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5300000053

第53章 新加坡(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历史回眸

她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主要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学校素来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院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学生慕名前往该校求学。校区是在1998年新修建的,具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建筑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位于新加坡的中北部,靠近杨厝港地铁站,交通非常方便。这就是有“教学城市”之称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学校简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学校培养学生,使他们为新加坡的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价值,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多方面地发展。学校努力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具有创造力、团队精神、专业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99年的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了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证书,成为新加坡第三所获得此证书的大学。

大学着重培养与训练未来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以支持未来新加坡社会的科技、经济与社会文化。学院内环境优美,各种教育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提供各种专业课程的文凭。目前在东南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招生。学生在学习三年专科文凭课程时可获得政府的学费补助,还可以留在新加坡就业。

该校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程、商业管理、设计、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学院五大学院,设有电子、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会计与税务、银行与财政管理、商业管理、市场学、体育及健康管理、数码多媒体设计、产品设计发展、护士学、物理疗法、专业疗法、放射诊断、信息技术、工程信息学、商业信息学、多媒体与信息通讯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18个专业。

学校共有八个学院和一个学部,专业覆盖面较广。重点专业如下:

电子计算机通讯工程专业

雇主很需要该专业的毕业生。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在电子、计算机、广播、商务和公共关系等领域任以下职位:助理工程师、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销售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数字电子、电子通讯、工业电子与控制、数据网络通讯等。

制造工程专业

制造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很广,可在计算机、电子、消费品、电讯和新兴的生物科技等领域任自动化工程师、消费品设计工程师、CAD、CAM应用工程师及质量控制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产预算和控制、自化控制技术等。

机械电子专业

毕业生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机械、电子及计算机有关的高科技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等领域任工厂工程师、产品设计师、机械工程师、维修工程师等。其课程包括:材料技术、机械设计、制造科技、自动化控制、电子机械和控制、计算机编程等。

特色看点

学生享受的待遇:

1.助学金:每位被学院录取的学生都可以自动获得新加坡教育部所颁发的助学金,享受政府资助的80%的学费,唯一的条件是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三年。

2.移民厅担保金问题:获准就读学院三年制专业的学生,无需交移民厅担保金。

3.勤工俭学:在读学院的学生,移民厅准许他们在得到校长的同意后应用业余的时间打工,每星期可以工作16个小时,假期可以全天工作。

4.毕业前途:从学院毕业的学生,将有一个广阔的就业机会,申请就业签证以及永久居民权。通常学院毕业的学生起薪在1600新币以上,因专业而异。毕业生也可以在工作三年后申请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或欧美澳等国的大学继续深造两年获得学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报读国大、南大。在三年工作期间,也有很多半工半读的机会拿到国际知名大学的本科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

历史回眸

她是由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而成的。最初是想为人们提供一个教育和研究场所,后来在公共集资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联邦马来亚医学院,后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学院。起初医学院开设医学和外科学两个专业,后添设牙科系。在上述医学院发展期间,新加坡又于1929年创办了该学院,莱佛士学院也是在公共集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1974年起,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不久,两校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统一招生后在两个学校学习初级学位(学士学位)课程。1978年7月,两校又在新加坡大学建立了联合校舍。按两校共同教学方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财会与商业管理学科的学生全部由相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课程,并进行统一考试。1979年10月,新加坡政府邀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丹顿(Frederick dainton)抵达新加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提出将上述两校合并的可行性报告。同年12月,丹顿校长将建立一所更大更现代化的大学的报告呈交新加坡政府。1980年4月,经多次广泛讨论,政府决定在前述两所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一所新的国立大学。同年8月8日(即国庆日),校址设在新加坡市中心外12公里的肯特岗(KentRidge)。这就是历经坎坷才成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校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历史悠久的世界级名牌大学。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05年,由新加坡的创始人莱佛士爵士通过社会集资成立的第一家提供高等教育与研究设施的学校。现今,它已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并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高质量的教学水准,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从世界各地前来求学、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校园位于肯特岗山脊,占地150公顷,是全岛风景最优美的地段之一;另一校区位于蒂马岗。主校园内除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外,还有多个自助餐厅供师生员工和客座教师用餐。学校的体育娱乐中心为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高标准的运动设施和场所,有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校内有专用巴士穿行,还有国大医院、学生医务所等可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

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系统由五个分馆组成,即中央图书馆(馆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图书)、中文图书馆(位于中心图书馆)、理学院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和韩瑞生纪念图书馆。全校馆藏图书(含报刊装订本)200多万册。图书管理已全部实行电脑化,作为新加坡全国图书自动化服务系统(SILAS)的成员,该校的图书电脑系统已和SILAS并网。

行政管理及教育经费

大学的行政管理机构类似于英联邦其他国家的大学管理机构,副校长是全校学术事务和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负责学术问题的机构是校务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管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由18名委员组成,主席由副校长兼任;校务委员会共有115名委员,学校的59名教授全部是校务委员,其中也包括副校长(兼校务委员会主席)。

该校作为一所国立大学,其经费基本上由政府提供,1991年由政府下拨的经费达32591.8万新加坡元,学校的收入为5890.9万新加坡元(其中学杂费为5245.4万元,医疗服务收入369.3万元,租金141.9万元,税收134.3万元)。扣除同期的各项支出(其中教职员工薪金达23123.7万新加坡元)盈余1027万新加坡元。此外,每年可获得大量捐赠,1990年7月1日至1991年6月30日共接受社会组织与个人捐赠14525392新加坡元,其中捐赠额在1万元以上的组织与个人达52个,款项计14112346新加坡元。

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该校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同时增设新专业。1990~1991学年,理学院新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发展与系统生物学两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艺学的发展需要。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院于1991~1992学年增设的本科生专业是大众传播学、语言学、欧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而在研究生教学领域,增加了经济学学科的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课程和汉语研究的硕士课程。

工程学院的课程改革措施之一是为了便于专业学习,工程学专业的新生学满一学年就可定专业方向(在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三个专业中选择),而不是像过去必须在一年级学年考试后定专业方向。该院还在招收部分时制硕士生的基础上招收全日制硕士生,以满足社会需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3个学院,学科中包括建筑、医药和音乐等,还设立了综合科学及工程研究院,以提倡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和进行科学、工程和医药方面的研究,除此以外,新加坡国立大学还设立了三个海外学院,分别位于美国硅谷、生物谷和中国上海。

学校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32000多名学生。

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员5000余人,共有13个国家级水平、12个大学级水平和60多个建立在各个系别基础上的研究机构和中心,致力于推进知识、培育创新、教育学生和培养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学院及其系科

同类推荐
  •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进入21世纪,会展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朝阳产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和会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勃兴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表现在会展本科专业还只是属于教育部的试办专业,尚未列入国家正式的招生目录之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动辄有上千所高校举办,目前国内仅有40所左右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的试办会展本科专业的资格,其数量极其稀少。而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出现的全国性紧缺局面,又使我国会展教育面临历史性的“朝阳”机遇。
  •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和改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物价比较低、群众得实惠比较多的良好态势。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我们用“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的活动”的定义来代替“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的定义。后者是我国教育理论中广为流行的看法。
热门推荐
  • 渣鱼鱼的王子团

    渣鱼鱼的王子团

    关于父亲,渣鱼鱼只记得母亲说过的话:“鱼鱼,待你找到你的王子时,你就会见到你的父亲.。"“老娘给你取名渣鱼鱼是让你浪的吗?你能不能改一改你那见一个爱一个的德行,别来烦我,看着就生气,赶紧滚!”亲妈一脚把她踢到岸上。”渣鱼鱼,以前我不管,现在你要是再偷溜出去找男人,我不介意把你的腿做成标本。“这个她之前没撩动的木头开窍了?可是她不想要了怎么办?不作死就不会死,渣鱼鱼趴在床边悔不当初。
  • 明朝女子画中来

    明朝女子画中来

    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徐雨馨性格内向,有些孤僻,特殊的性格让她选择了书和画为自己的全部生活。表面冷漠的她,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荡漾。一次偶然的慈善拍买会,一幅奇特的画把雨馨带到了远古的明朝,成为了苏州一个大府中的婢女,小心翼翼地过着男权女卑的生活。对国画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让雨馨露出了自身的才气,这个身上充满书香气的现代女子在明朝会是怎样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雨落琴声

    雨落琴声

    他们是两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彼此喜欢,却最终含着笑将彼此忘记……他们一个是严肃的校长,一个是调皮的学生。但他们是朋友,也是彼此人生的扉页…………
  • 史上第一太监

    史上第一太监

    穿越成一名太监,太监也要做个极品太监,能说书唱戏,能平了叛乱,能威震武林,能开疆拓土,能驾着大海船世界遨游。
  • 夏有繁星冬有雪

    夏有繁星冬有雪

    他们一个惊艳的时光,一个温柔的岁月遇见的是天意拥有的才是幸运
  • 次元双重幻想

    次元双重幻想

    “其实我很讨厌麻烦!”夜星辰很苦恼的捂住头,发现自己的运气好的同时总会出现很多麻烦,明明刚刚从仇恨中解脱,现在又莫名其妙的被人弄成了双重人格,而且从小到大的姐姐也发生意外。于是在各种不情愿当中,夜星辰开始了穿梭二次元的旅程。群号:473937619
  • 无奏之歌

    无奏之歌

    过去发生的事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但即便如此,你...还要回去吗?现在这个快速浮躁的世界,我也只能以中短篇的去实现自己的写作梦了,我尽量以最身入其境的文字构造这个小说世界,其实说是小说,但我是按照电影的镜头去写的,其中很多次联想的画面把自己感动到了,哈哈,也挺有意思,我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在七十多亿人里面认识两三百个人,所以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一些,哪怕小说之类的也就够了。
  •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作为灵媒,她非常不专业地穿了。打入冷宫?无所谓!这种白吃白睡的日子有什么不好!跟她斗?她一天就逼疯了同住冷宫的妃子。人和鬼斗,也要看能耐!就算皇帝也不例外。整个皇宫中,哪里还有比冷宫更适合随时与鬼交流的地方。家仇?不关她事!国仇?大哥,洗洗睡吧……都说后宫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你中毒,明天我挨刀冤魂游魂一缕缕,厉鬼恶鬼到处飘……现代灵媒,腹黑帝王,还有神秘的捉妖少年,妖孽的鬼魅男子……生命,总是注定不甘平凡的
  • 漏网喁鱼集

    漏网喁鱼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