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父母自身。把孩子的旧账统统抛弃,不断发现孩子的进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才会越来越接近你理想的目标。
这天,班级开家长会,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都很热烈地讨论,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苦衷。
一个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不说他吧,是我的失职;说他吧,全当耳边风,还比你会说,你说一句话,他有十句话反驳你,总之是他有理,你的话就是不听。”
“是啊,说多了,孩子还厌烦你,抵触你,真是难办。”另一位家长附和说。
我说:“教育孩子有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翻孩子的旧账。因为孩子很敏感,自尊心强,翻旧账会让孩子反感,也会让家长眉毛胡子一把抓,忘记谈话的重点。”
“可是,我这样是为了让他长记性,不再重犯错误啊!”一位家长说。
“那么,达到这个效果了吗?”我问。
“好像没有,他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位家长垂头丧气地说。
“是啊,因为翻旧账是批评的大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而把孩子以前的错误揪住不放,会让孩子感到,他以前的错误变成了摆不脱的枷锁,自己永无翻身的可能。”
我说完这话,家长们都沉默了。他们对孩子的感受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样当然会让孩子很反感,对你产生抵抗情绪。而一旦孩子有了抵抗心理,只会让双方矛盾升级,陷入气愤、争吵、互相伤害的情境。即使孩子不说话,心里也不会接受你的批评。”
很多家长点头,因为他们对此深有体会。
“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我们一定要就事论事,不扩大,不连带,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孩子感到父母确实是想帮助他,父母只是针对这件事情,而不是否定他的人,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接受。”
“嗯,老师说得对,我以后要注意自己的批评方式。”家长纷纷表示赞成。
错误和批评,是每个孩子和父母都要面对的问题。而批评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最能体现一个家长的教育水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是批评时必须把握的第一要诀。
我有时也跟家长在网上交流。一位家长在给我的邮件中说:今天,我儿子写作业时,特别不专心,手里写着字,耳朵听着音乐,嘴里还吃着东西。我说了几次,他没理会。等他写完,我一看,乱七八糟的,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就是你写的作业?真给我丢脸!’我一把撕破他的作业本,然后历数他的罪恶: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丢三落四;写作业粗心潦草,被老师打叉、批红字;在书上乱写乱画;等等。
儿子开始不做声,慢慢脸上显出不以为然,最后大叫:‘你有完没完?你就记得我的错了,怎么记不得我的好呢?’然后我们大吵一场。
“林老师,您说,他学习不认真,我还不能说吗?结果他倒满腹委屈似的。”
看来,这个家长也犯了翻旧账的错误。
我回复道:您好!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但想说:您的孩子做得不对,您的做法也同样欠妥。
我先打个比方,如果您在单位犯了错误,领导把您以前的错误统统翻出来,一并给您处罚,您会服气吗?
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能因为一时气愤,让孩子又承担一次以前错误的连带责任。这既伤孩子自尊,又不能解决好目前的问题。
“将心比心,我们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翻孩子的旧账。翻旧账会让孩子反感、郁闷、自卑,也会让你的情绪火上浇油,而于事无补。”
这位家长后来告诉我,再批评孩子时,他尽力抑制自己的冲动,就当时的问题跟孩子讨论,孩子比较乐于接受了。
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父母自身。把孩子的旧账统统抛弃,不断发现孩子的进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才会越来越接近你理想的目标。
一天,下班回家路上,看到一家三口:奶奶、妈妈和孩子,一起走过来。男孩不小心撞了奶奶一下,妈妈说:“你怎么总是这样不小心?”男孩解释说是被路上的石头硌了一下脚,妈妈说:“你总是为自己找理由!”
这位妈妈一口一个“总是”,在这“总是”里,放大了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株连”、“总揽”错误的包袱。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父母愈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若是你当众使其无地自容,他们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设法维持好评的心思就更加淡薄。”
父母念念不忘孩子的错误,实际上是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一直都在犯错,你改不好了。这会加强和固化孩子的错误,而不是让孩子远离错误。
塑造孩子的信心,也是塑造父母的信心。“你期望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父母天天想到的是一个优秀孩子的形象,那么自己的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