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作业批改量的多少,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精力投入与教学实际。教师组织指导临堂练习、口头训练、试卷评析往往比批阅一次作业要花更多的精力与智力。有些教师批改作业的次数虽多,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5.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量化管理也不等于计件工资。学校对教师以罚代管,有可能诱发教师对学生以罚代教。
上述意见都从某一侧面指出了“作业量化管理”之不足,看来,黄校长在教师管理中还有许多棘手的工作要做,“方案”是难以执行下去了,他应怎样艺术性地处理好当前面临的难题呢?
(资料来源:大旺镇初中)
七、远视,近视或其他
爱民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全校教师108人,但在教学上却不能个个称得上“梁山好汉”。就学历而言,大学本科毕业的只有60人,而高中毕业后经短期培训上岗的就占三分之一,余下的则是“文化革命”中毕业的大学生。因此,全校有近五分之二的教师学历不达标。就实际教学而言,全校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难于胜任教学任务,有近三分之一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而各门学科中,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把关教师就更为奇缺。显然,提高教师素养,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了沈校长管理学校的当务之急。但面对这个烂摊子,从何处入手呢?
沈校长决定发动和依靠群众,广开言路,群策群力,于是接连召开了几次有关教师培训和进修的会议。在会上,教师们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和看法,大致可归纳如下:
1.认为首先应注重教师的专业进修和学历达标。这种观点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何况现今科技迅猛发展,即使有一桶水的教师,这桶水也得常添常换,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一览众山小”,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我校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差、不能胜任教学的主要原因,就是专业知识不足,在教学中念错讲错的太多了,比如,有的老师把“三峡”讲成“三门峡”;有一语文老师在一节只有十多个生字的课中自己竟写错三四个,还要学生抄写五遍,这岂不太误人子弟?
2.认为首先应注意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现学现卖,以满足教学之急需。这种观点认为,专业知识的进修虽然重要,但我校不少教师担心的是明天的课怎么上。他们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独立备课有困难,组织教学的能力则更差。有的教师固然能一般地应付教学,但不去研究教学方法,课的质量就不高。如果一味地注意专业知识进修,恐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难以马上奏效,可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况且,有了专业知识并不等于有了教学能力,即使是一个本科生,若不向老教师学习,不听优秀教师的课,不在实践中去探索如何组织教材,如何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何研究教学方法等等,他也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分析全校师资队伍的构成情况,对各类教师提出要求,以教研组为进修基地,能者为师,从当前教学出发,缺啥补啥,以钻研教材和探索教法来带动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3.与第二种思路相同,但不同意只以本校的教研组为进修基地。考虑到本校优秀教师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事实,学校培养教师必须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之路。“请进来”是指要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做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讲座,邀请校外优秀教师来校传经送宝;“走出去”一是要经常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二是要设法与本市、县的重点中学取得联系,然后精心挑选部分有良好基础和培养前途的教师,让他们到上述学校跟随优秀教师进修,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心指点和教学艺术的熏陶下,他们的教学水平必有很大提高,回校后又会带动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这才是快速提高本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捷径。
4.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师德着手。这种观点认为,有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归根结底还是师德问题,若师德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则无论是学历进修还是随师学徒,都只能徒有形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一方面教人成为社会分工之下的“螺丝钉”,另一方面也教人如何整合各种不同的“螺丝钉”。人类要进步,社会要文明,所需要的各级各类的专业人员都是教师培养出来的,一个人潜能能开发,理性能彰显,能够迈向真、善、美、圣之人生境界,也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传授专精之知识、陶冶精致之人性的工作上,乃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孕育者。因此,教师肩负着人类延续之重托,怎敢怠慢?若教师能有此认识,必能时时进修专业知识,刻刻涵养专业伦理,为了孩子一心一意扑在教学上,何愁教学水平之不高?若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则必“教即倦”、“学乃压”,欲求他们“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无异于缘木求鱼。
面对各种观点,沈校长可犯难了。每种观点都很在理,但真要实施起来,却有很多难处。学历进修着眼于基础,可谓“远视”,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强调以教研组为进修基地,着眼于当前,可谓“近视”,能解燃眉之急,但必然会影响青年教师获得某种学历资格,影响他们今后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与上级要求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之间的差距也难以缩小,而且教师基础薄弱,后劲也会显得不足;而若选派教师到外校随师学徒,效果无疑是诱人的,但经费则是个大问题,且学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至于师德修养问题,则更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且究竟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也需费一番心思。但这一问题的解决又确实至为重要。“唉,难哪!”沈校长重重地叹了口气。
(资料来源:爱民中学)
八、关心·激励·指导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则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尹校长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总结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关心、激励、指导”的六字方针,即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应该给他们以真诚、细致、全面的关心;设法从工作上施压,给他们以推动和激励;同时要有培养他们的具体措施,给他们以特别的指导。
景红中学地处边远县城,财力非常有限,尽管学校尽了最大努力,仍不可能全部满足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上的各种要求,这就更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靠空谈大道理是难以奏效的,需要伴之以真诚、全面、细致的感情投资,即对青年教师要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包括思想、工作和个人生活等诸方面。小李是刚分配来的女教师,自身素质较好,上进心强,但性格内向,若不是尹校长多次主动与她谈心,还真会以为她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在尹校长的一再鼓励下,小李终于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表现到自己的行动上。由于成绩突出,仅3年时间,她就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尹校长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主要考察他们的教学是否认真,学生进步程度的大小,学生与家长的评价怎样,他们与同事间相处的关系如何等等。在个人生活方面,尹校长的关怀则更是无微不至,她有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青年教师婚姻大事的解决情况,住房方面的特殊困难,上下班的路程远近,平时的业余爱好以及每月的收支情况等等。只要时机适宜,她总要与青年教师交谈一番,询问他们“刚参加工作,各方面感到适应吗?”“刚来到这个新环境中,有孤独感吗?”“生活方面还需要哪些帮助?”等等。话语虽短,但说明校长心里时刻装着青年教师,初来乍到的新教师心里能不涌起感激之情吗?校长正是通过一个“诚”字,打开了青年教师的心扉,换得了他们的真心,激发和调动起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关心”只是使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步,设法使他们在开始工作的几年里经历一段艰苦的磨炼,接受一些严峻的挑战,产生一定程度的忧虑,才是激励他们成才的催化剂。为了创设青年教师成才的适宜氛围,使他们内心产生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动力,尹校长颇费心机。首先,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请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评头品足,然后整理出评论材料,分别转给青年教师本人,让他们从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鼓励他们扬长补短,自强自立;其次,尹校长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听青年教师的课,并集体评课,还要求青年教师自评,写教后感和今后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向上;第三,尹校长每学期要召开一次青年教师的论文评选会,每个青年教师都至少要有一篇参赛论文,评出的优秀论文及其评论在校园橱窗里展示,并给作者一定的奖励。此外,还让青年教师轮流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团支书等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上感到有压力,能够经受不同岗位的考验。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尹校长还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师徒结对,发挥师德好、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传统方式,但尹校长赋予了新的内涵。这里的师徒结对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而是新老教师双方选择,确有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可带2名~3名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也可师从2名~3名师傅,以便博采众长;在师徒结对的内容要求上,不仅是业务上的“传、帮、带”,而是强调师德、教学、科研结合,德、识、才、能并举。二是组织专门训练。学校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演讲、书法、朗读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等训练。每次,校长都安排有关教师专门负责。三是开设专门的备课资料室。景红中学采取的是弹性坐班制,但尹校长认为青年教师多无家庭拖累,故要求他们坐班。为此,尹校长在校长室隔壁为他们开设了专门的备课资料室,备课室里陈列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以及老教师的优秀教案,让教师备课参阅。四是开展自学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并结合科研与教改项目准备相关学习资料,组织他们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另外,尹校长还通过组织系统的理论讲座,对确有才华的青年教师给予特殊的个别指导,定期进行经验介绍与交流等活动,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于尹校长对青年教师关心到位,激励得当,指导有方,虽然景红中学的办学条件较差,但青年教师队伍却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升,学校被评为地区先进单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资料来源:景红中学)
九、“三课”、“三给”
D中学是一所边远地区的中学,凡是参观过这所中学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里的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在占教师总数近五分之二的32名青年教师中,有3名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成为学科带头人,有3名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12名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
D中学提高教师素质有何“妙方”?
主管教学的荣副校长心直口快:“所谓的妙方,只有4个字:三给、三课。”
“三给”,就是“给要求”、“给担子”、“给师傅”。
“给要求”,即要求青年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教,努力钻研业务,争取尽快胜任工作。一年之内熟悉本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教育、教学工作;3年内胜任所担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力争5年~7年成为本学科骨干。要求提出后,便委之以相应的教学任务,即“给担子”。让青年教师“跟班上”、“带一轮”,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快地熟悉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给师傅”,开展“以老带新拜师活动”,给刚上岗的青年教师配备1名~2名事业心强、经验丰富的同学科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从最基本的教学常规要求开始指导,直至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全面要求,偏重在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上。
“三课”,就是“示范课”、“公开课”、“评优课”。
“示范课”,即在青年教师进校后,首先让本学科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在上“示范课”之前,首先在全校或教研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种“示范课”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听课”。近年来,从校长到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近20多人次讲了“示范课”,他们之中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各级教学能手。在青年教师进校两个月后,便让他们上“公开课”,课后,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全体教师帮助他们分析“公开课”的优缺点。在青年教师任教一年后组织“评优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总结,表彰优秀。这样就促使青年教师们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不断进步。
荣校长虽然说得轻松,但“三课”、“三给”却凝聚着他和他的同事们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的心血和才智。
(转引自《学校管理案例全书》)
十、教案风波
徐校长所在的中学是远近闻名的一所完全中学,人们一提到这所学校,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该校教师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学习努力。”特别是教师备课认真,更为外校所称道。这种风气是怎样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