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万一状况下自己想请求帮忙的对象,即使是平常无事相托时,也有必要认真地保持联络。倘若是平时保持着联系的对象,即使是困难的请求也容易开口提出,而对方也必定不会觉得自己遭利用,并能轻快应允帮助。
反过来说,所谓人际,如能保持无事相求时也能轻松相互联络的关系,才是最理想状态。为了联络,必须一一捏造出理由才能打电话的关系,在万一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
即使是男女之间,夜里心血来潮拨电话给对方时,“有什么事?”再也没有比对方提出这种问题更令人伤心的了。由于不是工作上的电话,如果被问及这样的问题,大致可以确定是无希望可言。如果不能成为没事也能通电话的对象,绝对无法成立恋爱关系。
人际的情形亦相同,所谓真正可以亲密往来的对象,越是无事相求时越能尽情通电话。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时,即使三言两语,彼此也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OK,你不用多说了”,减少了提出请求者的尴尬程度。
为了让人际有效地发挥作用,你应该尽量储备许多这种对象。在万一的状况下,可以当做网路加以活用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平日无事相托时彼此联系的频密度。
常常有人这样认为,“我们已经十几年的交情了,没说的。”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友谊的确不易。我们常常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家庭,而将这些主观认为牢不可破的友谊弃置在一边。朋友之间也因为少有走动而渐渐生疏起来,这就是我们忽略了对朋友之间友谊的维护。
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一旦有了爱情,囿于爱情与家庭,并全心全意地投入,与过去的朋友就明显地疏远,对深深浅浅的友情也不那么爱惜了。
他们的借口多是:“哎呀,真是太忙了,连老朋友也没时间见了。”忙确是真忙,他们情不自禁地沉湎于小家庭的欢乐,喜滋滋地忙着一份幸福的小日子。至于朋友,至于那些友情,也顾不上了,似乎有无都已无关紧要了。
时间是挤出来的,为朋友挤出时间可能意味着不能及时收拾房间,或错过你所喜欢的电视剧,但友谊的快乐可以弥补这些微不足道的损失。重视一些小事情,给朋友打生日电话、亲戚带来的家乡的土特产品不妨给朋友留一点等这些表面看起来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是保持友谊必不可少的。既使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平时不烧香”,等到有麻烦时才想起,也会令对方感到唐突。
婚后的生活会更加忙忙碌碌,许多人都有忽视“感情投资”的毛病,因为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来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
朋友是你一生的财富。莎士比亚说:“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友情的得来并不容易,所以,一经确定的友情就要加倍珍惜。把家庭与朋友二者对立起来的人是愚蠢的,为家庭而放弃友谊的更是不明智的。
健全的友谊包括许多不容易解说的行为,最紧要的是心意——要保持某种珍贵的、彼此关联的东西。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朋友也是一样,一个阶段过后,你要反思一下,你做的事是否合理,该给朋友办的事做了没有,答应的诺言是否忘了,欠朋友的人情是否补上了。
不自省,就会忽略了朋友。善于交友的人,朋友往往很多,不见得许多事都想得清清楚楚,忽略朋友是件挺危险的事情,这会让对方会以为你不重视与他的友情。因此,我们可以说,朋友会彼此忆念,互相关怀,在这种种情形下,才能真正享受友谊。
3.交友的尺度2
清除危害友情的三个“毒瘤”
什么是人际关系的“毒瘤”?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三个“毒瘤”就是猜疑、嫉妒与憎恨。这三者对友情的危害是依序递增的。
一个时时抱持强烈的警戒心,把别人“当成贼般防着”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因为警戒心会在你和他人之间,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围墙,让对你有帮助的人望之生畏,不敢接近你,甚至逃之夭夭。
一个武装自己、浑身是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猜疑时,表情就会变得阴沉,浑身上下散发出令人望而却步的冰冷气息。如果你不想过灰暗的人生,平时就要尽量放松自己,以恬淡闲适的心情面对他人。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不好呢?”亚里士多德:“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他本身所受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就。”
在崇尚权威的年代里,人们通常喜欢模仿他人,而不是树立起自己的真正形象。然而,当你一味地模仿他人时,你充当的只不过是第二小提琴手的角色,你不可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你失去了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仰赖于他人的设计生存,这种结局是可悲的。
嫉妒也一样,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驱使你离开自我,阻止你达到高尚、完美的自我。确实,嫉妒能使人变得卑下、猥琐,你会因此而怨天尤人,失去理智,更不会懂得公正待人。我们怀着仇视的心理和忿恨的眼光去估量他人的成功,而你自己也在这种危险的情绪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所嫉妒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有你这么一个人存在。
嫉妒是精神方面的高血压症,它会使我们精神瘫痪,使我们无法专心达到真正的自我。
有没有专治嫉妒的良方?肯定是有的。一旦我们察觉这种消极情绪的侵扰,我们就必须迅速作出明智的决断。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自信心,这是才智和谦恭的开端,是宽恕自己以往的过失并从中振作奋起的开端。
也许,奥维德(古罗马诗人)的这段话对我们会有所启示:“嫉妒——最卑劣的恶习,就像地上蠕动的蟒蛇。”有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苹果似的东西。海格力斯蔑视地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成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命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无计可施,只好惊疑地在一旁观看。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老叟,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一旦你侵犯它,它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敌对到底!”
想像一下我们拥有所有想要的一切:一个完美的工作、舒适的大房子、游泳池、大花园、两部轿车;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女主人或潇洒的男主人、活泼可爱的孩子……还会觉得乏味吗?拎起旅行箱到怡人的地方去度假吧!喔!错了,这些都不属于我们,这是属于别人的。憎恶之情于是油然而生。
憎恨之情来得容易,特别在我们嫉妒别人拥有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时。这种情绪是一种内心的煎熬,会将我们从内到外反复折磨,终至损耗了健康与快乐。因为别人拥有我们所要的而去嫉恨他们是不必要的。事实上,我们应该为别人的成就高兴,并且相信如果他能,我们应该也能。憎恨其实是人类的本能,由于竞争而有憎恨。从原始以来,人类就互相竞争,以向团体证明自己的价值。
竞争之下,有胜有负,胜者骄傲欣喜,败者沮丧羞愧。当一个人失败时,他的情绪有可能是内转的——恨自己不成器,怀疑自己;也有可能是外转的——嫉妒、仇视那个胜利者。有强烈仇恨心理的人,常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一些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诸如外貌、父母及家庭等,这种想法让他们更痛苦,也更懒散。事实上是,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社会的牺牲者,就真的会变成牺牲者。生错家庭了吗?那又如何,出身低下也许会让追求成功之路更坎坷,但绝不是做不到的;父母对你缺乏关爱吗?那又如何!往回看,只会让你更加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往前看,才能让我们挣脱过去的樊篱,追求自己想要的新生活。
别再让憎恨耗损你的精力与时间了,只有摆脱它,我们才能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也会更快乐。
真诚地帮助朋友
卡耐基说过,如果我们想结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时间、精力、体贴和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当我们碰到失败的人,可以给他一些知识上的启发,让他更成长;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潦倒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你几本书看,让他可以发奋图强。
帮助朋友要主动出击,相信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当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股非常大的成就感。同时我们会觉得生命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因为我们曾经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人生快乐的泉源。
永远不要踌躇伸出你的手,也永远不要踌躇接受别人伸出的手。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人陷进了沼泽地中,只剩下头还在泥淖上面露着。他扯开嗓子,用尽气力呼喊救命。不久,一群人就来到了出事地点。有个人打算救这可怜的人,“把你的手伸给我,”他向陷入泥淖中的人喊,但下面的人只知道喊救命。这时旁边的一个人走出来说:“你难道没看见他永远不会伸出手来给你吗!你应该把你的手伸给他,那样你才能救他。”
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然而,许多人不希望帮助别人,也不喜欢帮助别人。可是,成功的人都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习惯。他乐于帮助别人,他善于帮助别人,他习惯于帮助别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助他。
需要谨记的是给人好处切莫自居。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他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简单的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好比有一个人,他帮朋友解决了借贷难题。以后,他每次碰上朋友,聊着聊着就到了这个话题上,说上一两个小情节,以说明他的本事有多大,久而久之,他的朋友怕见他了,看见他就远远地躲开。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人情送足了,却因人情的善后问题而功亏一篑。
没有朋友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会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亦会另请高明。所以,做足了人情,给足了面子,你不要夸大其辞,最好不夸功,甚至不认账。不认账,只是你不认,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
有这样一则故事,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在一个大雪天,一个贫穷的农夫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银子,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农夫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农夫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农夫写了一份借契。
农夫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农夫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的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帮忙时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能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对方若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便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该拒绝时不要迟疑。诚然,帮助朋友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地和心甘情愿地帮助需要你的朋友。但是,如果你是被某种心理上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朋友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你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别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关注和赞扬朋友的成绩
一位农妇常年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然而从未听过一句赞扬的话语。老头子从未说过:“老婆子,今天的饭菜真香!”儿女们也从未说过:“妈妈做的点心很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