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当时就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明成祖为了监督手下的大臣,迁都北京以后,于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东厂”是一个特务组织,专门负责刺探一切有谋反嫌疑的人。明成祖对大臣不信任,特地让他认为比较可靠的太监充当东厂提督。这么一来,宦官的权力渐渐大了起来。
明成祖重用宦官,太监在当时很吃香。明宣宗与明成祖一样,偏爱并重用宦官,竟然让太监王振做了太子朱祁镇的启蒙老师。太子非常贪玩,王振就变着法子逗太子乐,让他玩得痛快尽兴,所以太子非常喜欢王振。
明宣宗死后,太子继承大统,这就是明英宗。明英宗朱祁镇当时才9岁,什么也不懂。他命王振当司礼监,专门负责为他批阅奏章。就这样,太监王振轻而易举地把持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国北方瓦剌部南犯,挥师进攻大同。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慌忙召集群臣会议,王振慷慨陈词,力主皇帝亲征,说什么“皇帝亲征,天威所至,所向披靡”。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极力反对。可是,明英宗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从小就听王振的话,王振要他亲征,他也想借此展示天威,任凭诸大臣如何劝谏也没用。明英宗匆匆调兵遣将,两天以后,统率50万大军开赴前线。临行前,明英宗下诏,由其弟弟朱祁钰和大臣于谦留守北京。
皇帝亲自统率的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同进发,可是才走了几天,粮草供应就跟不上了。战士饱一顿,饥一顿,还没有与瓦剌军交战,就弄得怨声载道了。
数日后,明军前锋在大同与瓦剌军相遇,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明英宗感到情况严重,急忙下令退兵。从大同回师北京,应当走紫荆关,可是王振却想让皇帝到他的老家去,摆摆自己的威风。
明英宗从小就是一个玩家,听王振把他的家乡描述得绘声绘色,顿时童心勃发,忘了出来是来干什么的,下令大军往蔚州进发。
遭受挫折的明军军容不整,士兵懒懒散散,一路上踏坏了不少老百姓的庄稼。王振见此情景,想到蔚州几乎都是他的地产,几十万大军开过去,他的庄稼不都被糟蹋了吗?想到此,王振又哄骗英宗说:“皇上,听说瓦刺兵追过来了,咱们还是回北京吧!”
于是英宗又下令大军折回,仍走原路。这时,大军已经走了40里路,重新返回,又是40里。这么一折腾,也先率领的瓦剌军真的追上来了。
明军在宦官王振的指挥下,在北京附近的怀来县土木堡与瓦剌军作战,结果大败。土木堡一战,明军死伤过半,损失惨重。兵部尚书及数百大臣被乱军杀害,明英宗突围不成,也成为俘虏。王振被明军处死,死有余辜。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盛而衰的标志。
时空隧道
(1)你觉得明军在土木堡惨败是偶然的吗?
(2)整个战争居然由一个不懂用兵的太监来指挥,说明了明朝统治发生了什么问题?
闯王李自成
明朝末年,阉党专权,危机四伏。在土地贫瘠的西北黄土高原,天灾频繁发生。天启、崇祯两朝,旱涝相继,飞蝗遍地,许多地方到了颗粒无收的地步。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澄城县知县张斗耀对一贫如洗的农民逼租催赋,激起民变,张斗耀被愤怒的农民杀死。次年,府谷县农民聚众起义,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米脂县一个年轻的放羊娃投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领袖李自成。
李自成出身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羊,后来当了一个释卒。他善于骑射,在起义军中很快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没有多久,张存孟降明,李自成只好再投奔至高迎祥部下。高迎祥自称“闯王”,李自成被称为“闯将”。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战斗中被俘牺牲,众人共推李自成为领袖,称为“闯王”。在官军的围捕下,农民起义军主力之一——张献忠部接受了明朝的招抚,使李自成部陷入困境。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明军洪承畴在潼关南原围剿李自成军,经过一场殊死的决战,李自成部大多牺牲,仅李自成等18人突出重围。崇祯皇帝以为农民起义军被扑灭,正在额手称庆,不料张献忠部于次年在谷城重新起兵,李自成在商洛山也重新打出了“闯王”大旗。
李自成由商洛山挥师河南,队伍一下子扩展到几十万人。一个叫李岩的举人在这时候参加了李自成的队伍。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苛捐杂税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李岩向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纲领,为李自成所接受。
李自成治军严格,并且以身作则,他粗衣淡饭,不好酒色,在起义军中威信很高。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洛阳,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下湖北襄樊,次年在襄樊建立农民政权,李自成自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宣布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
当年,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东渡黄河,占领太原后,兵分两路,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军开始进攻北京,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被推翻了。
然而,进入北京的大顺官员和军队开始追求享乐生活,渐渐丧失了斗志。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整天忙于敛财,并且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本来已经向李自成投降,闻知爱妾被刘宗敏霸占,大怒之下与满族勾结,向农民军发起进攻。李自成军失利,于四月二十六日撤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匆即位,三十日从北京撤退。
两天后,多尔衮带领清军,大摇大摆地开进了北京城。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多尔衮把清朝顺治帝福临由沈阳接到北京,把北京作为清朝国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起来了。
清军分两路追击大顺军,大顺军因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连连败退。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撤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察看地形时,遭当地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李自成及手下二十余人同时遇难。
时空隧道
(1)你认为“均田免粮”的纲领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李自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郑成功收复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7世纪初,明朝国势日益衰弱,1624年,荷兰殖民者依仗船坚炮利,以武力强占了台湾。台湾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统治,并多次举行起义以驱逐荷兰殖民者。
清军入关以后,唐王在福州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在清军的打击下,南明小朝廷于1646年灭亡。担任南明小朝廷禁军都督的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并以台湾作为抗清的根据地。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后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公开投降清朝。郑成功多次劝阻父亲无效后,与父亲分道扬镳。清王朝曾多次派人诱降郑成功,都被郑成功一口拒绝。他积极组织水师,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开展抗清斗争。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隅无法与清军对抗,决定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以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荷兰人听到消息后,派通事(翻译)何廷斌从台湾赶赴厦门,劝说郑成功放弃收复台湾的计划。何廷斌是个非常热爱祖国的人,他见到郑成功以后,向郑成功献出了台湾的地图,报告了荷兰人在台湾的布防以及台湾人民的反抗情况,鼓励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更加坚定了郑成功的决心。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的部队趁涨潮之际,在台湾鹿耳门一举登陆成功。郑成功登陆以后,歼灭了近两百名敢于抵抗的荷兰军,烧毁了荷兰的一艘兵船,包围了荷兰总督揆一的驻地普罗文查(今赤嵌城)。荷兰驻防台湾的军队在郑成功的打击下,伤亡过半,部分军队宣布投降。荷兰总督揆一见势不妙,连忙派使者携带10万两白银向郑成功求和,表示只要郑成功放弃收复台湾,荷兰可以年年向郑成功进贡。郑成功对荷兰使者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我郑成功一定要收回。你们如果强占不走,休怪我不客气!”
郑成功军将赤嵌城围得密不透风。荷兰从本土开来两批援军,均被郑成功击退在海面上,连台湾的泥土也没有沾着。十二月,郑成功下令切断赤嵌城的水源,迫使揆一灰溜溜地举着白旗向郑成功投降。1662年2月1日,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并积极从事经济建设。他下令将所谓“王田”一律改为官田,让农民耕种,颁布了屯田令,命所有官兵“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一方面解决了军粮问题,一方面开垦了大量荒地。郑成功向高山族人民传授了耕种技术,使台湾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郑成功还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将台湾的物资运往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使台湾社会经济逐渐繁荣。
郑成功收复台湾1年以后,病故于台湾,此后他的儿子郑经在台湾经营了19年。
时空隧道
(1)你能描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始末吗?
(2)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明朝艺苑奇葩
明代在文化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小说。明朝初年,小说在传奇、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特别是嘉靖、万历年后,资本主义开始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萌芽,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一批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应运而生,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山西太原人罗贯中(一说浙江钱塘人)。罗贯中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明王朝建立后,他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结合民间传说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的。
此书描写了自东汉到西晋共97年间发生的故事。罗贯中将头绪纷乱的历史编纂成情节生动的小说,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孔明、关羽、张飞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后人称《三国演义》描写的人物有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在战争中,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为戏剧、评话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与《三国演义》同时问世的另一部小说是《水浒传》、《水浒传》的作者是出生在江苏兴化的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