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淄川人,十九岁时考取了秀才,在家‘乡有些名气。但后来几次参加省试都未中举,只得在家乡教书以养家糊口’生活上的贫困,考场上的不得意,使他对现实非常不满。由于当时清朝对思想文化严格统治,又制造了《明史》案的文字狱,许多文人被杀、被关,蒲松龄便决定用谈狐说鬼的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开始时缺乏素材。为了广泛搜集材料,蒲松龄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天一早起床以后,只要是天晴,他就提着一只大茶壶和几只茶碗,怀里揣着一包本地出产的烟丝,背着一条芦席,来到村外通往县城的大道旁,在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树下,铺上芦席,将茶、茶碗、烟丝放好后,往下一坐,仔细观察来往过路人,看到有些好象是见多识广的人走过来,他就站起身来迎上前去,热情地邀请人家坐下来休息一会,一边请人家喝茶吸烟,一边请人家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或传闻。在蒲松龄的诚意相求下,被请的人就根据自己的见闻讲说起来。
蒲松龄在对方讲说时,总是认真听、记,并且彬彬有礼地对待人家,每次都使讲的人尽量搜索枯肠,再也没有什么可讲的东西时,他才肯放人家赶路。每听到一件新奇的传说和故事,回家之后,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随即进行整理加工,慢慢把材料积累起来。
蒲松龄用这样的方法,日积月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收集许多民间传说和奇怪故事,写成了一部伟大的名著《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