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不论是商业上的交易,还是朋友间的闲聊,都使自己处于一种思路清晰的状态。清楚自己的谈话对象及谈话动机,从而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说话策略及技巧。何谓说话得体?也就是在交谈中运用精辟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意图,这也是衡量一个人说话能力的标准。
选个合适的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讲话要比写文章困难得多。写文章可以认真准备,精心构思,反复推敲,仔细修改,定稿后才发表。讲话不行,没有现成的稿子,来不及认真准备,容不得深思熟虑,全靠现场思索和临场发挥。这可以说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说话水平、文化修养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领导,不管在什么会议上,也不管面对多少听众,都能根据会议主题,针对会场气氛,围绕某个问题,迅速组织一篇精彩的即席讲话,运用大量的事实和例证,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还能做到观点鲜明,声情并茂,逻辑严密。听众会从内心佩服这样的领导。当然,也有的领导,面对众多听众作即席讲话时,不知讲什么,也不知从何说起。即便勉强讲几句,也是乱讲一通,抓不住要领,没有条理,没有章法,头上一句,脚上一句,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讲完后听众不知到底人讲了些什么,就连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有人说,恰当的话题是即席讲话成功的一半,可见选择话题的重要。通常任何会议和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所以任何讲话、发言和讨论都应紧扣这个主题,否则就会跑题,干扰会议方向。离题太远,分散了话题,就达不到你的预定目的。比如在企业技术改造会议上,你大讲特讲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不免有点离题。听众也会觉得你思维有问题。你若是能紧扣企业技术改造,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切入,发表独特、精辟的见解,定会得到听众的认可。如果你是一位推销商,你与人谈话又是以推销你的商品为目的,那么,你就要以你的商品为话题,用恰当的语言,煽动对方的购买欲望,才能达到成交的目的。
西班牙人哥伦布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同时也是不错的演说家。在发现新大陆之前,就有一个航海探险计划。但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得到国王和王后的支持,点燃国王和王后对这个计划的欲望之火。他首先向国王和王后分析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指出了三点:西班牙大帝国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虽然为世界所折服,但还缺乏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大舰队;西班牙北临英国,英国时下正全力创建海军,不要多久,就会称霸于海上,到那时,北海、地中海、大西洋皆为英国囊中之物;欧洲各国王朝纷纷凭借自己的海军力量向非洲发展,扩充疆土,夺取珍宝。荷兰和比利时王后王冠上的宝石都是从非洲得来的,比西班牙王后王冠上的宝石大得多,也美得多。哥伦布紧扣航海目的作话题,使国王和王后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受到刺激,他们绝不能处于他人之下,航海探险的欲望之火真的被点燃起来。随之,哥伦布趁势推销他的航海探险计划。他进一步对国王和王后说:“西班牙也应像英国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就要造一批大船,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远航地中海、印度洋,去攻占印度,扬威世界,同时将获得其他各国王后都无以媲比的宝石。”
哥伦布就是这样紧扣目的为话题,推销自己的航海探险计划,终于说动了国王和王后,支持他率领船队航海探险,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围绕自己熟悉和体会比较深的话题讲话,能够有效地消除紧张情绪,打开思路,激发讲话欲望,应付自如;能够准确表达你的思想和观点,容易谈出深度、谈出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千万不能单纯为了求新、求奇,选择那些自己还没搞懂的话题,更不能冒充内行,乱说一通。否则,要么不能自圆其说,中途卡壳,讲不下去,草草收场;要么破绽百出,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尤其在一些重要场合,引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后,会难以收场,置自己于非常被动、尴尬的境地。
要创造浓厚活跃的谈话氛围,要选择那些能吸引和打动听众的话题。如果听众对你所说的不感兴趣,尽管你津津乐道、口干舌燥,也没人听,白白浪费唇舌。吸引人的话题,并非奇人轶事或深奥的哲理。那些与听众关系密切、听众熟悉、有一定新意、能给人以启发的话题。
衡量讲得好不好,有没有水平,关键是看有没有新意,有没有新话,有没有独到之处。如果老生常谈,把众所周知的事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就没有多少意思,听众也会感到厌烦。切忌把别人说过的话题拿来再说,
在交谈中,不要偏离话题。当大家正议论新发明的特效药,切不要听到有人谈他姑姑是如何服用此药而得救,你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你姑姑如何如何,这样只会令人啼笑皆非。
人们对话,有时话题枯竭,有时情况突变,都须立即更换话题,以摆脱困境,使对话继续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在紧急情况下改换话题的方法,能使你不致泄露自己,招致祸患或留下笑柄。
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
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诸如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所以说话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如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火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开河,乱说一通,那后果就更加严重。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做急躁;
二是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
三是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贸然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说话的时机,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这样说出的话反倒不如不说。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会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寸土地,又没有至亲骨肉,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跪拜,无不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说:“这是大王太抬举我了。不然哪能这样!”江乙便不无忧虑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人,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相交的人,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的处境太危险了。”安陵君一听,恍然大悟,毕恭毕敬地拜问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说:“谨依先生之言。”
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提起这话。江乙又去见安陵君,说:“我对您说的那些话,您为何至今不对楚王说?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不管了。”安陵君急忙回答:“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些时日,机会终于来了。楚王到云梦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头狂怒奔来的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王也高兴得仰天大笑,说:“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寡人万岁千秋之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此时,安陵君抓住机会,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臣进宫就与大王同共一席,出宫与大王同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随大王奔赴黄泉,变作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臣最大的荣幸。”
楚王闻言,大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对他更加宠信了。
可见,把握正确的说话时机非常重要,可以使一句话产生成倍的效果。但也需要充分的耐心,这个过程也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
安陵君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力,等待楚王欢欣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此时,动情表白,感人肺腑,愉悦君心,终于受封,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但在现实中,总有人把握不好何时开口,何时缄口,结果反而弄巧成拙。
某甲是耿直人,他的领导也不失为耿直人。有一次为了同事待遇过分刻薄,某甲自告奋勇,向领导提出加薪的请求。他对领导慷慨陈辞:现在的待遇,不但不合理、不合情,简直是逼他们走到死路上去。他们的死不死,姑且不问,你的事业还有前途么?
某甲自以为理直气壮,自以为够得上直说的交情,谁知领导听了大不高兴,不但没有采纳,而且反唇相讥,认为这是整个的社会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他是无力改善的,弄得一场没趣。这不是话不投机,而是某甲估计错了彼此的交情,没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
这不过是随便举的一个例子,无非是劝你说话必须看好时机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出口。不妨秉着老于世故的人的教训:“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开场出奇锁定听众
讲话的开场白很重要,能不能马上抓住听众,关系到整个讲话的成败。好的开场白,容易打开局面,便于引入正题,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员,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入讲话者为他们设计的胜境。
讲话应做到先人为上,以强大的气势或声势率先抛出强有力的论点,压倒或征服听众。开场白不能平铺直叙,罗里罗嗦,而应该不落俗套,干净利索,语出惊人,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目的。
对开场白的技巧,高尔基曾说:“最难的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由它定的。一般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寻找。”可见,第一句话的重要性。
开场白不管采用哪种形式,要抓一些带根本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抓住听众心理,或讲故事、或讲幽默、或设问或讲客套话、祝贺语等。总之要简短精辟,少拖泥带水,迅速转入正题。
开场白方法很多,灵活调用,会使表达生辉。
说话的开头有恰当的寒喧常可起到调节气氛,沟通情感,安抚听众的作用。恰当地寒喧可制造出自然舒缓的谈话气氛。当然不能滥用,否则会使听众产生厌感,伤害表达效果。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是这样开头的:“大概就是那个发言闯下了祸,所以今天就非要我讲不可,这叫做‘自作自受’,没有办法……”这段话与内容没有太多的实质联系,似是随便拉杂两句,但使表达趋于随和自然。
在未涉及主要内容之前,一开始先表明某种态度,有时是出于礼节的需要,有时是真情实感的必然流露。沈钧儒曾在建国前夕的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发表祝辞,开头说道:“今天来参加文代大会开幕典礼,非常荣幸。”非常庄重而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符合当时的场景,很富礼节性。
有时出于某种情况的需要,表达者在一开始便将说话的契因向听众做出明确的交代。这样有利于听众明白说话者的表达起因、目的、出发点等。
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开始便说明了原因:“今晚的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因为明早吃饱后,各人要像神仙般各归洞府了。以后要大家这样齐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小弟有几句话要向大家说……”
因为“齐集不易”所以要说几句,交待了说话的原因。适时破题很重要。说话一开始便将所要讲的思想、内容毫无保留地交代出来,即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不要罗里罗嗦,毫无重点,云山雾罩。
为了避免生硬、突兀之弊,能轻松地、自然地与听众交流,可以将中心内容逐步引出,巧妙导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在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时,她是这样开头的:“约390年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曾写信给万历皇帝,希望发展英中通商。使者遇到不幸,这封信始终没有送到。幸而,自从1602年以来,邮政改进了。您请我们来的邀请,安全地收到了,我极其荣幸地接受这个邀请。”这里伊丽莎白二世借助先祖的史实引出自己的陈述。
特别在一些礼仪性场合作即席讲话,适当运用楔子和引子,对于沟通与听众的情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效地引出下文,充分表达意图,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当然,楔子和引子不宜过长,否则会显得拖拉,说了半天还没有进入主题,有喧宾夺主之感。
创造浓厚的谈话气氛
与人交谈,旨在沟通思想、增加知识、升华感情。通过交谈,力图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被对方所接受,同时也希望对方向你倾吐肺腑之言,说出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而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则十分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气氛好,人的兴致便高,情绪向上,谈兴也较浓。否则,情绪提不起来,自然也就失去了谈话的兴趣。因此,为了能与人愉快交谈,我们应努力创造一种能达到谈话高潮的轻松和谐的气氛。
在交谈中,要密切地注意谈话进行的情况,要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正谈论的东西。只要保持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只要跟得上谈话的“节拍”,就不会出现那种对方需要你作答,而你却未听见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