不过30来岁,50多岁就算长寿,70岁已经不得了,彭祖大约是很懂得健身术的长寿老人,在当时极为罕见,由于人们夸大渲染,或者干脆是他自己虚报谎称年龄,这位寿星老儿逐渐变成了寿年八百。彭祖在民间成了长寿的象征,有寿联云:
福禄欢喜,
彭祖无极。
彭祖的大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屡屡出现,如《论语》、《吕氏春秋》、《庄子》、《楚辞·天问》等都提到过他。在古人心目中,彭祖还是一位著名的房中术大师。
福神作为幸福之神,所以才这么受老百姓的尊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福气、福运、福地、福音、福相、福将、福星等等,都和福神连在一起。
(二十一)禄神
禄,又指官职的俸禄。当然官做得越大,俸禄越丰厚。禄神即禄星,《史记·天官书》云:“文昌宫……六日司禄。”是说文昌宫的第六星为专门掌握禄之禄星。
道家称,玉帝命其掌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事,故又称“梓潼帝君”、“文昌帝君”。见宋元时所出的《文昌帝君阴骘文》。
四川梓潼县城北有座七曲山,山上有座著名的文昌宫,当地人又叫它“大庙”。文昌宫供奉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将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又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说什么文昌“职司文武爵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二为一。到了元代,仁宗皇帝封梓潼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
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兵入川,路过这座文昌宫,他见庙内供奉的是文昌张亚子,便说:“你姓张,咱家也姓张,咱家与你联了宗吧。”他就把文昌宫改成了“大庙”。“太”与“大”相通,这里便又被叫做“太庙”了。张献忠还让人在庙里塑了他的一尊坐像。张献忠兵败后,他的这尊坐像被绵州知府捣毁了。
功名利禄是旧时人们所追求的,也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封建朝廷用高官厚禄选拔人才为其所用,而这些当了官的读书人也很实际,除却满脑子的孔孟之道,另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加官进禄”、“官上加官”、“马上封侯”、“平升三级”等题材的吉祥图案在旧时十分流行,颇受人们的欢迎。
禄神常常和福神、喜神、寿神一起,被人们称为福、禄、寿、喜。是最具代表的吉祥美好祝福。
(二十二)寿星
寿星,民间传说之神。亦作南极仙翁,南极老人。本为星名,后世小说、戏曲为神仙之名。初言其“主国运之长短”,后尊为“主人间寿夭之神,凡德见者皆寿千岁”。秦汉时已有寿星祠和老人庙。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历代皆列入国家祀典,至明初始罢。
近代所奉之寿神形象多为左手持杖,右手捧桃,银发长须,慈眉善目,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和蔼的老者。当然,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他凸出的大脑门儿。
人们也常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凑在一起,合称福禄寿。他们是代表着福运、官禄、长寿,成为民间很受欢迎的三位神仙。民间长者做寿时,常在屋内正中墙上挂有画着福禄寿的中堂,两侧是一副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些老者也是高寿者,被称做“寿星”、“老寿星”、“寿星老”,又亲切又含有敬意。
(二十三)喜神
喜神就是吉祥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庆,厌弃烦恼,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最初的喜神很抽象,几乎没有具体形象,后综合赐神天官,以及福禄神仙等形象,“加工”成喜神模。
结婚乃是普通人一辈子的大事。旧时办喜事,诸多讲究。古人不但是把婚嫁作为“大喜”,还把洞房花烛夜称做“小登科”,可见其重要性。当然办喜事就离不开喜神。旧俗,新娘必须坐在正对喜神的方位,这样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喜乐之事。
一般民间使用的黄历中,均有“喜神方位”、“今日喜神”等内容。
喜神的模样没有什么固定,是人们心中的神,几乎是福神天官的翻版。和合二仙也是喜神,旧时民间举行婚礼时,常常挂“和合像”,取“和谐合好”之意,以图吉祥喜庆。
(二十四)财神
财神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财之神。
赵公明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的张道陵天师入鹤鸣山收之为徒,令其守护丹室,后又命他守玄坛(即道教之祭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有关他的传说早有记载,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五说他曾担任“督鬼取人”的差事。如此看来,这时的赵公明还只是一位冥神。
隋唐时期,赵公明成了瘟神之一,专在秋天向人间降灾。至明代,他又成为八部鬼帅之一,“个领鬼兵,动亿万数,周行人间”,作恶多端。其中,赵公明专门向人间传播痢疾,使老百姓深受其害。最后,幸得太上老君派张天师带领龙虎神兵前去歼灭,八部鬼神才被降伏。可见,赵公明原来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
赵公明摇身一变成为财神而受到人们的供奉应归功于《封神演义》的巨大影响。可是,就在《封神演义》中他还有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小说写他曾一度当过峨眉山的道仙,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百发百中的定海珠和缚龙索等法宝,被闻太师请去攻打姜子牙的正义之师,因其助纣为虐,终于被姜子牙用咒语处死。后来,姜子牙按照元始天尊的旨意封神,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才有幸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扮演起光明磊落的财神角色。从此,他率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专司“应祥纳福,追逃捕亡”,同时,稳操财权,做起了万人尊崇的财神爷。据说,阴历正月初五是赵公明的生日,民间多有在此日燃放鞭炮、开市迎接财神的风俗。
赵公明成了专职的财神爷后,形象和装束却还是老样子:头戴铁冠,黑面浓须,一手握着铁鞭,一手拿着元宝,身骑黑虎,微带笑容。民间所祀财神的画像基本都是这个样子。
明人陆灿《庚己编》卷四说,苏州长洲人张廷芳很喜欢斗蟋蟀游戏,但他在参与以此赌博的活动时却很倒运,直到输得家产荡尽。他平时敬重玄坛神赵公明,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对他祷告。夜里,他梦见赵公明说要用其黑虎化作蟋蟀帮助他。第二天,张廷芳根据赵公明的指点,找来黑虎变成的蟋蟀,拿它入赌场来与别人争斗,结果是战无不胜。张靠它赢来了历年所输钱的两倍。可惜好景不长,这只给他带来财富的蟋蟀在冬至那天死了。张痛苦异常,用银作棺厚葬了它。清初褚人获《坚瓠广集》卷五引《耳谈》也说了这样一桩事:嘉靖末年,宜兴有一个姓陈的染坊寡妇遭到一个木材商的暗算,以偷盗罪被官府抓去。陈氏无计可施,求告于赵公明。当天夜里,陈氏就得到回应,赵公明答应以黑虎为她报仇。不到10天,当木材商与同行六七人到山区贩运木材时,丛林中忽然窜出一只黑虎,单拣这位商人衔去。这只黑虎,当然就是赵公明的坐骑了。可见,在人们的传说中,做了财神的赵公明还的的确确是办了一些善事的。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除许多地区奉赵公明为财神外,又有一些地区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或五路神“何五路”为财神的。此外,还有文财神、武财神之称,说者以殷代忠臣比干为文财神,关帝为武财神。
也有说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耿直,比干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便直言相谏,最后纣王恼羞成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今天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窍!”说毕,叫人把比干开了膛,挖出了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