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类似小公务员这样的糟蹋自我尊严的人和事,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甚至我们自己也常自觉不自觉地因为自己的软弱丧失了自尊。比如现在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人们在称呼副职官员时,很“习惯”地就把“副”字去了,某副县长变成了某县长,某副局长变成了某局长。据说这样称呼,对方会“很舒服”——当然,在正、副职同在的场合,还是要谨慎地加以区别的。这里透出来的,不就是如同小公务员一样的卑贱心理吗?
在人际交往的社会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固然能赢得更多的朋友;但那些妄自靡薄,小看自己,高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捡破烂的,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穷光蛋,无论你是小公务员还是大官,我们既不自傲也无需自卑。列宁曾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遇到卫兵的拦阻,要他出示证件。旁边的人说:“不用检查了,他是列宁同志。”卫兵说:“任何人都必须出示证件。”列宁说:“他是对的,我忘了出示证件,对不起。”列宁和卫兵都表现出了可贵的品格:不因对方的身份而屈从或轻视对方。卫兵和列宁,都值得我们学习。
弱者不是不“出头”,而是要讲究“出头”的方法。“大势”不佳,“人势”不足时,就不要想“出头”。不强出头,自然可以降低损伤,可以和旁人维持和谐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冷静的观察,把握大环境的“脉搏”,等各方面条件皆已成熟,自然便可“出头”。
相对而言,强者也不能恃强凌弱,不能因为自己力量强大,就贪心不足,仗势欺人,对他人欺压、敲诈,时时处处显示自己的强大,这是不能忍强的表现。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在谈话中我们过分地显示出强处,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作为强者,不能因其强就居于主位,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事事要求别人服从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应该注意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强势,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强壮,而达到真正的强大。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招致他人对自己的嫉妒。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
妥协不是软弱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些人与别人的关系不好,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时间长了难免惹起同事们的反感,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们总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同事,最后使自己变得孤立。
而在事实上呢,这些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多少好处,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是得不偿失。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谦让,比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等等,再比如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是一项殊荣等等。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会增添你的人格魅力,会带来更多的“回报”,俗语所说的“吃小亏占大便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道理。
妥协从谋略上来说,是“缓兵之计”。它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日渐成为可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也可以借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另外也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现状条件。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暂缓;手中现有的一切是发生转机的根本,否则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上面的所提来看,“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际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美国一代伟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诺·罗斯福,就可称为一个顾全大局、虚怀若谷、懂得妥协的女人。
罗斯福总统有个密友叫露西,原来是帮助埃利诺进行社会活动的秘书。她和罗斯福有着亲密的来往。埃利诺虽然早已了解这种情况,但顾及总统的权威和国家的利益,深埋了内心的痛苦。
后来,当罗斯福在乔治亚温泉弥留之际,她正在华盛顿参加一个妇女集会,露西却陪伴着总统,并且已有多天。因怕与总统夫人碰面,在总统停止呼吸后,她就匆匆离去。埃利诺乘专机赶赴乔治温泉,瞧见丈夫的遗体,失声痛哭。当了解到露西曾在此呆了几天,就上前同女儿安娜吵了起来,为的是母亲不在家时,女儿临时担任女主人,她却遵照父亲的旨意接待了露西。
不过也只是片刻的冲动,她很快又冷静下来,擦干眼泪,到楼下向丈夫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并向四个在前线服役的儿子拍去了电报,要他们尽守职责,无须奔丧。在电报中她嘱咐道:“亲爱的孩子,父亲下午长眠。他鞠躬尽瘁,守职至终,希望你们尽责守职到底。”
作为一个女人,为了国家的荣誉,能忍受如此难以忍受的屈辱,甚是可贵。每次当人们说起伟大的罗斯福时,自然也想到了他的妻子埃利诺·罗斯福。
后来,她曾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任总统任期内,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她死后与罗斯福合葬在海德公园的家庭墓地里。墓前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她选定的碑文:“我们惟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句话乃选自罗斯福总统的著名演说中的一句话。好似告诉人们这里不仅安眠着罗斯福总统,而且还有伟大的自我“牺牲者”——埃利诺·罗斯福。
不过,“妥协”也要看状况。
首先,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本就是大目标,是不能放弃的,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
如果不接受他人的妥协,要看“妥协”的条件,不必把对方弄得无路可退,这不是为了道德正义,而是为了避免逼虎伤人,是有利害考虑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有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总之,“妥协”可改变现况,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
吕后掌权时,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独揽朝廷大权,要强夺少主的皇位,危及刘氏天下。陈平身为右丞相,对王室的政变忧心忡忡,可是又无能为力,又怕殃及自身,便长时间深居简出,心情苦闷。
陆贾是陈平的知交,这天来到府上请安,陈平仍在忧愁之中。陆贾说:“你官为上相,享受三万户侯的待遇,算是富贵到顶了。你只不过是担心诸吕和少主吧。”
陈平说:“正是,有何良策对付吕后呢?”陆贾说:“要天下安定,就看丞相的本事;要救天下危难,就看将军的能耐。将相和谐,国家安危,主要掌握在将相手中。我想找个机会与周勃谈谈,可他总是和我开玩笑,不理解我的苦衷。你为什么不和太尉周勃来往密切点儿呢?”
接着,陆贾为陈平献了几条对策应付诸吕。陈平按照陆贾的建议,送给周勃五百金以祝寿,还送去了大量的歌舞乐队和寿酒,周也如此还报。这样将相深交,达成默契。
吕后要给几个吕姓子弟封王时,宰相王陵坚决反对,因为这违背了刘邦订立的“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白马之盟”,而陈平和周勃却不置可否,后来,王陵指责他们不据理力争,陈平说:“据理力争,我们不如你;可是保卫刘氏天下,你不如我们。”果然,王陵因激怒吕后被迫告老还乡,而陈平等人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一举歼灭吕家,保卫了刘氏天下。
“红脸”“白脸”都会唱
在京剧里,演员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间心态千奇百怪,实存脸谱色彩多种多样,不是两三种名称就能道明其中奥妙差别的。
要在社会上做到见机行事、亦刚亦柔,需要的脸孔不止成百上千。它需要惯会逢场作戏的好演员,去担当差距很大的角色。因此,“变脸”是一种巧妙的功夫,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高明策略。
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之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人际交往,谈判交涉,官场商场,必须懂得自保方可取胜。一味地“软”,无异于纵人欺侮;总是黑着脸强硬或白着脸使诈,又会激化对立,处处受防而落得敌人满天下。高明的操纵者,红黑相间,红白并用,追求软硬兼施的巧妙效果。
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教人捉摸不定,高深莫测。扮着黑脸做莽汉可杀灭对手威风,做红脸好人可用以给人台阶,圆满收场。运用红白脸相间的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
美国《商业周刊》专文介绍了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文中引用密歇根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的话:“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一个是斯隆,另一个则是韦尔奇。但两人比起来,韦尔奇又略胜一筹,因为韦尔奇为这个世纪的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公开宣称凡是不能在市场维持前两名的实业,都会面临被卖或被裁撤的命运。很多通用的员工抱怨韦尔奇的要求太严。无论在生产上打破多少纪录,韦尔奇总嫌不够。员工就像柠檬,被韦尔奇把汁都挤干了。
很多年前,有一位通用的中层主管在韦尔奇面前第一次主持简报,由于太紧张,两腿发起抖来。这位经理也坦白地告诉韦尔奇:“我太太跟我说,如果这次简报砸了锅,你就不要回来了。”在回程的飞机上,韦尔奇叫人送一瓶最高级的香槟和一打红玫瑰给这位经理的太太。韦尔奇的便条写道:“你先生的简报非常成功,我们非常抱歉害得他在最近几星期忙得一塌糊涂。”任何一个好的领导人,都应该懂得用“棒子和胡萝卜”原理去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在这方面,韦尔奇的确是个高手。
另有一种“变脸”方式,你可以“演双簧”、说“对口相声”,一唱一和,让对手如坠雾里。扮白脸者给对手造成压力,构成威胁,然后由红脸出场取得满意的结果。这种搭配效果,与一人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方你的下属因为生活的威协,感到苦痛,最好的方法,不待他们开口,先为解决。即使不然,对于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予以相当的满足。偏于怒的情绪,不难降低,而归于中和。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怠工罢工,怒势奔放,已如脱僵野马,此时再从事疏导,必觉费力,但若用高压,又成冲突结果,必有胜败:他们获胜,气焰因此高张,以后一不如意,便会爆发,你的未来麻烦,一言难尽;你如获胜,他们与你对立程度,加深一层,同舟之中,形同敌国,伺隙而动,借端而起,时间不论迟早,总有一天会与你作惨烈的火拼。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你不但不和,且从而加深其怨,那么由怨成怒,“众怒难犯”“以一何能敌八!”
当然用压力是简单的办法,乞援当地军警,武装弹压,谁敢不从?即使他们不自量力,挺身反抗,演成流血,最近的胜利,十九终属于你。但失去人心,你既成为独夫,受到损伤的还是你。所以为你的利害着想,对待他人,配有疏导,不要压迫。
“棒子和胡萝卜”原理便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当然并不是你一个人通晓此方法,如果不幸你遇到同样的“红白脸”,对于大棒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被棒子打疼了是免不了的,而一旦收到“胡萝卜”却并非是什么“护身符”,也算不上什么好兆头,感恩戴德因此可以省掉。明智的人都应明白:这毕竟是策略和手段,是谁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谁更高明那得看谁更会“演得真切”,用得恰当了。
要尊严,也要“人缘”
当我们想到维护尊严或权利时,往往觉得必须斗争。这么想也没有错,不过斗争并不一定要正面交火,更不必拼个你死我活。有时“谈判”和“妥协”比“战争”更有效。
比如,你的薪酬明明与某人相同,职位也没有分别,就连资历也相差不远,可是在工作份量上,你却要比他承担得更多。如此情况,自然是心中不平衡。但如果向上司摊牌,请他减少你的工作量以求公平,是最愚蠢的方法。试想上司依言行事,你的势力自动减弱,将来即便有升迁机会,你岂非是自动放弃?再者,上司对你的印象一定是:斤斤计较。你以为他还会给你其他好机会吗?
如果把怨气都发泄到那个同事身上,例如做事与他敌对,设法在公司搞小圈子,形成对付他的一股力量,向他显示你如何不好惹,这样做也是对你有害无益。你处处表现得像竖起了毛的箭猪,实在印象太坏,没有人会站在你那边,上司当然更对你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