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和王平是同乡,俩人相约一起去广州找工作。后来,他们一起被一家皮具生产公司聘用,成了公司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上班第一天,领导便把他俩带到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旁,让他们跟领班熟悉一下工作岗位,并告诉他俩说:“你们的试用期是一个月。期满后,是否继续聘用你们,要看你们在试用期的表现了。”
由于工作难找,听领导这么一说,俩人干起活儿来都特别积极,也特别卖力。虽然每天做的都是些重复且单调的工作,难免会让人觉得厌烦。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还要经常上夜班——工作时不但不能分神,还要时时跟瞌睡作斗争。但这一切,俩人都很努力地克服过来了。
一个月的试用期转眼就到了,期间俩人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领班对此也赞不绝口。俩人也都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应该能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试用期的最后一天,他们俩都值夜班。晚饭后,领导把他俩叫到办公室,说:“有个不好的消息要通报给你俩,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很遗憾你们俩都没能通过公司的试用,上完这个夜班,你们就可以走人了。”
说罢,领导从办公桌上拿起两个信封递给他俩,里面装着他俩这个月的工资。
俩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呆呆地跟领导打了声招呼,走出办公室,回到了宿舍。快上夜班的时候,李强对王平说:“该上夜班了,走,去车间。”
“还要去上夜班?你傻呀,我们已经被公司解雇了!”
“我们被解雇了,是没错,可那是上完这个夜班之后的事,领导刚不是说了,上完这个夜班我们才可以走。”
“你榆木脑袋呀,上不上这个夜班你我都是被解雇了,干嘛还要去?”“如果今晚我们不去上夜班的话,车间里的生产线怎么办?”
“你要上你去上吧,我反正是不会去的。”说完,王平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第二天离开公司。
李强见王平不肯去,就自己去上夜班了。他觉得既然公司付给了自己一个月的薪水,只要自己在职一天,就应该负责到底。至于自己被解雇,那是明天的事。他来到车间,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同往常一样换上了工作服后就开始工作,丝毫没有因被解雇而马虎和懈怠。
第二天一大早,王平就拎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李强也开始收拾,准备离开。就在此时,却见领导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说:“恭喜你,你的试用期今天正式结束,请你明天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办理正式的入职手续,并接受新的工作安排。”
初听之下,李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领导接着说:“每个公司都希望雇用对工作有责任心的员工。在试用期这段时间里,你和王平的表现都很好,可在最后关头,你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更让我们钦佩。”
现在的职场中,一些人很不理解这些企业领导为什么总喜欢绕弯子?觉得合适,就聘用;觉得不合适,就让人家走人。道理确实是这么简单,可是考量一个人是不是合适,却并不能完全靠感觉来考量。
如果一家企业用人完全靠领导的感觉,那企业早晚有一天会被感觉断送了。所以对于要雇用的人我们需要去考察,需要去考验。企业运营的关键在于用人,用人得当,事半功倍;用人不当,前功尽弃。那么如何去考察一个人呢?
有句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认识一个人只是一瞬间的事,而认清一个人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企业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怎么办?这也就是一些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各种方法去考察员工的原因。借此,他们能找出更适合的人选,找出更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员工。
温馨提示
在企业领导者心目中,一般都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员工做多少活儿,自己就给多少钱;在员工的内心里,一般也有着这样的想法:领导给多少钱,自己就做多少活儿!由此,领导者总觉得工资给高了,员工就做那么点事儿;而员工却总觉得工资给的太少,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歧?究其实质,还是因为彼此的立场不同。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看,你可以将其称之为剥削与被剥削。在现实职场中,确实有这样的一些企业领导者,给那么一点儿钱,就想要员工当牛做马,若能不要钱多干活儿更好。
站在企业领导者的角度上看,你也可以说这是员工不合理且过分的要求。确实有不少员工在工作时,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最好是“少干活儿,多赚钱;不干活儿,也赚钱。”
我们经常把吵不停又离不开的双方称之为冤家,其实领导者和员工之间才是真正的冤家。没有了员工,领导者去领导谁?而若没人领导,员工又该做什么,怎么做?二者互相离不开而又存在着矛盾。一些员工怎么也琢磨不透领导的想法,其实他们考虑这个没用,领导者怎么想,怎么做,那是他的事,而员工只需要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做好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