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29日11时30分,英国登山队队员埃得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登上了地球之巅——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英国人花费了32年时间,付出了牺牲9人的代价。
征服珠峰,这是英国人用几代人热血和生命铸成的成功。
“喜马拉雅”,梵文的意思是“雪的故乡”。喜马拉雅山脉雄踞于青藏高原的南缘,略呈弧形,连绵不断,重重叠叠的山峰巍然屹立在我国西藏、尼泊尔、不丹和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中国、尼泊尔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中段。
“珠穆朗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出版的《乾隆内府舆论图》中。在此之前的《康熙宝舆全览图》上,“珠穆朗玛”被写作“朱母朗玛阿林”。“阿林”,满语的意思是“山峰”。《康熙宝舆论全览图》出版于公元1721年。
在西藏的佛经中,珠穆朗玛峰是一位女神,名叫珠穆朗桑玛。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桑玛是女神的名字,简称为珠穆朗玛。在明代出版的藏文着作《米拉日马诗歌集》中,珠穆朗玛峰即是后妃神女《次仁玛》。神女右手握一柄黄金九尖金钢杵,左手捧着大长瓶,她全身白色,骑一头威严的狮子,是政权和神权长存的象征。
关于神女次仁玛的记述还可以在1346年成书的藏文名着《红史》中看到。神女次仁玛是藏族人民心中最敬畏、最圣洁的女神。
130多年后,英国人乔治·埃弗勒斯爵士指挥一支测绘队闯入西藏喜马拉雅山区,对其进行测绘,在1885年出版的英国地图上,珠峰被标以“弗埃勒斯峰”,1950年,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本来名称。
自从乔治·埃弗勒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珠峰,立刻轰动了西方世界,并把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者引入东方,引导到喜马拉雅山。英国人组成的探险队首先涉足珠峰。
1921年5月,英国派出第一支登山队在登山家乔治·玛洛里率领下,从北坡向珠峰挺进,此次登山证实了经北坳沿东北山脊向上是一条能够登上珠峰的路线。
1922年,英国第二支登山队登上了珠峰东北的山脊上海拔8225米处,但因7名舍巴人向导死于雪崩登山又告失败。1924年,玛洛里率英国第三支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击。玛洛里挑选了体力最好的欧文与他共同冲击珠峰,在海拔8500米高度处,他们的氧气装置失灵,他们以生命为代价踏出一条从北坡东北山脊登上珠峰峰顶的道路。
此后,直到1933年,英国人组织了一支由16名优秀的登山家组成的登山队,第四次远征喜马拉雅山。截至1938年,英国人又连续4次冲击珠峰,但均以失败告终,英国陆军大尉米·威尔逊还葬身在东绒布冲川上方的海拔6000米雪峰上。后来,由于二战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登山活动终止了11年之久。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登山勇士再次掀起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为目标的登山热。1950年6月3日,法国登山队队员埃尔佐格和拉什耐尔登上了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10高峰——安纳鲁普峰,开创了人类首登8000米以上山峰的成功纪录。于是,法国人雄心勃勃地向全世界宣布:一定要在1955年登上珠穆朗玛峰。瑞士人不甘示弱,提出了在1954年登上珠峰的目标。
英国人为攀登珠峰付出巨大代价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不愿看到首登地球之巅的荣誉被法国人或瑞士人夺走。英国探险家在1952年2月和10月两次越过珠峰南坳,一度抵达海拔8540米处,因为气候恶劣,运气不佳,不得不下撤。
1953年,42岁的约翰·汉特上校被皇家地理学会和登山俱乐部任命为英国穆峰探险队队长。汉特在三十年代多次参加英国登山探险队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等山脉探险,有丰富的登山经全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经过一年的技术和身体训练后,英国登山界从100多名预备队员中精选出8名队员作为登山队队员。汉特又特地选中了三名外援,28岁的新西兰人乔治·洛易、32岁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39岁的喜马拉雅山区雪巴族人丹增·诺盖。
在精心挑选登山队员的同时,英国人汲取了法国人成功经验对装备进行改进。汉特决定沿瑞士人在1952年开辟的由南坡登顶的路线前进。
1953年4月下旬,汉特率领登山队员进入昆布冲川。昆布冲川的尽头在珠峰的底部,长达六、七百米。登山队员们使用绳梯登上尖塔一样高的大冲块,架起铝制梯桥越过很宽的裂缝。登山队又成功越过了两峡谷。
在通往南山口的雪坡、冰瀑、冰谷中,汉特先后设置了8座补给营地。由于登山队员们难以适应海拔8350米的气候,汉特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六个人突击组减少为登山家波提隆、医生艾文斯、丹增·诺盖、埃德蒙·希拉里四人。5月26日,由波提隆和艾文斯组成的第一突击小组,因所带氧气所剩无几,在登上南高峰后,下撤回到第8营地。
28日上午8时45分,汉特首先派三名登山队员为第二突击小组的丹增和希拉里开辟登上南高峰的道路,1小时后,两人开始沿着同伴开出的路向顶峰推进。丹增和希拉里接受了第一突击小组的失败教训,两人在海拔8500米处的一块陡峭的岩壁下清理出一块搭帐篷的平台,建立了第9号营地,在营地中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后,于29日上午6时30分离开营地,向南高峰登攀。
上午9时左右,希拉里和丹增顺利地登上了南高峰。只剩下最后一道脊岭了。脊岭的左边,冰雪像飞檐似地伸展开去,下面是高达数千米的陡崖;脊岭的左边,万仞石壁,深渊无底。脊岭上的积雪坚硬,希拉里在前,丹增在后,两人一步接一步地往脊岭上爬。一块高约10多米的岩石挡在了他们面前,岩石上结了一层冰,很难直接爬上去。
希拉里和丹增小心地寻找越过岩石的道路,终于发现岩石的右边,在岩石和雪檐之间有一条既深又窄的裂缝,仅容一人通过。希拉里小心地把一只脚踏入裂缝,慢慢地将重心移过去。然后,双手抓牢可能找到的凹角成裂口,一步步向石壁上登去,终于登上了石壁。很快,脊岭不再上升,而是下斜,希拉里和丹增俯瞰山下,看到了北口和昆布冰川,仰头看,则可看到一条狭小的雪岭,直达积雪的绝顶。
希拉里和丹增继续向绝顶爬去,他们相隔2米远,希拉里首先登上绝顶,随后,丹增也登了上去。这时是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希拉里和丹增热烈握手、拥抱,他们在冰镐上分别悬挂起联合国、英国、印度和尼泊尔四面旗帜,拍下了人类首次登上地球之巅的珍贵镜头。
从离开第9号营地到登上山顶,希拉里和丹增一共用了5个小时,攀登路程为348米。希拉里与丹增在珠峰顶停留了15分钟。希拉里在珠峰顶挖了个雪洞,埋入了一个小十字架,那是队长汉特托他带上顶峰的;丹增则挖了一个小雪洞,放进了巧克力、糖果和饼干作为祭奠珠穆朗玛女神的供品。
珠峰的南侧是尼泊尔,山下有一座丹勃齐寺;珠峰的北侧是中国西藏,山下也有一座名为绒布的寺庙,丹增是世界上第一位同时看到山南、山北两座大寺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