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广与百余骑独出,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乃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疑汉伏军欲夜取之,皆引去。平旦,广乃归大军。
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帅千人巡边。虏猝至,主客不当,永欲走,越止之,为阵列自固,虏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毋反顾。自率骁勇殿,从山后走五十里,抵城,虏不觉。明日乃谓永曰:“我一动,虏蹑击,无噍类矣!结阵,示暇形以惑之也,次第而行,且下马,无军声,故虏不觉也。”
【译文】
汉朝名将李广(曾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封宋国公)有一次只带了一百多兵骑兵出外巡查,半路上遇到好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兵见了李广,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非常惊慌,立即驱马上山布阵,而李广的骑兵也心虚害怕,想骑马逃走。
李广镇定地说:“我们离开营地有好几十里路,现在如果急着骑马逃逸,匈奴兵一定会追杀我们,那我们一个也别想活命。但如果我们留在原地,匈奴兵一定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轻易攻击。”于是下令所有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兵阵地前两里处,李广再下令停止前进,所有士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兵不但人数多,而且离我们那么近,万一他们发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广说:“匈奴兵都认定我们会离开,现在见我们卸下马鞍以示不走,他们更会相信我们是故意诱敌来攻。”
匈奴兵果真不敢出击。
有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在远处监视李广军队。李广跳上马背,带着十多名骑兵,快奔射杀了白马将军,再回到营地卸下马鞍。这时已近黄昏,李广命士兵放马吃草,席地休息,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但也一直不敢攻击。午夜时,匈奴兵认为埋伏在附近的汉军会利用夜晚攻击,所以就率众离去。
天亮后,李广等人安然返营。
明朝时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率领一千部众巡察边境,突然遇到胡兵,由于兵力悬殊,朱永想逃走,王越却加以阻止,一面命士兵列阵守卫,胡兵见势疑惧,不敢贸然攻击。
近黄昏时,王越下令所有士兵排成一列,禁止出声,不准回头地向前走,而自己亲自带领勇敢善战的士兵殿后押阵,由后山步行五十里路,回到城内,而胡人却一直没有惊觉。
第二天王越才对朱永说:“当时只要我军一跑,胡兵就会下令追击,那么没有人能活命,胡兵见我军排列阵势,表现出悠闲的神态,反而迷惑,这时再利用夜晚视线不明,命士兵下马禁声步行,所以胡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趁夜而走。”
【心读】
以假乱真,是敌对双方智力谋略的竞赛,各自都千方百计地使用诡诈之术迷惑对方。实践说明,利用人的各种缺陷用谋,可以大大提高此计的成功率。以假乱真,要在“假”字上下功夫,要从各个细节上做到以假乱真,即不但要造成对方的视觉错觉,更重在迷乱对方的心理,因此,巧妙地利用人们眼睛视觉的局限性和思维的习惯性,运用视觉欺骗的方法,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当然,在时机的选择上也非常重要,时机不当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以假乱真之计,在政治、经济、军事、商业等各个领域,历史上均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了解它们,我们可以从中提高识别以假乱真的能力,以免上当。
汉朝名将李广(曾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封宋国公)有一次只带了一百多兵骑兵出外巡行,半路上遇到好几千名的匈奴骑兵。匈奴兵见了李广,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非常惊慌,立即驱马上山布阵,而李广的骑兵也心虚害怕,想骑马逃走。
李广镇定地说:“我们离开营地有好几十里路,现在如果急着骑马逃逸,匈奴兵一定会追杀我们,那我们一个也别想活命。但如果我们留在原地,匈奴兵一定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轻易攻击。”于是下令所有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兵阵地前两里处,李广再下令停止前进,所有士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兵不但人数多,而且离我们那么近,万一他们发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广说:“匈奴兵都认定我们会离开,现在见我们卸下马鞍以示不走,他们更会相信我们是故意诱敌来攻。”
匈奴兵果真不敢出击。
在这里,李广正是制造了一种假象,让匈奴兵误以为自己的军队是来诱敌的。他不仅没有带领士兵逃跑,反而在离敌营很近的地方扎营,可以说是深入虎穴,危险至极;而正是这种足以乱真的假象,使得匈奴兵不敢妄动,达到了成功脱险的目的。以假乱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超强稳定的心理素质。否则,事情半路泄露,那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宋檀道济讨伐魏国,多次获胜,攻到历城。魏国军队派轻骑兵跟踪监视于道济大军的前后,他们焚烧周围村镇的谷草,道济军队粮草用尽,准备撤回。有些偷偷逃到魏军投降的士兵,报告了军情,于是,魏国军队就紧紧追击宋军,宋军恐惧异常,眼看要遭到溃败。这时道济就在当夜大声唱喊着斤两,用筹码来量沙子,并在沙子表面用少量的米覆盖着。到了早晨,魏兵见到大堆粮食,报告说,道济的军粮充裕。于是认为那些投降的士兵是在说谎,别有用心,把他们立即杀掉了。道济趁魏人迷惑之时,全军安然返回。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服从,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量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量削弱了,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望通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的。”奏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把他捆在岳飞帐篷前。岳飞出了帐篷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准备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很失意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走。岳飞估计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一定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一顿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军出乎意料,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口。曹成途穷力竭,岳飞这时说:“现在可以招降了。”
历史如戏,以假乱真的影视桥段竟然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其中,表演最优秀的恐怕要数斯大林的替身,他就是在乌克兰工作的会计师叶夫谢伊·卢比茨基。经过整容和培训,半年后卢比茨基首次作为“领袖”出现了。那是一次与苏格兰矿工会见,这个代表团的成员都没有见过真斯大林,而假斯大林的表现非常精彩,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间,俨然是一位真正的领袖。不要说矿工代表们未能看出真假来,即使是翻译和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看出任何破绽。斯大林由于猜忌心很重,往往事必躬亲,但在下属面前,他总不能太随便,而一丝不苟,正襟危坐,又毕竟太累。于是,他就和卢比茨基演起了双簧:他让替身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本正经地听取叶若夫等人的汇报,而自己则躲在相邻的房间里悠哉游哉地听隔壁戏。卢比茨基经常作为“领袖”出现在剧院、广场,站在列宁墓前检阅节日游行队伍,接受人们对领袖的欢呼与敬仰,也经常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人们的拜访。不过拜访假斯大林的人事先都得到告诫:不得向领袖提问题。结果,没有人能怀疑站在他们面前的竟是假斯大林,甚至工作人员中也没有对假斯大林产生过任何怀疑——谅他们也不敢!只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等斯大林最亲近的人才知道那是冒牌货。卢比茨基后来住在杜尚别,一直到1981年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