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疗方法
药浴,可选用0.5%~1%敌百虫(美曲膦酯)溶液,0.05%蝇毒磷乳剂水溶液,或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该法适用于病羊较多且气候温暖的季节。如秋末进行,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于螨净是目前治疗疥癣病的理想药物。药浴时,药液要搅拌均匀,浓度要准确。
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剂量0.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用烟叶1500克、辣椒500克、水1500~2500毫升,混合后煮沸,煮至500~1000毫升,将粗渣滤去,使用时加温到60~70摄氏度,在患处涂擦,每天1次,连用7天。
(二)羊痒螨病
是由绵羊的皮肤表面寄生的疥螨科痒螨属的痒螨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是重要的螨病之一,可以接触性传染。
1.病原
痒螨在皮肤表面寄生,不挖掘隧道。痒螨离开宿主体以后,仍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它抵抗不利于其生活的各种因素的能力要比疥螨强。痒螨对宿主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常在病变部和健康皮肤的交界处聚集。阴暗、潮湿、拥挤的厩舍常会恶化病情,夏季对螨比较不利,绵羊剪毛后,会降低皮肤表面的湿度,由于空气流通较好,日照增强,就会使它潜入眼下窝、耳壳、会阴部、阴囊部的附近、尾根下和蹄间隙等处,这时的病羊就转为了潜伏型痒螨病。
2.临床症状
容易导致病变部的被毛脱落,绵羊的痒螨病多在有长毛的部位发生,开始可能局限于背部或臀部,之后在体侧部蔓延。患部奇痒,常用后肢搔抓患部,或在墙壁、木桩、石块等物体上磨蹭。最初会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结节在患部皮肤出现,继而形成脓疱和水疱。患部有很多渗出液,致使皮肤表面湿润,最后有浅黄色脂肪样的痂皮凝结而成。有些患部的皮肤会逐渐增厚、变硬,形成龟裂。
在患病的羊群中,首先会观察到有些羊只躯体下部不洁,身上的毛结成束,有零散的毛束或毛团在身上悬垂着,呈现被毛褴褛的外观,之后毛束会逐渐大批脱落,最后成为裸露皮肤的病羊。病羊营养高度衰竭,贫血严重,可能在寒冷季节里大批死亡。
如果根据患羊的症状,疑为本病,就可用手持放大镜观察或用肉眼观察患部,找到痒螨即可诊断为本病。同时,用于诊断疥螨病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痒螨病。
3.预防措施
可参阅羊疥螨病部分。
4.治疗方法
可参阅羊疥螨病部分。
用干燥粉剂。痒螨在缺乏湿气的情况下,容易死亡,因此用干燥粉剂撒布在患部,对羊痒螨的疗效很好。一般采用石灰硫黄合剂,其配方:升华硫黄(或硫黄粉)30份,石灰粉30份,漂白粉30份。
用油膏涂擦。将食盐、百草霜和桐油各100克,混合后调匀,在患处涂擦;或升华硫黄15克,凡士林85克,制成软膏,分别在患部涂擦。
(三)硬蜱
硬蜱俗称草爬子和狗豆子,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硬蜱科,是寄生于羊体表的一种外寄生虫。该科的硬蜱属、血蜱属(盲蜱属)、革蜱属(矩头蜱屑)、牛蜱属(方头蜱属)、扇头蜱属和璃眼蜱属6个属在兽医学上有意义。硬蜱科的蜱是家畜体表的一种吸血性的外寄生虫,全部营寄生生活。绝大多数硬蜱生活在野外,尤其是未经开垦的草地和山林,畜舍或畜圈周围也会有少数寄居。硬蜱一般多寄生在宿主皮薄毛少而且不易受扰动的部位。于山区放牧的羊只在冬春季节容易感染此病。
1.病原
雄蜱吸饱血后,大小变化不大;雌虫吸饱血后形如蓖麻子,呈红褐色或暗红色。硬蜱要经过卵、幼虫、稚虫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雌蜱把卵产在乱石块中或地面,卵淡褐色,圆形,很小,通常孵化为幼虫要经过2~3周或1个月以上。幼虫会爬到草尖等待,当有宿主经过时,就会顺势爬到宿主体。经过2~7天幼虫吸饱血后,会在原宿主体或落到地上蜕变成稚虫。稚虫会再爬到另外宿主体上,或仍留在原宿主体上吸血,吸饱了血的稚虫,会在宿主体上蜕变为成虫,或落到地上变为成虫,成虫在原宿主体上或再爬到另一宿主体上吸血。
雄蜱在交配后会很快死亡,雌蜱吸饱血后,会从宿主体落到地上,爬到墙缝内或石块底下或者阴暗潮湿处产卵,通常需要20~30天的产卵期,1个雌蜱能产生1万~1.5万个虫卵。产完卵后的雌蜱,会萎缩死亡。根据种类和获得宿主的情况不同,从卵发育到成蜱的时间也不同,可由3个月至1年,甚至1年以上。
在各个发育阶段的硬蜱有长期耐饥饿的习性。通常幼虫能耐1个月以上的饥饿。稚虫和成虫能耐半年或1年以上。
2.临床症状
硬蜱在羊体表寄生,主要在皮薄毛较少的地方寄生,尤其以耳部较多。硬蜱能在吸血时对皮肤造成机械的损伤,使寄生部位痛痒,导致家畜摩擦、啃咬及骚扰不安。在硬蜱的固着处会造成伤口,继而引起皮肤发炎、皮脂腺炎、毛囊炎等。当寄生过多时,会引起家畜的贫血,发育不良,消瘦,从而降低皮毛的质量,使产乳量下降。
3.预防措施
硬蜱是羊焦虫病的传播者,此外,还能传播细菌性疾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野兔热等)和病毒性疾病以及立克次氏体病(如Q热等)。因此,对硬蜱的防治在预防羊和人类的某些疾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灭畜舍的硬蜱,可将木桩和柱栏等用敌敌畏或敌百虫(美曲膦酯)水溶液喷洒。也可对羊体和羊舍用溴氰菊酯喷洒。
为防止外来羊带进或有蜱寄生的羊带出硬蜱,要对引进的或输出的羊均进行检查和灭蜱处理。
改变自然环境条件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硬蜱最好的办法,由于大多数硬蜱都在荒野中生活,如果创造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其生活,如消除杂草,劈山造林,将经济价值不大的灌木丛砍掉,栽培牧草和作物,改良土壤等,这样既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消灭硬蜱。
4.治疗方法
(1)机械法灭蜱
将羊体上的硬蜱用手捉去。这种方法只能用作辅助方法或用于少量硬蜱寄生时。捉蜱时手要垂直于动物的皮肤,把硬蜱向上拔出,这样才能使畜体内寄生的虫体完全脱离出来,不然很容易将硬蜱拔断,将口器留在畜体皮下,从而使局部发生炎症。
(2)药物灭蜱
可采用0.33%敌敌畏水溶液(即50%的敌敌畏原液1份加上水150份)或有机磷类药物0.2%~0.5%敌百虫(美曲膦酯)水溶液喷洒或洗刷羊体,每半个月用药一次,此方法在温暖的季节适用。维菌素和菊酯类药物对蜱均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第三节肉羊的主要传染病及防治
(一)炭疽病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在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菌,所以病羊是主要传染源。如果对病尸处理不当,病尸上的炭疽杆菌就会形成芽孢并对土壤、水源、牧地等进行污染,吃了被污染的饲草和饮用水的羊就会被感染。本病常在夏季雨后发生,多为散发,在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有可能年年发病。
1.症状
一般情况需要1~5天的潜伏期,有的能达到14天。
患羊表现为摆、磨牙、全身战栗,呼吸困难、昏迷,口、鼻有血色泡沫流出,阴道、肛门都会有血液流出,且血不易凝固,数分钟后就会死亡。病情缓和时,行走摆、兴奋不安,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眼黏膜发绀,后期天然孔出血,全身痉挛,数小时内即可死亡。
2.防治措施
对经常发生炭疽的地区,每年用第二号炭疽芽孢苗或无毒炭疽芽孢苗(对山羊毒力较强,不宜使用)作预防注射。
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将病羊及时隔离,要将被污染的用具、地面及羊舍进行彻底消毒,可用2%漂白粉或10%热碱水连续消毒3次,每次间隔1小时。用青霉素对同群的未发病羊连续注射3天进行预防。要深埋尸体,应将被污染的地面铲除并与尸体一起埋掉;严禁解剖病死尸体、剥皮吃肉。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对病羊进行治疗。
通常绵羊和山羊的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对病程缓和的病羊进行治疗:可使用抗炭疽血清静脉或皮下注射对患病初期的羊治疗,40~80毫升/羊次,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每隔8小时注射一次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连续2~3天。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二)布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侵害,会引起公羊睾丸炎,母羊发生流产、不育等。布氏杆菌能在皮毛上、水中和土壤里存活几个月,一般的消毒药能将本病菌在数分钟内杀死。接羔时的伤口侵入是人感染此病的主要途径。疫苗不可治疗只能预防,终身携带。
1.症状
带病体为隐性感染。患病公羊表现为睾丸、关节肿胀和不育,少数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患病母羊会在妊娠末期流产,严重时能达到40%~70%。
2.防治措施
该病没有治疗价值,如果感染应马上淘汰。应每年对羊群净化并进行定期检疫,定期接种布氏杆菌疫苗,要及时隔离已经发现的病羊,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让健康羊与之接触。对被污染的用具和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应将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深埋。要对新买进的羊进行检疫,隔离观察半个月,无病后方可入群。
(三)破伤风
本病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又称脐带风、锁口风。
1.症状
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创内的病原体在因伤口小而深、伤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发生坏死,而导致创内缺氧时,容易产生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刺激而发病。常见于断脐、分娩、外伤及去势等处理不当而感染发病。病羊起卧困难,四肢逐渐僵直,全身肌肉僵硬,精神呆滞,角弓反张,头颈伸直,牙关紧闭,流涎吐沫。一般情况体温都正常,只在临死前上升至42摄氏度以上,有很高的死亡率。
2.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应以防止羊发生外伤为主,一旦在剪毛时出现伤口、有外伤或断脐时都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并严格消毒。将羊放到光线稍微暗的地方,尽快找到伤口,把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排除,然后用5%~10%碘酊或3%过氧化氢液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创面周围用青霉素注射。用盐酸氯丙嗪30~50毫克肌肉注射,可以缓解痉挛。对于不能采食的病羊可以进行补糖、补液。当发生便秘时,可投服盐类泄剂或用温水灌肠。
(四)羊快疫
是主发于绵羊的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必须使用强力消毒药进行消毒(如20%漂白粉,3%~5%氢氧化钠等),因为病原菌不管在动物体内外都能产生芽孢。
1.症状
通常情况下病羊来不及表现症状,就会突然死亡。常于早晨发现死在圈舍内或在放牧时死于草场。死亡慢的表现为腹痛腹泻,磨牙抽搐,运动失调,不愿行走,最后口流带血泡沫,衰弱昏迷;病程非常短促,大多都在十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
2.防治措施
要定期对常发区注射羊快疫单苗或羊厌氧菌三联苗(羊快疫、羊猝殂、羊肠毒血症)或五联苗(另加羔羊痢疾和羊黑疫),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只,免疫期为半年以上。防止严寒袭击,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食霜冻饲料。将圈舍在病发期搬迁到地势高燥之处。
(五)羔羊大肠杆菌病
又称羔羊白痢或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羔羊急性传染病。胃肠炎或败血症是该病的病理特征。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其病原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可以使用常用消毒药将其杀死。
1.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数日龄至6周龄的羔羊身上(那波里大肠杆菌也可致3~8月龄的绵羊羔与山羊羔发病,并呈急性经过)。
通常在冬春季舍饲期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初乳不足、气候多变、圈舍潮湿等都利于该病发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天。
2~6周龄的羔羊大多容易发生败血型。体温在病初会升高,临诊常有四肢僵硬、运步失调、精神委顿、卧地磨牙、视力障碍、一肢或数肢做划水动作等神经症状,有的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会在24小时内导致羔羊死亡;2~8天的幼羔多为肠型,体温在病初升高,随之出现下痢,体温下降;病羔拱背、委顿、腹痛,偶见关节肿胀。粪便先为黄灰色,呈半液状,以后含气泡、呈液状,有时还有血液混在其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在24~36小时内死亡,病死率一般在15%~75%。
2.防治措施
改善羊舍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母羊乳头要保持清洁,及时让羔羊吮吸初乳等,也可用灭活苗或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对妊娠母羊接种,以使羔羊获得被动免疫。
可用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和对症疗法:氯霉素10~3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按每日55~11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灌服;磺胺咪第一次1克,以后每隔6小时内服0.5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每次3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2~3次,连用2~5天;土霉素粉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