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描写了发生在宋代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失败以后,民间长期流传着有关这支农民起义军的故事,例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等,有的被编成戏剧,有的被编成话本。施耐庵对这些故事非常感兴趣,于是搜集这些故事,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李逵勇猛刚直、林冲忠鲠淳朴、石秀机警伶俐、武松仗义刚烈、宋江妥协动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代中叶,继《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后,又一部小说问世,那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他特别喜爱读神怪小说,又喜爱搜集民间故事。日积月累,他便创作了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猪八戒等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朝年间,僧人玄奘立志赴天竺(印度)取经。玄奘从长安出发,远走数万里,历时17年,经历了无数磨难,终于取得真经六百余部。唐朝年间便有许多关于玄奘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宋、元年间,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评话、西游记杂剧等作品,吴承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人物更加鲜明。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尤为人民所喜爱。孙悟空勇敢、机智、刚毅、乐观,嫉恶如仇,明辨是非,富于反抗精神。猪八戒则憨厚、贪吃、懒惰,具有浓厚的市民习气。
除《三国》、《水浒》和《西游记》外,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部暴露性的写实小说,这就是《金瓶梅》。《金瓶梅》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兰陵(今山东峰县)笑笑生。《金瓶梅》全书100回,以《水浒》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为基础,描写了一方恶霸西门庆糜烂丑恶的家庭生活。
《金瓶梅》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涉及到明代社会政治、经济以及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犹如一部形象生动的明代社会生活画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明代著名的小说还有短篇的结集“二拍”和“三言”。
“二拍”是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是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二拍”、“三言”中的许多故事都是流传在民间的名篇,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这些故事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侧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时空隧道
(1)小说历来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样式,为什么到了明、清却得以大放异彩?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康熙帝削藩
清军入关以后,遭到汉族的顽强抵抗。清政府于是对汉族官员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对投降清军的汉族官员赏以高官厚禄。“藩”是指封建王朝时期王的属地,“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人原本是明朝边将,投降清军后,先后为清廷南征北战,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清政府在北京建立政权后,他们被封为王,享有很多特权。
平西王吴三桂驻守云南、贵州,平南王尚可喜驻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守福建。这三藩各自拥有重兵,专横跋扈,割据一方,其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大。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临终时立第三子玄烨为帝,即康熙帝,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政。
康熙皇帝亲政数年,深知三藩的威胁乃心腹之患。三藩不仅拥有独立的军队,还享有独立的财权。除朝廷每年拨给两千多万两饷银外,朝廷还不能征收三藩所在省的财政收入,户部也不能稽核他们的财政开支。三藩甚至掌握独立的官员任免权。以前鳌拜掌握朝政大权时,一直放纵三藩,使朝廷对撤藩、护藩意见不能一致。鳌拜死后,整治三藩的事,就被放上了康熙皇帝的议事日程。
吴三桂表面上大修宅院,网罗美女,给人以纸醉金迷、胸无大志的感觉,暗地里却加紧操练兵士,修造战舰,购买武器、战马,伺机造反。靖南王耿精忠也心怀鬼胎,日日做梦想当天子。平南王尚可喜则年老多病,儿子又不争气,在百般无奈之下,准备告老还乡。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告老回辽东老家,同时请求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康熙皇帝立即恩准让尚可喜还乡,但不准许他儿子继位,打算趁此机会让他们撤藩回原籍。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这个信息后坐立不安,为了试探皇帝的真实意图,两人分别上书,要求撤藩回乡。
奏章送达朝廷后,整个朝廷议论纷纷。但年轻的康熙皇帝早已胸有成竹,特诏批准。康熙说:“吴三桂蓄谋已久,不赶快解决,必将成为大患。撤藩他们要反,不撤藩他们也要反,反正他们迟早都要反,我们不如先发制人!”
吴三桂弄巧成拙,恼羞成怒,表面上恭恭敬敬奉诏行事,暗地里派人封闭了进出云贵的所有要隘,只能进不能出,封锁消息,同时派人与耿、尚密谋。前往督察的傅达礼见吴三桂找借口拖延时间,毫无撤藩回乡的意思,就想回去向皇上禀报。谁知他只走了一百多里,就被吴三桂的手下捉了回来。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要“伐暴救民,顺天应人”,公开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耿精忠反叛。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尚之信接受吴三桂册奉的“招讨大将军”封号,参加反叛。
三藩作乱,人多面广,举国震惊。朝廷中的一些官员甚至做了逃难的准备。康熙皇帝却表示对三藩要坚决镇压,绝不手软,并决定以打击吴三桂为重点。吴三桂率军北上,一路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于是,狂妄地要求康熙划长江以南土地给他,以“裂土罢兵”。康熙皇帝毫不动摇,准备御驾亲征。在康熙皇帝的指挥下,清军打败了王辅臣、耿精忠,削去了吴三桂东西两翼,又招降了吴三桂水师将军林兴珠。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见大势已去,终于抛开“反清复明”的假面具,在湖南衡山祭天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吴三桂下令改衡州为定天府,建朝房百余间,开始了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五个月功夫,吴三桂一病不起。
吴三桂死后,吴三桂13岁的孙子从云南来衡州继位,改元洪化。在清军的围攻下,吴三桂小朝廷不久即放弃衡州,退回云南,最后逃至昆明。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皇帝令清军分三路进军云贵。次年十月,小朝廷的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三桂的孙子服毒自尽。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息了。
时空隧道
(1)三藩是清初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是怎样产生的?
(2)三藩的存在对清朝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康乾盛世
皇太极建立了清王朝,他的儿子福临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即顺治帝。此后十几年中,清朝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稳定了统治秩序,满汉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社会局势日趋稳定,社会经济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顺治是个短命的皇帝,24岁便得天花死去,临终前,立第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1661年,还不到8岁的玄烨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康熙在位61年,他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开创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聪明早慧,5岁起就开始读书。他对汉族封建文化非常推崇,尤其对儒家经典钻研得很深。此外,他对自然科学也有所涉猎。他还爱好骑马、射箭、打猎,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和精湛的武艺。
康熙即位时年幼,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个异姓功勋大臣辅政。然而,四大臣协商辅政的局面不久便被打破,大权逐渐落到鳌拜手中。
康熙六年(1667年),年已14岁的康熙帝宣布亲政,他迅速果断地铲除了鳌拜及其党羽,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始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康熙亲政后,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当务之急的治国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1673年,康熙果断地下了撤藩令,三藩之乱爆发。20岁的康熙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亲自担任平叛的总指挥,调度全局,用了8年时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藩基本平定后,康熙接受了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建议,决定乘郑氏集团内乱之机用武力收复台湾。他力排众议,任郑成功旧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1683年,施琅率兵出发,澎湖一战,清军顺利开进台湾,郑氏集团表示降服。至此,台湾收复。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很多。他亲政后不久,就迅速扭转了辅政时期政策倒退的趋势,展现出振奋有为的新气象,使清朝的“康乾盛世”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完整统一。收复台湾后,又在雅克萨一举击败沙俄侵略者。经谈判后,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北边界。他还率军亲征,平定了为时10年的噶尔丹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从此,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清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安定、统一,为“康乾盛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康熙在位61年,他死后,四子胤禛即位,就是雍正帝。雍正登基后,可谓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他整肃吏治,大刀阔斧,处理奏章,不分早晚。雍正在位13年,批阅的谕旨有万余件,朱批有数百万字。雍正积劳成疾,最后中风而死。
雍正死后,25岁的乾隆即位。乾隆在位60年,当太上皇3年。在康熙和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乾隆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乾隆多次下令减免正赋杂税,革除弊政,严惩贪官,打击朋党,同时大兴文字狱,控制思想。乾隆朝鼎盛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南京、杭州、苏州三个官办的丝织局拥有织机1863张、机匠5512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民间自办的丝织业则数倍于此数。在这个时期,不仅国内商品市场兴旺,与海外的贸易也呈逐渐上升之势。
乾隆皇帝自幼习武,马上功夫非常好。他重视部队训练,对将士的军事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乾隆踌躇满志,晚年写诗自诩“十全大武扬”,因此自称“十全武功”、“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是指他在位期间打了十次胜仗。这十次胜仗是:两次平定准噶尔叛乱、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一次平定回部叛乱、一次镇压台湾人民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今越南)、两次降服廓尔喀(今尼泊尔)。在对邻国的战争中,清军大获全胜,均以邻国纳贡而告结束。
乾隆曾6次下江南巡视,除检视河工外,还谒明陵、祭孔庙、察民情、免钱粮,对一向多事的东南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时空隧道
(1)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有作为的皇帝,你能简单说说他们的文治武功吗?
(2)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注重集权,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