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常卓就是个“跳槽狂”,在两年间他跳了九次,从做WAP开发到做网管。最短那次他只上了15天班。其实他也不想跳槽,也想找份工作好好干。因此,当他来到现在的这个公司后,觉得这个新环境还不错,打算好好干下去。
可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公司很多事情和老板的行为令他很失望。本来作为公司的老总,有些琐碎之事下属是不该过问的。可在一些事情上,常卓实在是看不过去。老总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纠偏过正,处理得也不公平,而且还总是说话不算话。因此,整个公司的管理并不是按制度来,大家都唯老总之命是从,而老总又随心所欲,以至于管理得一塌糊涂。部门之间互相封闭,信息互不公开,大家只扫自己门前雪,气氛特别沉闷。
常卓喜欢没有束缚、自由的工作环境,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家小作坊。大家也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没有安全感,整天想的都是混日子。
常卓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在这家公司长久干下去,由此想到了跳槽,尽管此时他的年薪是10万。在这里,他认为自己唯一能学到的,就是溜须拍马那点儿本事。公司就有一个姓陈的,身无一技之长,完全靠着拍老总的马屁过活,两年之内就升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工资比他还高。
本来,常卓打算年终的时候再向公司递交辞呈,可对公司的现状实在有太多的看法,因此在工作时就难免有抱怨,经常当着同事的面大发牢骚,还劝说他们也像自己一样早做打算。一次,一个下属向他汇报工作,正好姓陈的经理也在旁边,常卓听完汇报之后,对下属赞许有加,并说:“要多注意休息,反正咱们公司只要溜须拍马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本职工作做好做坏都一样!”站在一边的陈经理听了之后,面红耳赤,很没趣地离开了。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常卓的言论在公司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老总也很快知道了有关他要跳槽的消息。对此,老总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少发一些牢骚,同时也希望他打消跳槽的念头,好好地在公司干。然而常卓就像上瘾了一样,不但没因此有所收敛,反而更加牢骚满腹,心想:反正自己年终就要走人了。就这样,年底他递交离职申请的时候,老总几乎都没犹豫就签了字。常卓走得很凄凉,公司连个欢送会都没搞,也没有同事和下属来送他,大家像见到瘟神似的,一个个都躲着他。
苏珊早就有了跳槽的打算。在现在的这家公司,她苦活累活干了不少,可在年终表彰会上,老总对她根本就只字未提,而且对她的承诺一点儿都没有兑现,这些让她很心寒。因此,她一直在私下里找合适的工作,但在公司里却一直守口如瓶。
那天,当她离开招商局大楼时,脚下如同加了弹簧,凭直觉她知道这次面试很成功。没几天,她就收到了那家公司的入职通知书,薪资较现在的公司增加了15%,过去之后还让负责一个重要项目。
于是,苏珊毫不犹豫地向现在的公司递交了辞呈,而且在离开时,还当着老总的面慷慨陈辞,痛快地发泄了一番。而后,又跟同事们述说着对这家公司的种种不满,建议他们有更好的机会,也赶紧走掉……
可结果却并不像苏珊设想的那样。对于她的离去,同事们是能够理解的,但却并不认同她的那些说法。因此,在她离职交接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她和原来的伙伴越来越疏远。而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此后也成了她最不愿提起的一段往事。
温馨提示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爱抱怨似乎成了一些人的通病,于是牢骚就难免。或许,偶尔的牢骚之词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无可无不可,也就情有可原。但若牢骚满腹,还无时无刻不在发泄着,并不谋求改变,那就不是聪明人所为了。
人性是利己的,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人之所以会抱怨,进而大发牢骚,多多少少也有利己的心理。可结果却是,牢骚发了,自己的心理是暂时得到了舒缓,可却也因此给自己引来了更多的麻烦,终究还是得不偿失,所以说牢骚还是不发的好。尤其是当你已经决定离职,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的时候。
选择离开,原因或许会有很多,比如对上司看不习惯、人际关系不如意、事业的前景不好或是对薪水不满意,等等。可是在临走之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有多委屈,也完全没必要为泄一时之愤,与原先单位里的上司或同事把关系搞僵。对于你而言,这样做不但于事无补,相反有害而无益。
过去我们总讲“人生何处不相逢”,昔日的同事相逢,若只因你临走时的牢骚而没有了情谊,只有对你的诋毁,又何苦呢?既然是离开,为什么不让大家好聚好散,再见还能把酒共话呢?不要为自己埋下一颗人际的“地雷”,因为你不知道它何时会爆炸,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话就不明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