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李嘉诚,人人都竖大拇指:华人致富模范,领头羊,并曾长期位列华人首富。可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完全是跳槽跳出来的。
李嘉诚是苦孩子出身,可不像他儿子李泽钜那样,一生下来就是“富二代”。李嘉诚的父亲只是一个穷教书匠,靠着教书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后来又因患病,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当时的李嘉诚只有十四岁,却不得不放下书本,走上社会。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茶楼里当跑堂的。那是一份专门伺候人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开门迎客,一直到午夜才能休息。成年人都不堪重负,当时还是孩子的李嘉诚却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这样他的母亲和弟弟、妹妹就不用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在这里自己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茶楼向来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色人等说着各种各样的话,做着各种各样的事。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副好眼力,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以及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他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学会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去打交道。这样的本领,对他后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年之后,李嘉诚决定跳槽,不打算在这家茶楼待了。当时,推销被很多人称做“富豪的起点”,他也在一些客人的影响下,决定去做推销。一开始,他去了一家五金厂做推销员,可刚刚打开局面时,就又跳槽去了塑胶公司。
跑业务,有两个条件是必备的:一就是能跑,二就是脸皮厚。李嘉诚仿佛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早在茶楼跑堂的时候,他连续跑上跑下十几个小时,腰也不酸,腿也不痛。至于跟客户死磨硬泡的功夫,也是在茶楼练就的,在那里他已经学会了跟任何人相处的本事,因此在跑业务时,很多时候他都不用死皮赖脸地缠着,人家就已经接受他推销的商品了。
于是,很快他就成了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之后的职场之路也顺风顺水,18岁就当上了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20岁荣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深得老板器重。此时的他,可以说爬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可谓是春风得意,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又宣布要跳槽。
在离开时,李嘉诚对一再挽留自己的老板坦言道:“我离开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他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再加上自己之前的一些储蓄,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租了一间小厂房,买下了一台破旧的压塑机,自己办起了一个名叫“长江”的塑胶厂。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甚至有人取笑他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
其实,当时的李嘉诚面临的困难还不止于此,而是厂子不仅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于是他一人不得不身兼数职,采购、设计、生产、推销……他都不得不亲力亲为,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
还是那句话,一件事成与不成,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努力当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周围的环境和机遇,而这就需要个人的智慧了。如所有初涉市场的企业家常碰见的问题一样,李嘉诚也遇上了:产品出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因为没有及时把产品卖出去,导致他拿不出钱来还人家的借款,工厂一度面临破产的危机。据说,李嘉诚因此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最终没有自杀,他冷静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时发现,自己出现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太操之过急了,所以导致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因此,他减小了生产规模,分出一些能干的工人出去搞推销。当然,他自己也背着产品去找代理商。
凭着质量过硬的产品,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产品也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资金短缺的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还给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后来,李嘉诚开始生产塑胶花,更是把产品销往了欧美市场,年利润一下子升到上千万港币。这时的李嘉诚才刚刚到达而立之年,却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了。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他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这最终使他从千万富翁跨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并在1992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中,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位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温馨提示
到底该打拼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还是继续埋头打工?或许这是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更是为了获得梦想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被认同的心理。古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就是说,一个人发达了,有钱了,如果不回趟老家转一圈,就好象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就是求认同的心理所使然。这就像小孩穿了件新衣服,总爱在人前晃悠,还指给伙伴说:“看,我穿了件新衣服。”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光自己觉得好还不够,还希望更多的人也觉得好,这样内心才会满足,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去问那些已经离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享清福,还要出来工作?十个里会有八个说在家待着,感觉自己就像个废物。为什么在家待着就感觉自己像个废物?因为不工作了,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了。
人做任何事时,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意义,一种被他人所认同的意义。换言之,人类的一切行为,最终必将归结于内心的满足,也就是行为本身所给人带来的成就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香港首富李嘉诚、石油巨鳄洛克菲勒等,他们已经拥有数不尽的财富,可他们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仍然坚持工作,为什么?其实也是源于求认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