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
工友们都爱这么叫他。
这么多年来,老铁无愧于“铁人”的称号。无论走到哪里,他带的都是一直响当当、过得硬的钢铁钻井队,而他自己则更是一个言行一致、冲锋陷阵的带头人。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和汗,王进喜身上就有多少泥和汗!
然而,王进喜毕竟是血肉之躯。长期过度的劳累,已经严重地侵蚀了他的身体健康。
王进喜早就有胃疼的病,有时在办公室里正忙着,或是走在去井区的路上、或是站在钻台上,腹部的阵痛就会突然一阵阵袭来;而他往往只是蹲一会儿,或者躺一会儿,吃两片药片抗一抗,就又去忙了,根本不把病痛当回事儿。
孙指导员说他不注意身体,他还满不在乎:
“老毛病了,哪顾得上看它?那岂不是耽误了我打井?”
有一回,王进喜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孙指导员也跟他急眼了,王进喜才勉强同意到一家地方医院疗养。
医生为他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呆不住了——他听不见钻机响、看不到钻井场,就仿佛生活失去了意义一般,那怎么受得了?最后还是提前出院、回到油田……
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早已藏在王进喜体内的病魔正在发作。
就在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作会议期间,王进喜的胃突然疼得厉害了,有时疼得豆大的汗珠往下流。会还没开完,王进喜就晕倒了。
玉门医院的大夫给王进喜开设了专门病房,还从酒泉、兰州请来大夫,经过会诊,怀疑王进喜的胃里有肿瘤,但不敢确诊。大家为王进喜的身体状况深感担忧,经过研究决定,派一名医生送王进喜前往北京治疗。
坐上火车,王进喜的心却飞回了大庆。他一心想着早些给大庆的各个井队、车间、工地的工人、干部们传达会议精神,安排生产。
车过兰州时,陪同的医生考虑到王进喜的身体经不住长途劳顿,再三劝他留在兰州治疗一段时期,可王进喜怎么也不同意。他忍着病痛坚持说:
“病痛也是纸老虎,顶它一下也就过去了,没啥了不起嘛!”
医生拗不过王进喜,只得眼看着他急如星火地赶回了大庆。
王进喜更忘我地投入到油田的工作中去。他抱病深入到各个井队、车间、工地,开座谈会、找老工人谈心,征求他们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
一天,王进喜来到一二〇三钻井队,遇到过去的老战友,他把大衣一撂,大步走上钻台,接过刹把就干了起来。他兴奋地对老战友说:
“我们要想办法,争取大钻机一个月在地球上钻它五个窟窿!我想:会有那么一天,钻机钻着钻着,钻头咕咚一下掉下去了,掉到地下大油库里——哈哈哈哈!……”
铁人的话,说得井场一片欢笑,老战友和工人们的心里头都乐开了花。
?1970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
今天,中共中央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21周年庆祝活动,王进喜抱病、以中央委员的身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
国庆节刚过,王进喜的病情急剧恶化。他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经过多方专家会诊,最后诊断为胃癌晚期:
贲门癌。
王进喜在住院期间,心里仍然想的是大庆油田的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的生产、生活:下雨了,不知道职工家属住的房子还漏不漏?
下雪时,油田边远地区家属驻地的借助水管线会不会结冻?
有的职工调往新油田工作,他们的家属有没有人照顾?
因公牺牲了八九年的张启刚的老母亲远在陕西,不知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
当他得知油田的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没有“解放”出来。
王进喜叫来警卫员方廷振,让他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让他出来工作,抓好油田生产。
王进喜对物质回收队的同志说:回去要养一两百头猪,盖个温室,多种一些新鲜蔬菜,逢年过节给每个钻井队送一些去。
王进喜听说大庆的家属基地有臭虫,便托人买来D.D.V.(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捎带回大庆。
中央有关领导去医院看望王进喜,铁人反复提到新油田的事,建议大庆回收队再成立一个修理车间,把回收来的废旧钢材、井架和钻机都修复起来,大力支持地方搞石油工业。
王进喜说:“我们国家石油工业还不发达,我们要想办法多成立地质队、钻井队,把全国可能产油的地方都普查一遍,浅油层交给地方,深油层由国家开采,这样上下一心,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更快了……”
医务人员和大庆来看望王进喜的干部、工人们都说:
铁人成天思念的、谈论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国家的石油、大庆的生产、新油田的建设!
铁人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我国的石油工业,想着的是国家需要油、人民需要油,要有十个八个大庆油田才行。
铁人这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办好一件事: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
在昏迷状态下,王进喜经常断断续续地自言自语,讲的都是有关大庆油田的事情,仿佛他已经回到了大庆,在井旁工作着,或和朝夕相处的工人们亲切地交谈着……
1970年11 月初,王进喜的生命已经走到了最后的时刻。他对守候在他身旁的医务人员说:你们放心大胆地治疗,治好了,我继续干革命;治不好,你们也可以取得一些临床经验。
王进喜时刻惦记着那片曾经洒过血汗的荒原,他恳切地要求:
“让我回大庆看看吧!我想看看同志们,看看大庆油田……”
当他从昏迷中再一次苏醒时,这位工人阶级的钢铁战士,用模糊的眼神看着身边的领导和战友们,握住他们的手,用断断续续而微弱的声音,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要搞好团结……”
“一定要把大庆的工作搞好……石油、石油……”
在神志清楚的时候,铁人用颤抖的手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一看,里面是王进喜住院以来,组织上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动。王进喜说:
“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
王进喜的一席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感动的泪水。
王进喜临终前,他的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前。王进喜将300元钱交给他,并强忍着剧痛,断断续续地说:
“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因病医治无效,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奋力拼搏了一生的铁人王进喜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仅47岁。
11月18日,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这是一个怎样沉痛的日子啊!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向铁人告别。
王进喜有句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47岁英年早逝,真的比普通人少活了二十多年,这是叫人无不痛心之事!
长空飘白雪,天人同含悲!
铁人王进喜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几天以后,周恩来在计委地质局“抓革命促生产会议”上讲话时又一次讲到了铁人王进喜。他说:“说到大庆,我们大家想一想王进喜同志。他的精神值得学习,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同志!”
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病逝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
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
大庆油田作出《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决定》。
关于“铁人精神”,直接领导了大庆石油会战的余秋里概括说:
“‘铁人精神’,概括地说,就是:
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认真负责精神;
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永做普通劳动者、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
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团结友爱精神等。”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和高度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王进喜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世纪之交,王进喜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新馆于2003年10月8日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之际奠基。200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庆油田考察工作时亲笔题写馆名。新馆历时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开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出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建筑和布展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均体现了“厚重、大气、质朴、昂扬、粗犷、豪放”的风格。
走进纪念馆序厅,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形象,较好地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主馆前面的广场平台上,耸立着“铁人”王进喜的花岗岩石雕像,雕像西侧,是王进喜同志当年来大庆时,率领钻探部队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萨55井。
2009年,王进喜当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
英雄的丰碑呵,将永远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