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动,比语言更具有教育作用。孩子会将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
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和感情不顺,心情变得很坏,每天无心读书写作,下班回到家,做完、吃完饭,就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机,一个频道一个频道地搜索点按,消磨无聊的时间。
一天,我正在百无聊赖地看一部电视剧,猛然想起小然在房间里待着,一直没出来。她在干什么呢?我站起身,敲了敲她房间的门,得到允许后,我走进了房间。
小然正手拿扑克,在玩一种揭牌的游戏,那是我以前跟她一起玩过的。
“你怎么不读书了呢?”我问她。小然跟我一样,很喜欢读书,一般情况下,她每次放学回到家,总要先读一会儿书。
“妈妈,你最近也不读书了呢!”小然直言不讳地说。我一惊,猛然意识到,自己消极的行为影响到了女儿。
我想起了一位朋友教育女儿的事例。
这位朋友的女儿只有一岁多,是个漂亮聪明的小姑娘,但是她有一个让很多人都讨厌的缺点,就是特别爱打人。
无论是谁,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有人惹她不高兴,她就马上抡起小巴掌,狠狠地打对方一下。
她的这种行为,使很多孩子都不再愿意与她一起玩,很多成人也不再喜欢她。
看到女儿越来越被周围的孩子和家长孤立,朋友非常苦恼。一次,朋友带着女儿来我家做客,和我谈起了孩子打人这个话题。
在我们交谈的时候,她调皮的女儿总是闲不住,一会儿动动小然的存钱罐,一会儿使劲往下扯窗帘的穗子,一会儿又拿起闹钟摆弄一番。
看到女儿乱动别人家的东西,朋友非常生气,总会伸出手,不由自主地打女儿一下。
这下,我明白了,孩子打人的根源在妈妈这儿呢!也许妈妈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这一点,我婉转地对朋友说:“你想一下,女儿打人会是跟谁学的呢?”
听我这样问,朋友似乎明白了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真不好意思,我打她可能是习惯了,竟想不到她是跟我学的,怪我怪我。”
父母有什么样的行动,孩子就容易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
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因为孩子主要是靠模仿别人的行为来学习的。
身教重于言教,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的家教例子,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位医生朋友是一个17岁女孩的妈妈。
她从医近二十年来,工作一直比较忙,也非常敬业、认真,是病人眼中和善的大姐、领导手下得力的干将。
但她却很少有时间管女儿、陪女儿。为此,在女儿面前,她曾经非常自责。
然而,日渐成熟的女儿却说:我妈妈其实是我很好的榜样,虽然以前她忙得没时间陪我,我也曾经埋怨过她。
但是,我越来越发现,我妈妈对工作、对病人的态度影响了我,她用行动告诉我:做一件事情,就要认真而负责,努力做到最好。
“这就是我在同龄人中更独立、更善于处理问题、更受同学欢迎的原因吧!”
的确,这位医生朋友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女儿很多道理,这比每天耳提面命地用语言教导她有效多了。
父母的行动,比语言有更强的教育作用,孩子会将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
如果孩子有某些不良行为,父母就要先检讨自己是否有相应的行为。平时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口头说教,而多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