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王聘陈子仲①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边批:陋甚。]妻曰:“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夫妻遁去,为人灌园。
黄霸②与同郡令狐子伯③为友。子伯为楚相,子为郡功曹。子伯遣子奉书于霸,客去,久卧不起。妻怪问之,霸曰:“向见令孤子容甚光,举措自适;而我儿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夙志而惭儿女子!”霸决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冯评】
孟光④梁鸿妻、桓少君⑤鲍宣妻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而子仲、黄霸之妻,乃能广其夫志,使炎心顿冷,化游无患,丈夫远不逮矣。
【注释】
①陈子仲:即於陵仲子。
②黄霸:汉大臣。字次公,阳夏人(今河南太康)。曾仕汉武帝、汉宣帝等朝,历任河南守丞、廷尉正、颖川太守等,官至丞相,封建成侯。汉世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③令狐子伯:汉大臣。与黄霸同郡,官至楚国相。
④孟光:东汉人梁鸿之妻。姿貌甚丑,而德甚修。每进食,举案齐眉,所在敬而慕之。
⑤桓少君:西汉人鲍宣妻。修行妇道,乡里称赞。
【译文】
楚王想聘陈子仲(战国齐人,名子终)为相。陈子仲回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成为相国,明天开始,我出门就有四匹骏马拉乘的马车可坐,每餐摆在我面前的都是山珍美味了。”
他的妻子说:“乘坐四匹骏马拉乘的马车,只不过是坐起来比较舒服;每餐的山珍海味,只不过是吃起来比较奢华。今天只是为坐得舒服、吃得奢华,就担负楚国兴亡的重责。目前局势纷扰,处境艰危,我担心你会因此而丧命。”
于是夫妻两人埋名隐姓,为人浇灌果园了。
汉朝时黄霸(字次公,谥定)和同乡令狐子伯是好朋友。子伯为丞相,儿子是州郡的属官。有一天令狐子伯要儿子送封信给黄霸,客人走后,黄霸一直赖在床上不肯起来。他的妻子觉得奇怪,问他原因。
黄霸说:“刚才看令狐子伯的儿子容光焕发,举止优雅,想想自己的儿子不修边幅,不懂礼仪,客人来了常不知所措,真有乌鸦凤凰之别,父子情深,我觉得自己平日疏于教导儿子,感到十分愧疚。”
妻子说:“夫君节操清廉,不贪慕官禄荣华。今天令狐子伯的显贵,与夫君的清廉,究竟是谁的气节高,为什么因为儿女而忘了自己以往所坚持的理念呢?”
黄霸由床上一跃而起,笑着说:“夫人说得好。”
于是夫妻二人决定从此隐居。
【冯评译文】
梁鸿(后汉人,字伯鸾)的妻子孟光、鲍宣(东汉人,曾拜桓父为师)的妻子桓少君都是能和丈夫同甘共苦,一洗过去的奢华而安于朴素,成就丈夫清廉气节的妇人;陈子仲、黄霸的妻子,能开阔丈夫的心志,打消丈夫逐名追利的野心,终身逍遥自在,无忧无虑,这种远识是世间一般男子所比不上的。
【心读】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身处顺境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不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这些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人生智慧。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原文中陈子仲妻规劝自己的丈夫急流勇退,不要贪图富贵,夫妻二人乐得过那种田园隐居生活,也使得陈子仲有了一个善终。这位女子的见解可以说极其精辟,她及时地使丈夫在权力的漩涡中抽身出来,远离了祸患,是个有远见的女子。若换成某些女人,爱慕虚荣还来不及,正所谓夫贵妻荣,巴不得沾丈夫的光耀。某些女子,丈夫没有高位,还要怂恿夫君千方百计去牟取高位,哪里会劝丈夫急流勇退呢?到时招来祸端,寻常女子也只会咒骂丈夫无能,自认倒霉,不想若是不贪恋富贵,又怎会惹来祸端呢?
《周易·遁·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好,善之意;遁,退避,归隐,意为君子善于遇险断然隐避,急流勇退,化险为夷,而小人则做不到。急流勇退,原指旧官场的人,在还处于上升阶段,或顺利情势的时候就已防备到将有可能招致的祸害,及早抽身离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古人云:“谢世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一个人要想退隐家园不再过问世事,应该在你事业的巅峰阶段急流勇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英名永垂不朽;一个人平时居家度日,最好是在一个与世无争的清静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修养心性的实效。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越国大夫范蠡,在越国为吴国所败时,他曾跟随越王勾践赴吴国做过两年人质;回越后,与文种等谋臣协助越王勾践奋发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越国一时成为中原诸侯的一霸。当勾践在姑苏城吴王宫召开庆功大会时,范蠡却带着倾国倾城的美人西施隐居起来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安乐而终,范蠡离开越王勾践时,故意制造出自杀的假象:当勾践派人去接收范蠡的军队、防止范蠡变心时,范蠡把自己的外衣扔在太湖旁边,并在衣兜里留下写给勾践的一封信,其大意是说,今天大王灭了吴国,当上了霸主,我的本分总算尽了。可是还有两个人,留着他们对大王没有好处,一个是西施,她迷惑了夫差,弄得吴国灭亡了,如果留着她,也许能迷惑大王,因此,我把她除去了;另一个就是我范蠡,他帮助大王灭了吴国,留着他,他有可能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我把他也除去了。勾践看完这封信知道范蠡杀了西施之后,范蠡自己便自杀了,勾践这才放心了。其实范蠡并没有死,他带着西施和一些财宝珠玉,弃官经商,改名更姓,跑到齐国去了。后来又搬到当时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买卖发达的大城镇定陶,称为朱公,即后来的百万富商陶朱公。范蠡离开越王勾践不久,曾托人送过一封信给他的好友文种,信上说:“你还记得吴王夫差说过的话吧,‘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这个人能够容忍敌人的欺负,可不能容有功的大臣。我们只能够同他共患难,可不能同他享安乐。你现在不走,恐怕将来想走也走不了。”果然不出范蠡所料,勾践在灭了吴国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共患过难的人慢慢地疏远了,对于文种这样有才干的人,更是疑心重重,最后,他竟逼文种自杀了。文种临死前夕,还对天长叹,痛悔自己没有听范蠡的话,而落下兔死狗烹的结局。
张良在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自请告退,专心修道养身。促使张良急流勇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中既有主动的成分,也含被迫的因素。第一,张良参加刘邦反秦,主要是他的祖父、父亲曾连续任战国时韩国的宰相,但韩被秦国所灭,他要为韩报仇。当刘邦建立汉朝论功行封时,张良辞让了刘邦令其自择齐国3万户为食邑的封侯,而自请封给与刘邦相遇的留地,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为韩报仇灭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都己达到。第二,张良看到彭越、韩信等开国元勋功臣被诛杀的悲惨结局,联想到范蠡、文种兴越后或隐居或被诛杀,他深深领悟“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的政治哲理,深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头上。第三,张良虽谋略过人,但身体素质较差,体弱多病,为了健身益体,故让权于人,潜心养精蓄锐,延年益寿,这实在是军事谋略高人一筹之举。
西方亦不乏此例,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动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回到了蒙特维尔农庄当他的种植园主,重温“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生活”。之后,即在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后,华盛顿又主动辞去总统职务,不搞终身制,可以说,华盛顿的任职与辞职,都是为国为民,不存在为个人要索取什么,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伟人的坦荡心怀和一位将帅崇高品格的风范。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已结束,胜利后不久,一些阶层和集团都主张华盛顿效仿英国政体——君主制,“登基”做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王”。华盛顿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对此,华盛顿表示愤怒和坚决反对。他挥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还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在安那波利斯正式交还大陆军总司令委任状,返回到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