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南朝有个叫傅淡的人,在担任山阴县令的时候,断过一个鸡案无独有偶,清朝末年苏州下属元和县县令也遇到一个审鸡的案子,断的生动有趣。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苏州城里有一家很出名的的肉铺,名曰:“浦五房”,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生意非常兴隆,就连在这里干活的伙计走在街头都很神气。许多乡下人经常带着自己的鸡来,或卖给浦五房,或换他们的酱鸡。
一天上午,店前来了一个乡下卖鸡人,浦五房的伙计将他叫了过来,说要买他的鸡。双方商讨了好一阵子,由于价格给的大低,那位乡下人坚决不卖。买卖没有做成,伙计只好把鸡还给卖鸡的乡下人。但卖鸡人点了一下数,说他的鸡少了一只。双方为此争执了起来。
浦五房伙计过来气势汹汹地训斥道我们把你的鸡都已还给你了,怎么会少呢?你看着浦五房有钱来讹火是不尸卖鸡人感到委屈争辩说:我带来的鸡是有数的,而且多数都是邻居们托我带来卖了,如果是我自家的丢了一只也就算了。别人托我带来卖的,这叫我回去怎交代!双方正在为一只鸡争论不休的时候,巡抚大人丁日昌坐着大轿从这里经过。卖鸡人一看同浦五房的人争论不过,便赶紧上前拦轿喊冤。丁日昌还没听卖鸡人说完,觉得为一点鸡毛蒜皮之事拦轿十分生气,便将卖鸡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起轿而去。
卖鸡人更觉得心里委屈,于是,站在街边放声大哭起来。正在这时,元和县(苏州下属)县令也坐着轿子从这里经过。这时,街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元和县令过来了,还不赶快上去拦轿告状。”卖鸡人又大着胆子上前拦轿喊冤告状。
县令听说有人拦轿告状,命人停下,这时看热闹的人呼拉拉一下都围了过来。
那乡下卖鸡人哭哭啼啼,加上嘴拙舌笨,一时说不清,看热闹的人中有人出来将卖鸡人同浦五房伙计发生的争执说了一遍。接着有人又插了一句:“方才卖鸡人向巡抚大人拦轿申诉,被丁大人训斥了一顿。”大多数看热闹的都偏向浦五房说话,他们七嘴八舌,总的意思是:浦五房是个有名气的大字号,那能去赖乡下人的一只鸡呢?再说,伙计赖他一只鸡,也不能拿回自己家,只不过店主得到一点好处。而店主财大气粗,也不在乎他这一只鸡。
元和县令并没有以众口之言为据,因为他平素也听过一些浦五房伙计仗势欺人的传闻和议论,今日正好碰上了,他就不能放过。于是便说道:“听大家所言,不无道理。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个争执。”
元和县令又问伙计:“你们店储备的鸡有数吗?”
伙计回答道:“本店的鸡大都随来随购,又随时做成熟食,储备时间很短,数目不太准确。”
元和县令又阿:你们今天买进过鸡吗?
伙计回答道:“今天没有买进。这是头一笔买卖就吵上架了。店里的鸡大都是三天以前买下的。”
县令听完便命:“众衙役你们去把店里的鸡统统抓住,不许漏掉一只,全部带衙门听候审理!”
众人听到县令要在大堂审鸡,真是古今奇闻,议论纷纷;众衙役也觉得奇怪,这鸡怎么能在大堂上说话呢?但县令有命,只得照办。便进去把所有的鸡都抓上,同乡下卖鸡人与伙计一起带回县衙。
县太爷要“审鸡”的奇闻传开,大家都觉得新鲜,也都纷纷跟到县衙,看看这鸡怎么个审法。
回到县衙,县令立即升堂,先叫来浦五房伙计间道:“你们店里的鸡平日里都喂些什么东西?照实说来,否则,老爷的鞭子是不让人的。”
店伙计说:“我们店的鸡多都喂的馒饭与糖批。”
县令又间乡下卖鸡人:你们乡下人平日拿什么喂鸡的广卖鸡人回答说:我们乡下人每天都是把鸡放出去让鸡自己到地里找食,不去喂它们。
问完之后,县令命:“现在把鸡全部带上大堂来!正当看热闹的人挺着脖子想看看这鸡如何来听审,只听县令又一声令下:现将浦五房的鸡全部杀掉!”不一会儿,几十只鸡还没有来得及张嘴,一个个被并刀问斩了。
这时,县令又命:“现在当着众人把鸡嗦子一个个剖开验看。”那么多的鸡,只有一只鸡嗦子里面是谷粒和草籽。
县令说:“大家都看清楚鸡嗦子吃的东西了吗?”
众人回答:“看清楚了。”
县令又指着只吃有谷粒草籽儿的鸡说:“几十只鸡里,只有这一只鸡嗦子里是谷粒和草籽。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这只鸡肯定是乡下卖鸡人的。谁还有什么异议吗?”
浦五房的伙计,无言可对;听众也都点头称是。谁是谁非,完全清楚。
这时,县令又说:“本官久居苏州,常听人说你们浦五房的人总是仗着财大气粗欺负戏弄乡下的老百姓。方才在街上了解情况时,有人又抬出巡抚大人训斥之语来压本官。现在把事实已经审清,本官倒要前去请示丁大人如何处置。”
说完便将原告、被告一起带上来到巡抚衙门,将审理的经过和结果向巡抚大人作了汇报。
巡抚丁日昌觉得自己在这件小事上粗枝大叶,表现的软弱无能,竟被下属一个小小县令巧妙的解开了疑团。因此,恼羞成怒,说道:“本院竟被市侩所欺,现责令浦五房赔偿卖鸡人若干,并罚浦五房交出巨款办慈善事业。勒令蒲五房限期搬出苏州城,不准其在城里开设字号。”把一肚子的火都发到浦五房了。
一场审鸡案这才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