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口交谈之前,不要冷不妨地搭讪,这样无法指望获得自然的沟通。此外,如果一开口便说些中听讨好的话,对方反而会感到紧张。在座席上安定下来之前,趁着忙乱时说些不经意的话,对方反而较能以轻松的心情回应攀谈。总而言之,你最初开口寒暄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没有敌意。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地:“一种既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住别人的姓名,并且在下一次见面时喊出他的姓名。”姓名是人的标志,人们由于自尊的需要,总是最珍爱它,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尊重它。如果你与曾打过交道的人再次见面,能一下叫出对方的名字,对方一定会感到非常亲切,对你的好感也油然而生;而如果只是觉得“眼熟”,再次向对方请教“贵姓”,双方一定觉得非常尴尬,亲切愉快的气氛也会一扫而光。
向人们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你去喜欢别人,别人也才会喜欢你。美国著名学者威尔罗杰斯曾经过句很有名的话:“我从没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这句话或许有一点夸张,但我相信,这对威尔罗杰斯来说并不为过。这是他对人们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人们也都对他敞开心怀。
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彼此意见不同,使得你喜欢某个人格外地困难。这是很自然的事。有的人生性就比别人更惹人喜爱的品性。但是,每一个人确实都有他值得尊重、甚至可爱的品性。如果你对他表现出一种喜欢及赞赏的态度,他同样会因此而喜欢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礼貌”在沟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事实上,它却是相互友好不可缺少的。在日常生活里,一个简单的“请”字,一个热情的“谢谢”,一个亲切的招呼,即使在熟人中间,这也不是多余的“形式”和“客套”,而是对人尊重、诚挚的一种感情流露,它能使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愉快。这小小的细节中,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他的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高低,无形中表现了自己的谦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敬。
人们总对自己所爱的、尊敬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们,期盼他们能幸福安乐。如果不能秉持这种心情,你实际上永远无法取悦他们。人际关系的原则,便是这种思念对方的心情。有了这种心情时,至于该如何遣字用词,自然也就能一目了然了。
让对方做主角
人与人交往时,只有尊敬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因此。交际中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是他。
在交往中,要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要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预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你遇到的每个人,你都可以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在你看来是个重要的人物。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正如杜威教授曾说的:“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的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的关系。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如果你想每天得到快乐,决不能责怪你的太太治家无能,也不能拿她和你母亲作不利的比较。相反的,你要经常赞美她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要公开表示你很幸运娶了一个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女人。甚至当牛排像羊皮、面包像黑炭时,也不要抱怨,只说这些东西做得没有平常那么好,她就会在厨房里拼命努力,以便达到你期望的程度。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自我需求就像生理上对食品的需求一样普遍。他们还指出,处于极度需求的自我心理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当你认识到这些事实后,你就会同意控制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要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损害他人自尊心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伤害了某人的自我意识,那么,就别想指望能够控制他。相反,通过满足他的两项最重要的基本要求:欣赏和赞许,你就能大大提高他的自我意识。
首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人,而不能把他们以及有关事物视为可有可无。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比你表现出对他人的欣赏更具魅力了。你要让你所热爱的人、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知道他们对于你来说是多么地有价值、多么的特殊。为了表现出你对他人的欣赏,你必须能够依照他们的观点而接受他们,不要总想着去改变任何人。尽管你也许不赞同他人的行为或者信仰,但你还是能够接受他们每一个人的。
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那你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与他人交心要有所保留
坦诚是交际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需要交流,需要友情,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于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你很在乎这件事被其他人知道,那么,不要把保守秘密的任务交给别人。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琚:“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告诉了别人。
这种背信弃义有的出于恶意,有的却是无意的。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什么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种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做要挟别人的把柄,当做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最应该提高警惕。
秘密有些是自己的失意事或其他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事,无疑是将自己不为人知的弱点公之于众,不管是主动吐露或被动吐露,都有很多负面作用。
无意中塑造了自己无能、软弱的形象。失意事一旦一讲,有时会因情绪失控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别人的尴尬,这才是最糟糕的一件事。如果你的失意情绪引来别人的安慰,温暖固温暖,但你却因此而变成一个“无助的孩子”,别人的评语是:“唉,可怜!”
给人以“软弱可欺”的印象。必须在此提醒你:有些人专门爱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你失意,也正是你最脆弱的时候,碰上这种心存恶意的人,你可能就要倒霉了。
别人给你的“分数”会打折。很多人凭印象来打别人的分数,一般来说,自信、坚定的人,他所获得的印象分数会比较高。如果他还是个事业有成的人,那么更会获得“尊敬”。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如果你的失意事让别人知道了,他们下意识地会在分数表上扣分,本来八十分一下子就不及格了。而他们对你的态度也会很自然地转变,由尊敬、热情而变得不屑、冷淡。
形成社会形象。你的失意事如果讲了太多次,或是经由听者的传播,让你的朋友都知道了,那么别人会为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者!”
当然,过于封闭自己也是于自己的身心不利的。独自一人忍受心中的烦恼是不堪忍受的,有时我们需要找人倾吐衷肠。这种倾吐,有时是为了企求帮助,请对方出主意;有时则不是为了企求帮助,只要能向人打开心扉就十分满足了。
渴望找人诉说心事,这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你应该找谁可以信赖的倾吐对象。倾吐的目的是为了驱除孤独,但如果向不该倾吐的人倾吐了心事,其结果会适得其反,你会因为遭到自己信赖的人的嘲弄和背叛而感到更加孤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对你表示友善而欢迎的态度,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说有笑,无所不谈。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谈得来,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尽诉。你本来对公司的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也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事,彼此谈得相当投机。你开始减低自己的防卫,看到什么不顺眼、不服气的事情,也与这位同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的不是之处,借此发泄心中的闷气。可不久,那人就找上门来和你理论了。你登时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所以,你有必要在平时就找到关键时刻能替自己分担忧愁和苦恼的挚友,以免在需要找人倾诉时无处倾诉。
婉言谢绝别人对自己秘密的探问确是一门交际艺术。对于关系不甚密切的人,谢绝不会使你为难。然而对于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谢绝时就难以开口了。不过,无论关系是否密切,你在谢绝时最好不用“无可奉告”“暂时保密”这类过于直率的言辞,应该把话说得柔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