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西行的火车上,进入山西界,一片翠绿,令人心驰。火车行驶一夜,次日中午时分驶过黄河龙门铁桥,就进入陕西省界。再行个把小时,我到达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位于黄河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市历史悠久。相传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故韩城亦称龙门。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封于韩,食采韩原一带,称韩国。秦仲少子康封于梁山(今韩城市南),称梁(伯)国,都城就在今天韩城市南古少梁。春秋、战国年间,这一地区是秦晋、韩魏、秦魏诸国逐鹿之地,先后发生过多次大战。至今在芝川镇境内仍有少梁城、魏城古城墙和古战场遗址。西汉时韩城名夏阳县,汉武帝两次在夏阳附近渡黄河东巡,挟荔宫行宫旧址也在芝川镇内。韩城博物馆展品中有“夏阳宫”阳文篆字残砖可作鉴证。隋朝把夏阳改为韩城,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文庙内的韩城博物馆
城隍庙虽然是明朝复修的古建筑,但大门紧锁,把我这个远方来客拒诸门外。我只好转身踅进学巷,首先参观位于巷子尽头的文庙。文庙占地九千余平方米,始建于宋代,明洪武重建,这是韩城保留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等几个中轴建筑物组成,院内古柏参天,刻有精致浮雕的青石板陛道。设于文庙内的韩城博物馆展示着一批当地出土和遗存的珍贵文物,只善本书就藏有七千余册,古钱币二万五千余枚。石刻中有北宋大观三年(1109)一位太守撰写的石碑,记载了当年黄河水变清的史实,极具历史和科学价值。清乾隆《重修龙门学署记》是当地名人王杰所书,这块碑碑石奇特,用手敲击,不同部位会发出不同声响。王杰是韩城城郊后村人,37岁中状元,任乾隆宰相7年,嘉庆宰相7年。他一直忠诚刚直,清廉自守。79岁时辞官回故里,两袖清风,只带回几车书籍。当地人对王杰极为推崇,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逸事。据说嘉庆皇帝幼年,王杰当过他的老师。一天,乾隆偶然来到太子书房,看见皇太子正被罚跪。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叫太子站起来,大声对坐在内室的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在里屋应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听了以后,即令太子复跪。王杰同权贵和王珅虽为同僚,但互不往来。和王珅被捕下狱后,据说是由王杰主判定罪的,这一情节不知是否真实。不久前上演的和王珅电视剧我并未看,不知道王杰是否曾在剧中出现。有一个传说是,在和王珅未失势前,为讨好王杰有一次曾执其手说:“状元宰相,果然手好。”王杰回答:“手虽好,惜不会要钱耳。”王杰的故居,一座三层阁式高楼,至今尚伫立在韩城解家巷,人称“状元楼”。
我在韩城盘桓了4天,除遍游老城外,还跑了近郊几处景点。为了照相,专门驱车去了一次龙门。可惜这一天飓风扬沙,在黄河峡谷中几乎站不住脚,照片效果也都不佳。倒是去芝川司马迁祠墓的一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司马迁的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一生坎坷,惨遭宫刑,令人同情。我怀着“高山仰止”的崇敬心,登上巨石古道和99级台阶,在伟人墓前献上一炷心香。
传说中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是我这次韩城之游的意外发现,这是一个由百十余座小四合院荟萃成的村庄。不同于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院子虽然也有宽深的上房,四周庭房、厢房与门房俱全,但每家院落只有一进,呈狭长状。这反映了当地的房主出外经商并未赚了大钱,且因战乱频仍,屡受兵匪蹂躏,不只院落狭小,街巷也曲折隐蔽,且在巷口筑有防盗的铁栅木门。党家村始建于元朝至顺三年(1331年),以后党、贾两姓联姻,日渐发展。清朝中叶后,经商致富,拆除旧日泥土房,建筑起砖石结构的四合院村落。咸丰初年,为防太平军入侵,在村子东北方高崖上另外奠定寨基,修建了一座牢固的土堡,名“泌阳堡”。这里城墙环绕,备有铁炮并建水塘,掘水井可以固守。我漫步在石块铺路的村寨里,看到村中宝塔、祠室、私塾、看家楼、暗道、哨门……坐在歇脚的茶肆里,听村民为我讲述党家村过去的轶事:1929年韩城大旱,党家村居民为了维持生命,曾经卖出木器、嫁妆,在祖祠开办粥馆,每天每人供应一碗稠米汤。1918年党家村受兵匪劫掠,被抢走金银财宝无数,仅用来驮运的骡子就有28匹,还杀死村民,绑走肉票。“文化大革命”党家村更遭受了大劫难,除建筑、雕刻受了巨大损失外,村中不少珍品都不翼而飞(如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画的中堂,王杰给贾家祖上的书信和篆字,等等),下落不明。
21世纪的第一年,我徜徉在这一村寨里,感到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沧桑,不由暗自祷念:但愿这“东方古代传说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日本工学博士青木正夫语)此后免遭劫难,永久、永久保存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