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听话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领导者在谈话中是否善于倾听,是谈话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造物主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人少说多听。不仅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参考别人的建议,也要倾听平时少为人听或不为人听的声音,因为那里面也许藏有珍宝。学会倾听,发掘生活中的小秘密,这就是许多成功者的秘诀。
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很好的谈话对象,一定要先从一个好的听众做起。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谈话是一种艺术,听人谈话也是一门学问。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做一个优秀的听众,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1)尊重下属,平等待人
坦诚、平等是沟通的基础。人与人只有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领导与下属之间虽然有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角色主动与被动等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懂得这一点的领导,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团结下属,在工作的探讨中,保持真实面目,绝不装腔作势,摆出唯我高明的架势,迫使下属俯首帖耳。
尊重是双方的事,尊重下属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下属的领导才会有知心朋友。认真仔细地聆听下属的谈话是尊重下属的前提条件,热情友好地对待下属和及时肯定下属所说的话,是尊重下属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领导者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民主,真心实意地倾听下属的建议、意见和批评。许多下属有埋怨,不是埋怨工作辛苦,而是抱怨自己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下属心情愉快莫过于领导能在工作中经常倾听他们的谈话、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可以提高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
下属愿不愿意讲,敢不敢大胆讲,关键看领导者愿不愿认真听。如果领导者能像听朋友、听上级讲话那样专心致志地听下属讲,并适当地给下属以鼓励、引导,就会使下属看到自己意见的价值,从而增强说话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领导者在下属说话时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或者边看材料边听,或者闭目后仰似听非听,或者神情木然呆坐呆听,就会使下属觉得自己的话领导不感兴趣,从而感到沮丧。事实上,下属在向领导敞开心扉,尤其是汇报重要问题之前,往往是瞻前顾后、踌躇再三的。领导者若对此不予重视,就很容易伤害下属的自尊心。
领导者在听取下属讲话时,一定要耐心冷静,控制不良情绪。下属在发言时,由于受自身的认知水平、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和心情好坏等因素的影响,说出的话有时难以得到领导的认同,甚至会引起领导的不悦和反感,这都是常有的。这时候,高明的领导者一定会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处于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下属的话越难听,就越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如果领导一觉得话不投机就变脸,甚至是训斥、责难或下逐客令,就会使下属在心理上受到伤害,领导也因此而失去了一次听取下属真实思想反映的机会。
领导者在聆听他人的谈话时,要全神贯注,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是对人的不尊重。无论领导是否对话题感兴趣,都应该专心地去听,不要轻易打断说话者。如果没有时间听对方说完,可以采取某种方式暗示,相信对方会谅解,也会适时地中止谈话,这样也不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
倾听要神情专注,兴趣盎然,避免干扰性的动作姿势。如果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出心不在焉,那肯定会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交流的时候,要竭力避免看手表、翻文件等动作;要全心全意地聆听,设法撇开令自己分心的一切,不要理会周围的噪声,放下手边的所有事情;眼睛要看着对方,点头示意或打手势鼓励对方说下去,借此表示自己在用心倾听。
(2)适时引导,呼应自如
在沟通时,大多数情况是既要听又要说。善于倾听的领导者,都能在这两者之间自如转换。但总的来说,不论倾听还是发言,都要以说话者的话为中心。
一个积极倾听的领导者,会试图理解说话者想表达的思想,而不是他自己想理解的。同时,他还会把倾听的结果反馈给说话者,保持自始至终的客观态度,不会妄加评论。到最后,他还会做出适当的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来结束这场谈话。
与下属交谈,领导者倘若“金口”一味不开,未免使人显得尴尬,下属也会因领导的一无反应大生疑窦,不好意思再滔滔不绝。相反,领导者如能主动、迅速地对下属的讲话做出反应,则会极大地鼓舞下属的热情。因此,在倾听下属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主动及时地做出反馈。
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时,要能够根据下属陈述的内容,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对他的理解、信任、支持及不同的意见、见解等,以便形成一种交互对话的氛围,让下属感到像是在与老乡、朋友聊天那样轻松自如。要防止和克服那种一问一答或“我先说你后讲”的僵化模式,多用赞许、补充、异议等方式激活谈话的兴奋点。
注意保持眼神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过程中,保持与下属的眼神接触,就能让对方感觉自己被重视,还能让他觉得领导者正在思考他的话,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保持适当的表情。最能调动说话者积极性的,莫过于让他感到别人对他的话感兴趣。而要让他有这种感觉,领导者就要对他的话有适当的表情。如欣赏地点点头,适当地微笑,都可以作为正在用心倾听的表现。
注意及时反馈,适当插话。在适当的时候,插问一两句,表示在倾听他的言论。如“您说得对”,“应该是这样”,“是吗?”“以后怎样了呢?”或采用“嗯”等语气词与下属讲话相呼应。当出现跑题时,要及时插话,引导下属有所思、有所悟,形成新的切入点。当下属要终止讲话时,而领导又需要让下属继续下去,可选择下属常提出的某一地方、某一人,进行问询,使下属感兴趣。这样,谈话就会继续进行。适当地参与说话者的话题,能够使发言者更加兴奋,但领导者说得太多,下属就会失去说话的机会,很难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沟通的效果就会不理想。
另外,领导者的引导发言一定要言简意赅、诚恳实在,哪怕是片言只语,都要出自真情实意,实话实说,切不可用虚情假意去哄骗下属。
(3)善听弦外之音
话语的“弦外之音”在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但它传达的信息极为微妙,需要精心捕捉。准确、细心地辨别各种言外之意,体察言者的真正用心,可以使自己避免言语行为的盲目性,胸有成竹、从容地跟下属谈话。下属也会因领导敏锐地洞悉他的想法而对领导表现出由衷的敬佩和赞赏,觉得领导真棒。否则,不仅影响交谈的顺利进行,而且易产生误解。
例如,一位年轻的下属在非正式场合向领导说起工作量多、任务重。这位领导误认为下属在叫苦,于是说了一大通要吃苦耐劳,要无私奉献的官场套话,结果那位年轻下属十分失望。其实那位下属只是随便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知道他工作的辛苦,肯定和承认他在单位里的地位和作用。
倘若那位领导能细心体察其言外之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领导对下属工作辛苦的关心和肯定。那位下属非但不会感到失望,而且有可能会越发卖力地工作。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如果领导者都能熟悉、掌握这个道理,体察下属内心真实想法,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调整好自己的心境,尽可能地进入对方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替下属想想,那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领导要听得出话中之意和弦外之音。有的人说话比较含蓄、隐晦,有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有的则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还有的腼腆内向、欲语还休。这些情况往往见于几种状况:一是对上司和同事提出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时;二是对现状或某些事情不满,又不愿意直接表达,唯恐得罪他人的情况下;三是超出常规思维,独抒己见,但又担心被别人指责“出风头”、“乱弹琴”的情况下;四是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进行猜测建议的时候。因此,只有用“心”去听,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听出言中之意、弦外之音,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鉴别话语的真伪善恶。
(4)讲究礼仪,注意时境
倾听下属谈话,领导要讲究礼仪,要耐心、细心、热情、诚恳,除恰当地使用语言和语气外,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姿态、动作等身体语言来传递有关信息,直接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加倾听的效果。
在倾听下属谈话时,领导应表情自然,以微笑向人。微笑是礼貌的表示,更是和睦相处的反映。微笑能使下属消除紧张感,使之感到领导的友善、亲切和平易近人,从而缩短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下属愿意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领导者在听话时还要注意时境,巧用坐向。领导在与下属谈话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一般来说,对于涉及比较严肃的情况,则可在室内交谈,谈话要有充足的时间。领导听下属讲话,有时还应微微向前倾身以显示对下属谈话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面对面的坐向,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彼此横向而坐或斜线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应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因此,领导在倾听下属谈话时,应尽量避免与下属正面相对,应侧身而坐或取直角的位置。特别是倾听情绪欠佳的下属谈话,应坐在下属的身旁,使下属感到领导的平和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