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薯芋类蔬菜是具有可供食用的肥大多肉的块根、块茎的一类蔬菜。其产品器官(块根、块茎)位于地下,均用产品器官繁殖。生姜是人们重要的调料,同时薯芋类蔬菜还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本单元主要介绍山药、马铃薯等的栽培技术。步骤包括:培养壮苗、定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
教学目标
了解薯芋类蔬菜的栽培通性,掌握山药、马铃薯等的生物学特性、类型品种及栽培季节,掌握薯芋类蔬菜生产常识。能根据薯芋类蔬菜种类和环境特点制定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中薯芋类蔬菜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完善薯芋类蔬菜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生产情境一马铃薯生产技术
任务1马铃薯早春拱棚生产技术
任务分析
马铃薯,又称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是茄科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产品耐贮运,在蔬菜周年供应上有堵淡补缺的作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早春利用小拱棚栽培,可比露地提早一个月上市,薯块的外观和品质均优于露地栽培,亩产值3500元以上。本任务要求根据不同马铃薯特性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马铃薯生产,并总结、分析、完善其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实践操作
工作任务1.1 选用脱毒种薯
马铃薯早春拱棚栽培宜选用早熟丰产,抗病性强,商品性优良的品种,主要有:脱毒鲁引一号,丰收白、脱毒荷兰15号,脱毒东农303,脱毒早大白等,一般亩用种125~150千克。
工作任务1.2 种薯处理和催芽
步骤1 晒种
种薯于12月下旬选晴天中午进行晒种,连续3~5天,同时,剔除病斑,腐烂和机械损伤的薯块。
步骤2切块
切块应大小均匀,呈立体三角形,重量不低于20~25g,一般每千克种薯切40~50块,50g左右的小薯纵切成等重的两块,100g左右的种薯纵切4等块。每块须带1~2个芽眼,切刀要用75%的酒精消毒。薯块切好后,切块伤口应立即拌草木灰或用多菌灵液杀菌,然后在温暖通风处晾干以备催芽。
步骤3催芽
可利用冬暖大棚,土温室,加温阳畦,或比较温暖的室内,在蔽光条件下,按种薯上、中、下部顺序分级催芽。温床适宜温度为15~20摄氏度,苗床土最好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溶液消毒杀菌,床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碎为宜,催芽时间一般在1月上旬。
步骤4炼芽
当薯块芽长到1.5~2厘米时,将薯块取出移至温度10~15摄氏度,有散射光的室内或冬暖大棚内摊晾炼芽,直到幼芽变绿为止,时间一般3~5天。
工作任务1.3 整地起垄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冬耕整地后按80厘米行距开沟起垄,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钾肥20千克。
工作任务1.4适时早播
步骤1 确定栽种期
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0摄氏度以上,气温稳定通过3摄氏度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要选择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栽种,并于当天扣棚。
步骤2定植
实行双行单垄种植,垄距80厘米,每垄种两行,行距20厘米左右,株距25~30厘米,亩定植5500~6000株。开沟沟深20厘米,沟宽20厘米,浇水造墒,待水渗干后,按每亩3包地虫克星(或地虫克绝)防地下害虫。再按株距20厘米放入薯块,放薯块的方式为三角形,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饼肥或马铃薯专用有机肥200千克,化肥不能接触到薯块,然后盖土起垄,垄顶至薯块土层厚15~18厘米,用钉耙拉平,然后喷施除草剂都尔或已草胺或施田补,最后盖地膜即可。
工作任务1.5建棚和扣棚
生产上可选用2,4,6,8垄拱棚栽培,但以4垄拱棚为好。4垄棚即以4垄为一拱棚,拱杆长2.5~3米,竹竿搭梢对接,拱高1米左右,宽3~3.2米,可选用4米宽的薄膜覆盖.栽种覆膜后及时扣棚,再用土将农膜四边压紧压实,每隔1.5米用压膜线固棚。
工作任务1.6田间管理
1.破膜定植后10~15天薯苗破土顶膜,应及时人工破膜,为确保苗全苗壮,破膜后应用土盖严苗周围,以确保膜下土壤温度。
2.温光调节3月中下旬气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每天上午9时打开棚两端通风,将棚温白天控制在22~28摄氏度,夜间12~14摄氏度。进入4月可视气温由半揭棚膜到全揭棚膜,由白天揭晚上盖到撤棚以防伤苗。生育期间要经常用拖布檫棚面上的灰尘,用竹竿轻轻振落棚膜上的水滴,以保持最大采光。
3.肥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应及时追肥浇水,并中耕松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用尿素10千克/亩。以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注意浇好初花水、盛花水、落花水,保持土壤见湿见干,田间不能出现干旱现象。初花期追尿素10~15千克/亩,茎叶徒长时,用浓度为50~100毫克/升的多效挫撒心叶,控制旺长。从苗高15~20厘米开始喷施叶面肥,在马铃薯整个生长期内,喷三次叶面肥,一般在浇水前两天喷施叶面肥。
工作任务1.7收获
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促使薯皮老化,以利运输。出苗后80天左右进入收获期,收获时应大小分开,防止脱皮、碰伤,机械创伤,保证产品质量。
工作任务1.8 病虫害防治技术
1.病毒病
症状特点: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意尽量减少人为传播,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2.晚疫病
症状特点: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重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薯块发病,病斑不规则,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潮湿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病菌可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20~23摄氏度、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进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及时拔去中心病株和进行中耕除草。在当地发病前开始喷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3.环腐病
症状特点: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轻病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全部腐烂。病菌主要通过病薯传播。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刀的消毒。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4.疮痂病
症状特点:疮痂病菌是一种线菌,只侵害薯块。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5.地老虎
为害特征:地老虎俗称地蚕、切根虫等。以幼虫对马铃薯及其他作物进行危害。可咬断幼苗的地下茎,使幼苗枯死。还可咬食块茎,既造成病害侵染,又降低了块茎的商品性。小地老虎是世界范围危害最重的一种害虫。它的发生适宜温暖的气候条件,以13~24摄氏度为最适其发育和繁殖的温度。喜潮湿的土壤环境。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为消灭杂草上的虫卵,应将杂草集中沤肥或烧毁。秋翻地进行冬灌,以冻死部分越冬的幼虫或蛹,减少虫量;在田间设醋液盆和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或用90%敌百虫每50克拌匀30一40千克切碎的鲜草,傍晚撤在田里诱杀幼虫。对3龄前的地老虎幼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撤,或用2.5%敌百虫粉剂1.5~2千克加10千克细土拌匀撒在植株周围。对虫龄大的幼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二嗪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的1000~1500倍液灌根。
6.蚜虫
为害特征:危害马铃薯的蚜虫种类很多,尤以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最为普遍。蚜虫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养分。蚜虫以极大的繁殖力迅速布满叶片,使叶片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造成叶片卷皱发黄,影响产量。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播者。桃蚜是传播各种病毒的主要蚜虫。在北方地区,桃蚜主要以卵在桃树的枝条芽腋间、树皮裂缝、粘在枝条上的干卷叶里越冬;也可以孤雌生殖雌蚜在越冬菠菜或随下窖秋菜越冬。
防治方法
(1)利用自然条件。桃蚜取食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3摄氏度。传播病毒功效最高的温度为25摄氏度。在冷凉的条件下,繁殖速度缓慢。因此,利用冷凉、多风、多湿的自然条件,可以减少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特别是对繁殖种薯有利。
(2)利用栽培方法避蚜。春季的迁移桃蚜发生于桃树,一般不带病毒。夏季的迁移蚜(也叫迁移侨蚜),大都发生于茄科和十字花科等第二寄主上,很多都持有病毒,而夏季有翅侨蚜的发生高峰期,大都与马铃薯花期相遇,常将多种病毒传染给健康植株。秋季传毒的蚜虫为数很少。因此在栽培上可以来取早春播(早春利用阳畦或塑料大棚)、在蚜虫发生高峰即将到来时提前灭秧、秋播等方式避开蚜虫危害。
(3)化学防治。重点防治能传播病毒的有翅桃蚜。此外,无翅蚜由于其爬迁距离不足2米,可用3%乙拌磷颗粒剂,用量1.5~15千克/亩。该药的残效期为70天,且有防治晚疫病的功效。此类药可穴施在种薯周围。喷雾杀蚜一般使用0.1%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一1500倍液;或用2.5%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一4000倍液;或l0%氯氰菊酯乳油2000一6000倍液喷雾。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7.马铃薯瓢虫
危害症状:马铃薯瓢虫又称酸浆瓢虫、二十八星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状如箩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如枯焦状。果实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马铃薯瓢虫对马铃薯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成虫不取食马铃薯,便不能正常的发育和繁殖,幼虫也如此。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和残株;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最好。用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
任务2马铃薯秋季生产技术
任务分析
秋季马铃薯生产一般于8月上中旬播种,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出苗,11月中下旬收获。秋季马铃薯要想获得成功,应严格掌握以下几点:春薯早收,通气贮藏或用播前用药剂赤霉素处理;严格选种,淘汰退化和死苗棵。本任务要求根据不同马铃薯特性和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能按照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指导与实施马铃薯生产,并总结、分析、完善其生产程序和生产技术。
实践操作
工作任务2.1选地整地
马铃薯的产品是块茎,块茎在土壤中形成和膨大。因此,为获得高产,应为播种期创造冷凉环境,选择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性好、利于耕作的微酸性砂壤土或壤土背阴坡地块。前茬作物收割后进行深耕,一般耕深不浅于25厘米,施用农家肥15.0~37.5吨/亩或复合肥1500千克/亩,混合均匀,地块整细耙平,起垄。选择地块要能排能灌。
工作任务2.2 精选种薯,适期播种,确保全苗
选用薯形规整、具有早熟或中早熟品种特征、薯皮光滑的无病小整薯(50克左右)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畸形、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如果有脱毒种薯,最好选用脱毒种薯,以减少病害危害。秋季马铃薯播种期一般在8月上中旬,此时正值高温多雨,播种应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随开沟,随播种,随盖土,并挖排水沟。一般行距60厘米,株距20~25厘米,保苗7.5万株/亩。
注意事项:秋季所用种薯为春季繁殖,秋播时种薯休眠期还没有通过,种薯需通气贮藏或用药剂赤霉素整薯催芽处理后播种,以利于出苗早、出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