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屠岸贾①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匿公宫,赵朔客曰公孙杵臼②。杵臼谓朔友人程婴③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边批:只一问,便定了局。]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边批:妙计。]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我告赵氏孤处。[边批:更妙。]
诸将军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边批:尤妙。]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边批:安知非赂卜者使为此言。]景公问韩厥④,厥知赵孤在,[边批:妙人。]乃以赵氏对,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皆委罪于屠岸贾,于是武、婴遍拜诸将,相与攻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武既冠成人,婴曰:“吾将下报公孙杵臼。”遂自杀。
【冯评】
赵氏知人,能得死士力,所以蹶而复起,卒有晋国。后世缙绅门下,不以利投,则以谀合,一旦有事,孰为婴、杵?
鲁武公与其二子括与戏朝周,宣王爱戏,立为鲁世子。武公薨,戏立,是为懿公。时公子称最少,其保母臧寡妇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死,而其子伯御与鲁人作乱,攻杀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称,将杀之。臧闻之,乃衣其子以称之衣,卧于称处,伯御杀之。臧遂抱称以出,遂与称舅同匿之。十一年,鲁大夫知称在,于是请于周而杀伯御,立称,是为孝公。时呼臧为“孝义保”。事在婴、杵前,婴、杵盖袭其智也。然婴之首孤,杵之责婴,假装酷似,不唯仇人不疑,而举国皆不知,其术更神矣,其心更苦矣!
【注释】
①屠岸贾:春秋时晋国人。晋景公时任司寇,灭赵氏家族。后赵武立,与程婴攻贾,亦灭其族。
②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太原(今属山西)人。赵朔门客,曾与程婴营救赵朔孤儿,后被屠岸贾所杀。
③程婴:春秋时晋国人。晋景公时屠岸贾诛杀赵朔家族。他与公孙杵臼营救并抚养赵朔之子赵武,终杀屠岸贾。后自杀。
④韩厥:即韩献子。春秋时晋大臣。景公时曾任司马。历仕六军之卿。在屠岸贾诛灭赵氏之时,他同情赵氏,后又说景公立赵武。谥号献之。
【译文】
屠岸贾(春秋晋人)诛灭了整个赵氏家族,只有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妹妹,已怀有身孕,侥幸逃出,藏在成公的宫中。赵朔的门客中,有个人叫公孙杵臼,问赵朔的另一个门客程婴:“你怎么没随赵氏一族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已怀有身孕,若是男孩,我要抚育他成人,好为赵氏一门报仇;若是女孩,我再随赵氏一门于地下也不迟。”
没多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
屠岸贾听说赵氏有后,立即派人到宫中搜捕,夫人将婴儿藏在衣裤里,暗自祈祷:“如果赵氏注定从此灭绝,你就哭出声来;若赵氏一门的血仇有平反的一天,你就不要出声。”
说也奇怪,在屠岸贾的爪牙四处搜查时,婴儿竟完全没有啼哭,逃过了屠岸贾的搜捕。
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老贼没搜到婴儿一定不会死心,日后一定会再来搜,你看该怎么办?”
公孙杵臼说:“抚孤与一死哪件事更困难一些?”
程婴说:“当然抚孤比较困难,死反倒容易些。”
公孙杵臼说:“先主赵朔待你不薄,你就负责难的部分吧,容易做的由我来做,让我先死。”
于是两人向他人买了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用绣有赵家标志的衣物包裹,由公孙杵臼带着躲在山中。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来到将军府告密:“我程婴贪财怕死,做不来抚育赵氏孤儿的事,只要你们给我千金,我立刻告诉你们赵氏孤儿的藏身处。”
众将听了大为高兴,立刻答应程婴的要求,随即出动军队随程婴来到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的藏匿处。公孙杵臼一见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屠贼杀害赵氏一族时,你没有追随主公于地下已是不忠,同我商量好一起藏匿孤儿,又连我也出卖,你纵使不愿抚育孤儿,又怎么忍心出卖他呢?”
公孙杵臼将婴儿抱在怀中哭喊着说:“天哪,天哪,孩子是无辜的,请你们放过他吧,要杀就杀我一个人吧!”但军士仍把公孙杵臼及孤儿一齐杀了。众将认为已经斩草除根,非常高兴。
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名叫赵武,与程婴一起藏在山中十五年。
一日,晋景公生病,请人卜卦,卜辞说大业之后的冤魂作祟。景公以卜辞询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武还活着,便告诉景公可能是赵氏的冤魂作祟。景公再问韩厥赵家是否有后代,韩厥就把程婴、公孙杵臼抚孤的事一五一十地向景公禀告。于是景公便和韩厥商议如何册立赵武,以归还赵氏的封地和产业。
景公私下召见赵武并让他先藏在宫中。参与谋害赵家的众将听说景公病了,前来问候,景公质问当年屠杀赵氏一族的惨事,并让他们见到真正的赵家后人赵武,众将见事情败露,就把罪过全推给屠岸贾,于是赵武和程婴联合众将围攻屠岸贾,并灭了他一族。
景公将赵氏原有的肇喉地归还赵武。
在赵武成年后,程婴说:“我终于可以去见老友公孙杵臼了。”于是程婴自杀。
【冯评译文】
赵氏知人善任,所以能结交到能为自己效命的死士,因而赵氏一族终于能复兴,最后竟成为有国的诸侯。反观后世门客,不是因利就是为势而投靠,一旦发生急难,哪能做到如程婴或公孙杵臼的行为呢?
春秋时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括与戏晋见周天子,周天子非常喜欢戏,就册封他为鲁世子,将来可继承武公爵位。武公死后,戏继位,是为懿公。懿公的儿子名称,年纪尚小,于是奶妈臧寡妇就带着儿子入宫照顾称。括死后,括的儿子伯御起兵造反,杀了懿公,自立为鲁公,并且四处搜捕公子称,想斩草除根。臧寡妇知道伯御的阴谋后,就把公子称的衣服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并且睡在公子称的床上。伯御见了床上的孩子,一刀杀了,臧寡妇于是抱着公子称逃出宫外,与公子称的舅舅三人躲藏起来。十一年后,鲁国大夫得知公子称还活着,便将此事禀奏周天子,杀了伯御,重新册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孝公,当时人称臧寡妇为“孝义保”。这事发生在程婴的事件前,或许程婴和公孙杵臼是效法臧寡妇吧。然而程婴出卖婴儿,公孙杵臼痛斥程婴,二人神情逼真,不仅仇家没有疑心,甚至全国人民都被他们蒙在鼓里,比起臧寡妇,公孙、程婴两人的思虑却更深远,用心也更良苦。
【心读】
清朝慵讷居士《闻录·两世缘》载:“李公有诗云:移花接木亦天然,今日团圆先后金。”此计原指嫁接花草树木。后来,人们则用以比喻暗中使用手段、计谋,以伪易真,或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更换人或事物。移花接木计的核心内容是以伪易真,要达此目的,往往采取偷天换日、冒名顶替、张冠李戴等手段。《红楼梦》第109回:“宝钗恐宝玉思郁成疾,不如稍示柔情,使得亲近,以为‘移花接木’之计。”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读四》中说:“不过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舞升平,还粉饰黑暗。”
当然,移花接木之计用得好,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不管是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均可采用。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的诸葛孔明,针对心骄气盛的周瑜,采取移花接木、气激智斗的谋略。他巧妙地曲解《铜雀台赋》中“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之语,把“二桥”曲解为“二乔”。说曹操南征东吴,不过是为了得到江东二乔(小乔即周瑜之妻),只要把二女献出,曹操必称心满意,班师而回,等等。从而达成了孙、刘两家的合力联盟,共同抗曹,可谓移花接木之计的最高妙用。
原文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的感人事迹,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这二人可以说是忠肝义胆,其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豪举百世流芳。在这里,我们不再去对这二人的英勇过多论述,只是想探讨一下,他们之所以成功,除了英勇就义的豪气外,还有哪些因素起了作用!在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动中,二人分工明确,相互信任,最关键的是他们运用移花接木之计骗过了屠岸贾,保存了赵氏孤儿。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不然这二人再有雄心壮志也只能徒呼哀叹!
据传,宋真宗时,东宫娘娘章献没有生育,她的侍婢(即后来之李宸妃)怀孕,皇后怕其万一生下男孩被立为太子,将来母凭子贵,侍婢升娘娘,把自己打入冷宫。于是,她想出一个移花接木计,以便混水摸鱼。她装模作样的,在肚皮上塞了一个枕头,蒙蔽真宗,说她也怀了身孕,然后买通一班内侍,监视李宸妃这个大肚婆的行动。到了她临盆、生下男孩的时候,内侍迅速地捧一只初生之猫进去,把孩子换了出来,交给皇后,皇后也乘机解放了肚皮,说自己生了男孩。从此,她一直当孩子如亲生骨肉,从其被立为太子而到登基为帝,她的皇后宝座始终没有被动摇过,霸住东宫至死为止。
当年,苏联当局对其的“盟友”采取派遣军事顾问、培植亲苏势力,然后再出兵占领这一整套的办法,可以说是“移花接木”之计的现代诠释。苏联为了侵占阿富汗,实现南下印度洋的美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就从各方面向阿富汗渗透。塔拉基上台之后,苏联先后派遣6000多名专家和顾问,逐步控制了阿富汗的军队和党政机关。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种种特务手段,迫害持不同政见者,换上亲苏分子。正因为阿富汗国家和军队的“花”被偷偷换掉,才使得苏军1979年12月27日的公开入侵得逞。
“移花接木”之计使用的关键在于“接”的时候要注意手法的巧妙,在暗中嫁接,令人不觉,不会露出破绽。
一次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的建设成就。有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是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不可能直言相告。于是,周总理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他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十种主辅人民币,面额分别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合计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个回答机智巧妙,以“总面额”偷换“总金额”,堵住了外国记者的口。
赵高矫诏立胡亥也是典型的“移花接木”。
秦始皇称帝,江山一统,然而却未立太子,在宫廷内部,分化出两股势力,一为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为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的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者令(宦官的总管)赵高。赵高早有野心废掉扶苏拥立胡亥,他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密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扶苏回来之前,因为国家没有首领而引起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怦然心动,二人合谋,便矫诏(古代,诏书为天子专用的文书,所以冒充皇帝的名义伪造的诏书叫做“矫诏”)赐死扶苏,杀了蒙恬,将胡亥扶为秦二世。
赵高使用的“移花接木”计,隐瞒的是扶苏和天下人,而不是受秦始皇遗诏的李斯。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获得李斯的支持,他的计策就无法实施,因为李斯以丞相的身份,又同在秦始皇的身边,完全有声望和实力推翻他赵高伪造的遗诏的真实性。所以,他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成功争取了李斯,让他协助自己完成这个工作,甚至关键时刻(伪造遗诏拥立新皇帝的时候)还要李斯亲自出面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