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来,年薪50万并不算很高,可若放在二十年前,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何慕这个名字,也正是二十年前因为被浙江一家企业以年薪50万聘为市场部经理而出名的。不过这好像并未给他带来好运。在此之后,他也跳了几次槽,也经历了不少挫折。
1988年,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的何慕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的一家食品公司做统计工作。可由于他既不会打算盘,字写得也不好,一度被人当成笑柄。于是在正式上班后的第21天,他留下了一份辞职报告。
离开单位之后,他去火车站买了一张南下的车票,由此,何慕开始了他的流浪打工生涯。他跳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跑销售。之所以选择做销售,是因为他觉得干这一行自由、见识广、赚钱多,而且还能花别人的钱学自己的本领。
那时,大学里还没开设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相关的书籍也很难买到。于是,何慕边摸索边学习,开始了自己的销售生涯。在霞飞,他从一个业务员做到了销售部经理,也为自己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他辞职进入了装修行业,想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可是美梦很快就破碎了,半年之后,垂头丧气的他不得不选择离开。那时的他,与百万富翁之间的距离是100万。赔了个精光的他,不得不重返打工者的队伍,去了一家饼干厂做市场销售。
1995年,浙江的一家企业在全国公开招聘市场部经理,年薪是50万。也就是那一年,在那家公司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招贤纳才现场直播文艺晚会”的辩论现场上,经过此前历时3个月角逐的何慕,战胜了最后两个对手,竞聘成功,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市场部经理。
当时的何慕29岁,一夜之间成为了所有打工者心目中的明星,被评为当时人才市场上年薪最高的“中国第一打工仔”。
在去那家公司之前,何慕觉得市场部经理这个职位应该能让自己大有一番作为,可结果却无情地告诉他:你想错了。他来到公司的第一个销售任务是只身去东北卖掉8万箱饮料产品,后来又要求他组建人马,到江苏开辟一个新市场。这让他如坠迷雾,找不到方向。
何慕到任之后的第一个季度,公司的销售返款达到200多万元,与之前相比,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可公司觉得这与“50万年薪经理”的期望相去甚远。于是没过多久,一纸“休书”,他就“被跳槽”了。
在此之后,何慕很偶然地来到了浙江湖州的小镇,并在这里开了一家连锁超市。应该说,何慕确实很敏锐地抓住了超市市场的空白点,因此开业之初尤为顺利,规模一度扩张到8家。可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连锁超市亏损不断,最后他的创业再一次失败了。
就在这时,湖州一个专门生产水泥添加剂的老板知道何慕有在多家公司工作的经历后,就找来向他咨询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出了问题?于是他随着那个老板来到工厂,前后待了半个月,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诊断效果非常好。
也就是从那时起,何慕突然意识到,自己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又在好几家大型企业工作过,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如果自己专门向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谋生途径。于是在1998年,何慕回到上海开办了一家营销咨询公司。如今,公司发展得已颇具规模,而他在经历了多次坎坷的跳槽之后,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温馨提示
思维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自己原有的思维活动路径(即思维定势)进行思考的。人们认识未知、解决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组合、变换为阶梯的。正因为如此,人也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所束缚。
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却很难。有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要挪?有人是想挪,却并不知道如何去挪。说白了,还是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束缚了。
曾经我在一家私企里认识了这样一个人。他是那种很默默无闻的人,也默默无闻地在公司里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么多年的积累,他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力也很强,可在公司里的职位和薪资待遇比以前并没增长多少。一次闲聊时,我问他:“想没想过跳槽,换一个公司,或者换一种活法?”
他说:“之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在已经不想了。大家不都跟我一样吗,跳槽还是得给别人打工,而自己干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看得出来,和大多数的职场人士一样,他并不是不想跳槽,只是不知道如何跳,才能跳出一个新的天地来;并不是不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只是觉得那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而这些他觉得很难的事,其实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在他的思维里是这样的。其实,当他突破了自己固有的这种思维时,情况或许不一定就如他认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