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争吵,只会激化矛盾和冲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避免争吵,双方进行坦诚的对话,彼此理解和接纳,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如果有好看的书,我随时随地都能很投入地看下去。
一次,我从一位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小说,回到家,扔下书包,我就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当时,我们家的地板还是水泥的,上面有很多尘土,可我全然不顾这些,很随意地在地上盘腿而坐,一会儿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
妈妈下班回来,见我坐在地上看书,很不高兴。
“你这孩子,怎么坐在地上看书呢?别坐在地上。”
“为什么不能坐在地上啊?”我漫不经心地问。
“地上脏。你看,把衣服都弄脏了吧?”妈妈回答说。
“衣服脏了可以洗啊!”我抬起头对妈妈说。那时的我,在妈妈眼里有时是个“小刺头”,很喜欢与妈妈“辩论”。
“你这孩子,真犟!洗衣服浪费水和洗衣粉,还浪费我的时间。”妈妈也不依不饶。
“我自己洗。我少用一点水和洗衣粉还不行吗?”
“你多花时间洗衣服不就少了时间学习吗?不划算。”妈妈的“权威”受到挑战,她很恼火,似乎要与我争个高低。
见妈妈如此“执着”,我不高兴地站起身,一屁股坐在了床上。
妈妈又一次嚷道:“哎哟,我的小祖宗,你看把床单弄得多脏啊,你拍拍身上的土就不行吗?”
我厌烦了妈妈的“说教”,不再理她。
争吵是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常常发生的事。父母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孩子要捍卫自己的独立自主,这样,争吵就难免会发生。
容易与孩子争吵的父母,也许是想获得一个“理”,力求让孩子“明白道理”。但是,争吵的方式往往会伤害亲子感情,还不能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无论发生什么分歧或矛盾,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要避免争吵。
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随时可见,这主要是源于两代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小然的同学蕾蕾和她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对“冤家”。
一次,小然跟我描述了蕾蕾和她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蕾蕾穿了一件大腿和膝盖上有很多洞洞的牛仔裤。
蕾蕾妈妈看见女儿的装束,马上斥责她说:“别穿这条裤子,真难看。”
“这怎么难看呢?现在都时兴这个。”蕾蕾反驳妈妈说。
“穿这样的衣服不正经。”
“怎么不正经了?”蕾蕾很不高兴。
“反正我看着就不正经。”
“你别那么封建好不好?这是最新流行的款式!”
“我说不能穿就不能穿,看着它就不顺眼。”
“我就穿!你不顺眼就别看。”蕾蕾生气地说。
“你穿,我打死你。”妈妈气急败坏,动手要打女儿。
倔强的蕾蕾把脸凑到妈妈跟前,让她打。
妈妈果真打了女儿一巴掌。蕾蕾没想到妈妈会真打她,既吃惊,又委屈,更生气。她决定跟妈妈对抗到底。
父母与孩子争吵,只会激化矛盾和冲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避免争吵,双方进行坦诚的对话,彼此理解和接纳,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小然与班上一个男孩经常接触。
我有些担心,因为这个男孩是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我担心女儿跟他学坏。
一天,我委婉地对小然说:“小然,我看那个男孩有点不靠谱,我不太喜欢那样的孩子。”
聪明的小然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她认真地对我说:“妈,你是不希望我与他交往吧?”
我想阻止女儿与那个男孩交往,但我知道,我不能与她“对着来”,更不能与她争论,甚至争吵,也许女儿有她的理由。
于是,我温和地问她:“你愿意和他交往一定有你的理由,能跟我说说你的理由吗?”
“我觉得那个男孩挺仗义的,热心帮助朋友,活得自在潇洒,不像那些没有个性的人。谁没有点儿缺点啊,我和他交往时,多学习他的优点就可以了,何必把别人一棒子打死。”
我很惭愧,没想到女儿比我更大度,更能接纳别人。
“你说得对,我们其实也有别人不喜欢的缺点。我们多看到、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就好了。”我说。
小然笑了。
父母在与孩子产生分歧的时候,要真诚地与他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
在将要发生争吵的时候,父母要赶快对自己喊停,静下来理性地思考,待到冷静之后再与孩子详细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