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宽容的世界,让孩子挣脱“刻意完美”的枷锁,拥有健康的心灵,享受轻松活跃、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天,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由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完成:每个学生写出父母的优点,他们的父母写出自己孩子的优点。
第二天,大家都交作业了,但有一个学生没有交。他怯怯地告诉我:“老师,我妈妈说不能写优点,免得我骄傲自大。她说我做得还不够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找缺点和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这个学生叫刘涛,是个守规矩、成绩好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字迹工整,这对一个男孩来说尤其难得,任课老师都很喜欢他。可以看出,他的家教很严。唯一的缺憾是,他不够活泼,似乎缺少小孩子的童真童趣。
据我了解,他的妈妈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在单位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她自己很要强,所以对孩子也要求做到最好。从小上最好的幼儿园、报最热门的学习班,总之,不能有半点不如人的地方。
在老师看来,刘涛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但在他妈妈眼里,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失误。当然,她不会像一般的父母那样训斥、打骂孩子,而是严肃地指出来,或让孩子自己反思。她很少表扬孩子。刘涛每天都战战兢兢,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
心理学家指出,在完美要求中长大的孩子,做事非常认真,但容易走向一个极端:形成苛求完美的心理,甚至导致强迫症。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怀疑自己的价值,无论怎样做,都对自己不满意,也对他人及周围的环境不满。挑剔的心态,让他每天都生活得不快乐,也越来越迷茫、自责、沮丧,不知应该怎么办。
合格的父母,不是在完美的标准下不断地否定孩子,使孩子丧失自信,反而越来越不完美;而是在不完美中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肯定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和潜能,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从而日益接近完美。
在这方面,我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我的女儿小然是个非常不错的孩子。她从小就不挑食,很早就自己吃饭、穿衣。上课听讲、做作业都很自觉,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女儿不仅学习好,在绘画、写作、乐器等方面,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她的周围总是一片赞扬声,我这个当妈的也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内心觉得很骄傲。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然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甚至有了愁容。我敏感地觉察到她情绪的变化,却找不出原因。在我看来,一切都没有改变:她的成绩没有下降,课外时间也很充实,家里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这天,我找到机会与女儿做了一次倾心交谈,才知道了她的心事。
女儿告诉我:“妈妈,我好累啊!”我大吃一惊:“怎么了,宝贝?”“在别人眼里,我是好女儿、好学生,是别人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维护好与同学的关系,更不能让老师和父母失望。这样每天刻意保持自己的形象,我真的好累!”
我心疼地搂着女儿,拍着她的背说:好孩子,妈妈真不知道我们对你的期望变成了你沉重的心理包袱,让你这么不快乐,这是妈妈的错。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是不完美的。错误和缺点并不可怕,只要能认识并改正错误,就能不断前进。你看妈妈和你周围的人,都是有很多缺点和错误的,这才叫‘人’啊,否则就是神仙了。妈妈可不愿做神仙,不然怎么能有你这么可爱的女儿呢?”
小然笑了,说:“我也不做神仙!我要做一个可以随便笑、随便跳、随便哭、随便叫的普通人!”
父母常常在无意间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使孩子为了讨好大人和社会,事事不越“范本”和“界限”,而变得中规中矩、畏首畏尾。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宽容的世界,让孩子挣脱“刻意完美”的枷锁,拥有健康的心灵,享受轻松活跃、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的一个同学,对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我佩服他,常常对照他的做法来检查、反思自己的教子行为。
他的孩子小时候显得有些迟钝,无论走路、说话,还是其他肢体行为,都要比其他孩子晚学会一步。他的智力、各种情感认知等也都发育较慢。但我的同学从不丧失信心,总是耐心地重复、引导,还一直兴高采烈、充满热情。
他精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孩子细微的变化和进步,就伸出大拇指,满面笑容地大声表扬,让孩子树立信心、完善能力。在他不间断的努力下,孩子越来越杰出和优秀,不但成绩好,还担任了班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被评为市三好学生。
优秀是克服无知与不足的过程,完美是对结果的美好愿望。许多父母常犯本末倒置的愚蠢错误,用完美来要求过程。这样的心态,看到的必然是短处与不足,带来的是不断的批评与指责,结果是使孩子离完美越来越远。
要优秀,不要完美,不仅是一个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了你的孩子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快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自卑,对自己是肯定还是否定,从而也决定了他一生的色彩是明亮还是灰暗,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