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
初识赵华是在公元2007年5月,鲁迅文学院的第六届学员班,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届儿童文学高级研究班。学员来自各个省份,于是,赵华来到我们面前。
对赵华的最初印象,是“鲁六”开学典礼,他与来自江苏的韩青辰合唱一首歌曲。赵华一开腔,嗓音洪亮,问题是每句都没唱在调子上。韩青辰起先还很淡定,中途被他带离“正路”,两个人一起跑调。一曲终了,下面都笑翻了。其实赵华不是五音不全,而是紧张。后来听他唱Beyond的歌曲,字正腔圆,句句准确。
典礼之后,赵华就多了一个雅号:“王子”。不知是谁起的,不过他脸上时常挂着谦和的微笑,确实有王子的风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赵华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一次我在他宿舍里长谈,这才知道他的职业是电视台的制片人。这令我非常惊讶,因为在常人印象中,“电视台”是一个好单位,“制片人”是一个很牛的职业,牛到连导演和演员都得听他的。而在常人印象中,“儿童文学作家”是与“富裕”挂不上钩的。虽然有几个全国著名的“作家富豪”,但那只是金字塔顶上的幸运儿,对于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丢掉工作专职写作几乎是天方夜谭。
既然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为什么还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与赵华的深谈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就喜欢科幻、童话,写作是他的第一爱好。因为大量宝贵的时间消耗在工作上,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这使他非常苦恼。
这一番对话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因为我曾经有着与他同样的烦恼。我从中学时期就认为我来到世上是来写童话的。因此一次又一次地为了写作而辞职。世人眼中再美好的工作,在我看来都形同虚空。当然那时因为年轻不懂“生存”两个字的分量,为此吃足了苦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佳的模式就是身在出版系统,闲暇时间进行创作——当然,不是人人都享有这种福分的。
“鲁六”毕业之后,同学们就天各一方了。虽然不再见面,但我一直关注着赵华。赵华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他也获得了冰心奖等儿童文学全国大奖。我之所以一直关注他,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都去热门行业赚钱了,留在儿童文学里的少之又少;二是赵华的作品风格跟我很像,都是走“热闹派”的路线,同时在传统“热闹派”里,又加入了科幻、魔幻等新鲜元素。中国童话早有“热闹派”和“抒情派”的分类方法,“抒情派”好比武术中的内家功夫,打一套太极拳,练的人气定神闲,看的人看不出名堂——但内家高手一出手就伤人一片。“抒情派”与内家功夫类似:阅读起来很累,但往往一出手就获奖;外家功夫则与此相反:表演者很累,看的人却赏心阅目。“热闹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看。
但“热闹派”要热闹得好看,热闹得有水平,也需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我们以这本书中的《圣塔巴巴虫洞》为例。首先,文字干净利落,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行文颇有欧美科幻小说的味道。其次是想象力,这篇融合了科幻、魔幻和童话元素的作品,其故事的产生,源于一个奇特的想象: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其实是一个随机开启的虫洞!这个奇妙的点子,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见谁这样联想过。最后则是编织故事的能力,因为“热闹派”的“热闹”并不是“从地下打到天上”这种胡乱的热闹,而是来自于故事情节的精彩。《圣塔巴巴虫洞》的开头略显平淡,随着剧情的发展,故事才逐渐地精彩起来。这倒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烂开头好结尾”。
故事讲的是两只骆驼逃离黑心的老板,在沙漠中偶遇外星来客。而这些外星来客并不是入侵者或者和平使者,只是利欲熏心的星际动物贩子。这时,海市蜃楼出现了,外星贩子一眼就认出这是“圣塔巴巴虫洞”。通过它,可以穿越到恐龙时代。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外星贩子通过虫洞去了恐龙时代。而为了拯救外星贩子劫掠的外星生物“阿姆菲”,两只骆驼带领它们穿越虫洞去了一万年前。事情的结果是:本想利用恐龙发一笔横财的外星贩子,被恐龙吃掉了;两只骆驼成了骆驼祖先的领袖,带领史前动物逃离冰河期。最妙的是骆驼的黑心老板,捡到外星贩子遗留下来的飞碟以为发了财,结果被关在里面永远也出不来。
一个点子(《圣塔巴巴虫洞》),衍生三条故事线,并且每一条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需要非常强的故事架构能力。对于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来说,文字、想象力、故事,缺一不可,而赵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从事着“入世”的电视台制片人工作,又创作着“出世”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话王子赵华,行走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相信这些由他精心创作的童话,会带给小读者惊喜,也带给小读者欢乐。
(李志伟,中国作协会员。工科大学毕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童话镇”系列童话,“开心学校”系列校园小说,《小鲤鱼历险记》小说版,“赛尔号官方小说”等。编写过《三毛奇遇记》《三毛历险记》《虹猫蓝兔光明剑》等动画片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