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既是广大群众对领导者的一种素质要求,更是广大群众对领导者的一种形象期待。在众人眼里,领导者就应该具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不计小过,不念旧恶,能够容人容事;相反,如果心胸狭窄,时时计较,事事计较,动不动就发怒,群众就认为这样的人不配做领导者,至少认为不像一个领导者,也就是说肚里不能撑船的人就不能做宰相。中国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做官先立德,后立功。《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由此可见,所谓立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需要宽容、大度、能容人容事,这样才能成大事,立大功。历史上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以汉灭楚而告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刚愎自用,心胸狭小,意气用事,最终导致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刘邦能够虚怀若谷,从善如流,隐忍为上,导致天下英雄归其麾下,最终赢得天下。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您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对此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忙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与刘邦的态度相反,项羽常常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很失望,对别人发牢骚:“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项羽知道后,大怒,立即将其斩首。项羽的残暴使得众多将领和谋臣弃他而去。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导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苏联人为赫鲁晓夫的小丑形象感到羞耻。赫鲁晓夫举止行为粗鲁易怒,情绪易激动。尼克松描述到:“有的时候,特别是如果他面前有很多人的话,他就会变得言行粗鲁、暴跳如雷、盛气凌人,成为他自己独创的高分贝外交的专家。在他对我大喊大叫时,他会站在我对面,用食指捅我的胸部,似乎他嘴上讲的刺人的话还需要配上捅人的动作来加重语气。他往往会像一名机枪手瞄准目标那样,眯起眼睛,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论点,并吐出一大堆夸大、亵渎的言词来。在我们每次会晤结束之后,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在讲究礼貌外交的时代,赫鲁晓夫在盛怒中说的许多话足以挑起一场战争,而在我们的时代,这些话仅仅使译员脸红而已。”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建议这个国际组织进行几项改革,其中包括将总部迁到瑞士、奥地利或者前苏联去。在联合国大会拒绝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开始无理取闹,在其他代表发言时大声叫嚷并发出笑声。麦克米伦讲话时,这位前苏联领导人当着几乎全世界各国代表的面,脱下一只鞋,把它当作木槌一般在桌子上砰砰敲打。
哲学家奥里留斯说:“愤怒是脆弱的标志,显示受创和畏缩。”发怒不仅浪费领导者的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失尊严,破坏团结,损害领导者自身形象。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被东吴杀害,刘备悲愤交加,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怒而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结果被吴将陆逊以火攻之,火烧连营40里,惨遭失败。翻遍历史能见一怒而成大事者鲜,而由于性格暴躁易怒导致失败者却不少见,尤其是战争史上,因怒贸然举兵而失败者不计其数,因而人们就总结出了通过激怒对方而战胜对方的谋略“激将法”。《孙子兵法》中的《火攻篇》指出:“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校长做出决策,处事断事,靠的是冷静、细致、周密的思考,靠的是对事物的内在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而暴躁易怒的情绪则往往妨害校长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对校长来讲,动辄发怒、易发怒是十分有害的而不成熟的表现,校长应该力戒暴躁情绪,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古人说得好:“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是一个成熟的校长所应具有的风范。
美洲蝎在狂怒时,往往以毒刺自刺而死。人发怒时,引起精神心理的过度紧张,心脏、胃肠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常,长此以往会造成多种疾病产生,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三国时期,诸葛亮运用种种手段激怒周瑜,“三气周瑜”,最后致周瑜于死地,这个教训需要我们今天的领导者认真地汲取。古今圣贤都劝人息怒,因为暴怒无异于饮鸩止渴。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懊悔结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英国戏剧家韦伯斯特说:“使人失去理智和对人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愤怒。”
(二)排解怒气的方法
制怒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调控,是心理自我控制的重要方面。心理自我控制是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也是人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的行为方向。一个校长制怒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自我意识的发展状态。因而从根本上说,加强校长自我修养,建立健全健康的自我意识,是校长制怒的根本途径。今天,校长加强自我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具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宽阔胸怀,其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看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具有为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不愉快的人和事,难免会发生令人气愤的人和事。校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也难免怒火中烧,但是之后应该马上想办法平息它,抑制它。这就涉及到制怒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制怒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三种:
1.注意力转移。
所谓注意力转移就是当心中生怒时,离开事发现场,通过分散注意力而使自己愤怒的情绪冷却下来。心理学家卡罗·戴维斯博士指出,愤怒之际千万别说什么。此时,人们看什么都不顺眼,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到洗手间、会议室、户外或任何能独处的地方,尽量去感受、体验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进行推理或思考,使自己的愤怒感情联系在一起就会找到发泄它的好方法。当自己冷静后,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认定的事实上。最后,用一种冷静、理智的方式描述事情真相,就如同写一个总结报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参加其他一些活动,或者看看电影,或者听听音乐,或者打打球,最好是选择自己的业余爱好,或者是痛痛快快地去干一会儿体力活,怒气便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发泄出去。这里尤其要注意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转移方式,而不要选择消极的转移方式。比如回到家在自己的妻子(丈夫)、孩子身上出气发火,或者以其他的消极方式发火,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当有怒气时,首先应该强忍下来,不做任何反应,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和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也许会有许多结果:可能是一场误会,可能事情并没有当时想的那么糟糕,可能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一位教授因为自身的利益未得到满足,于是就找到上级领导,而且见面就“发火”。这位领导非常有办法,他一直以微笑的方式静听着,到了下班时,这位领导说:“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吧!明天如果我有时间,我们再好好谈谈。”到了第二天,这位教授“火”也消了,也不找领导谈了。通过这一事例足以说明,拖延法或“冷处理”是平息怒火的好办法。美国总统杰弗逊说:“当你生气时,便在心里从一数到十,才开口说话;如果怒不可遏,再数到一百!”英国作家悉尼也认为拖延法对熄灭怒火的功效极大,他以自己的经验为证:“在事情未明朗之前,不要乱下判断和鲁莽行动。因为我发现只是24小时之差,看法就有天渊之别!”
2.情绪的宣泄。
当愤怒很小而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时,应尽早识别其症状。严格的自我分析极为有用。如果怒气总是憋在心中,那么,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除了采取向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以外,也可以找适当的场合大声喊叫或者痛哭一场。宣泄,即“清洁身心”。在心理学医疗中,患者把自己思想中某些讨厌的东西都讲出来,就可使这些思想得到澄清,身心得到纯洁。国外的一些企业就注意到这一点,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各个企业中,均设有被人们称为“出气室”的“精神健康室”;美国的威尔逊培训中心设立了“精神发泄室”;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行业——泄气服务中心,到泄气中心来的人可以进入一个房间,关上门任其发泄,他们往往在房间内暴跳如雷,把室内的摆设打得稀烂,直到闷气出尽,得到满足。中国的国情不同,因此不能照抄照搬,但校长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可行的灵活的方式,如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进行合理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