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运筹易告文
绵亘数百公里的罗霄山脉,主峰武功山金顶,亦称白鹤峰,海拔1918.3米,耸立在赣西萍乡市东南,是江西第一高峰。武功山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山之一。
从20世纪末起,经过一批又一批开发者的努力,已开发出金顶、羊狮幕两大景区,撩开了中国最美山岳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深邃悠久囊括儒释道三家历史文化底蕴的面纱,呈现在国人眼前,成为流芳百代、造福千秋的盛举。
贺氏兄弟和“灵芝王”
2003年8月底,发云界下采药人贺春生和弟弟贺元生在深山老林中艰难跋涉多日,他们此行目的,是要寻找10年前采药时在灵芝峰下发现的一朵“大蘑菇”。听老中医说,那不是蘑菇,而是极具药用价值的百年灵芝。兄弟俩决定要把灵芝采回来。
灵芝峰西起发云界,东至明月山,全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山高林密,坡陡崖悬,野兽出没无常。兄弟俩凭着10年来魂牵梦绕的依稀记忆,在崇山峻岭中苦苦寻觅。功夫不负有心人,攀缘多日,终于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山窝里找到了这朵寄生在一棵千年古树上的“灵芝王”。久别重逢,兄弟俩欣喜万分。沿路留下记号后,回到家中,雇请7名壮汉,肩扛手抬,翻山越岭,整整用了7天时间,才将这位“灵芝王”请到家中。用秤一称,重达200余斤,令人咋舌。
发现千年灵芝的消息不胫而走,贺氏兄弟成了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萍乡日报》以及全国多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来摄影并作了报道。经中国科学院真菌类资深专家张小青教授等鉴定,确认属世界上目前尚无资料记载的特大灵芝,为中国之最。萍乡市政府出资为这朵“灵芝王”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后来,几经周折,“灵芝王”送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最终被萍乡市博物馆收藏。
武功山真是钟灵毓秀的神山,就在贺氏兄弟发现“灵芝王”不久,在万龙山谭家坊石窠果又发现一大一小两朵巨型活体灵芝,寄生在一株需三人合抱的大树上。大的形似雨伞,小的状如草帽。两朵灵芝被山里人称为“灵芝后”。为保护两位灵芝王后,风景区搭一木棚于侧,派专人守护。
可惜,2008年冬,南方遭遇特大冰冻灾害,两位“王后”不耐严寒,先后辞世,后也被有关部门收藏。
不必哀婉,由于武功山区自然环境适宜灵芝生长,现在,就在“王后”寄居的这棵树上,又有几朵灵芝茁壮成长,她们定会不负众望,立志成才!
举世罕见的灵芝,成为“武功八绝”之一,使本已美名天下传的武功神山,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贺氏兄弟功不可没。
灵芝被发现,发人深省,引人遐想,在奇峰突兀、异景纷呈的武功山,到底还有多少神奇事物未被发现?到底还有哪些鬼斧神工的景观“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有待开拓者破解,有的正逐步被破解的谜。
采药人谭学明
1993年,羊狮幕下的采药人谭学明到黄山旅游。山里长大的老谭,能去外面走走,自然是精神抖擞、兴致勃勃。黄山之美,毋庸细说。可喜欢“胡思乱想”的老谭,每到一个景点,便拿来与他长年累月转悠了大半生的武功山、羊狮幕、发云界等作比较,他得出了一个并不武断的结论:黄山的景点,似曾相识,武功山、羊狮幕也能找到,毫不逊色。而武功山的独特景致,黄山都难觅:羊狮幕的峰云石笋,一高一低,高的170余米,低的也超过140米,为两柄“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宝剑;花果山的几座峰峦,活灵活现唐僧师徒4人跋涉在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夫妻岩两峰若即若离,相依相偎,俨然伉俪情深,含情脉脉;羊狮幕的迎宾松比黄山迎客松更有人情味,它如一柄巨伞,为树下小山峰遮风挡雨……黄山能招天下客,武功山、羊狮幕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备受冷落,这岂不是山里人的失职?岂不令山里人羞赧?
谭学明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开发羊狮幕风景区奔走呼号,出谋划策。
然而,冷水兜头浇下,风云如箭射来:有人说谭学明是白日做梦,想入非非;有人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谭学明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两岁丧父,在苦难中长大成人。只读过两年小学,却喜好吟诗作对,有数首诗发表在《芦溪诗词》上。他挖了大半生草药,养家糊口,却寄情山水,乐以忘忧。
他有实干精神,却又不乏谋略。从黄山归来,他立即着手开发羊狮幕景点的工作。他很懂得舆论宣传的重要,数次上山做义务向导。他6次陪同萍乡昌盛宾馆经理谭友明上羊狮幕考察、露宿,谭经理把在羊狮幕拍摄的大幅风景照挂在宾馆大堂,观者如云,引起轰动。
谭学明在大造舆论的同时,自2001年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实干中去。从黄山回来,他四处游说。山里人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被谭学明鼓动起来了。他动员34个亲朋好友,加入到开发羊狮幕的团队中来。每人集资200元,共凑了6800元“开办经费”。老谭带他们上了山。
羊狮幕自清末民初沈家人结束药材种植后,这里就成了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树木参天,竹林蔽日,荆榛满山。谭学明和他的伙伴们饮山泉、吃竹笋,风餐露宿,挥锄舞刀,披荆斩棘,个中甘苦,一言难尽。
万事开头难。三年辛苦,三年投入,却游客寥寥,回报甚少。于是军心动摇,大部分人打起了退堂鼓。到2003年,34人仅剩下14人坚持下来,那是谭学明们最艰难的年头。退股要退钱,开发要投入,是坚持下去,还是捣蛋归家?谭学明们选择了前者。他们竭尽所能,在沈家大院盖起了木屋宾馆,谭学明自拟大门联,贴在宾馆大门边:风云织成羊狮幕,天地铸就石笋峰。
他们用山肴野蔬为日渐增多的游客烹制绿色食品,经营形势逐步好转。到2004年,累计营业收入已达16万元,开发初见成效。
后来,旅游部门要收回羊狮幕开发经营权,谭学明义无反顾,立即退出。他说:两岁丧父,深受党恩。能回报社会,能把故乡的名山胜水推介出来,为人民群众增添生活情趣,他就得到了心灵的宽慰。
眼下,谭学明又在独立开发大王庙景区,他把这里命名为“大王庙景区户外群英游览聚集中心”,名字有点长,却耐人寻味。这里已初具规模,有吃有住,有景可赏,有奇可猎。
谭学明作为武功山山民代表,表明开发武功山旅游资源是群众自发的强烈要求。他对羊狮幕景区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应当载入史册,让后人铭记。
为了武功梦圆
近几年来,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趋强烈,这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武汉华中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外围交通发达,处在赣湘两省黄金旅游带上。而萍乡确是登临武功山的最佳入口,沪瑞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随着沪昆高铁和芦溪至万龙山至武功山旅游公路的建设通车,萍乡武功山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改善,届时,将形成一个服务湖南、江西两省绝大部分城市的3小时内车程的新型旅游度假区。面对这大好机遇,武功山旅游如何应对?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不已,又有些张皇失措的局面,这是一个抢抓机遇、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
2009年,贾君辉奉命调任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一职,被推上了时代潮头。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上任伊始,贾主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景区一线调查考察,摸清家底。这可是件苦差:要钻飞鸟难进的密林,要爬猿猱愁攀的崖壁,要走人迹罕至的山道,要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正是通过实地考察,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胸有成竹,为开展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思想决定出路,策略指挥行动。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上下同心,谋出转型发展、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学习借鉴三清山、云台山等全国著名景区管理经验,礼聘专家学者到武功山实地考察,科学论证,从而形成了系统的《武功山旅游开发概念策划》这一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把武功山建设为“中国最佳山地度假目的地”、“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大目标,锁定了“山上做品牌,山下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分层级、步步推进的工作步骤,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超常规方向前进。
近年来,武功山旅游基础设施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堪称“大手笔”的突破,有目共睹。尽管有人告诉笔者,贾主任不尚空谈、不爱张扬,然而实事求是,不得不写,不能不写:
全面启动了“芦溪—万龙山—武功山”旅游快速通道建设。这条路全长31公里,气势雄浑,用二级公路标准打造。芦万段宽12米,万武段宽9米,将在2011年底全面铺筑成柏油路。缩短了游客进山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安全更有保障。
引进资金6亿元,兴建“武功山西海五星级国际温泉度假村”。已经探明,这里的温泉水温最高达60℃,日出水量在2000吨以上,且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现在该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中,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将在2011年年底建成。
完成了中庵至武功金顶二级索道建设及与之相配套的千米木栈道、悬索桥、景观廊亭、木屋别墅等项目,均已投入使用。往日游客们从中庵登天梯般挥汗如雨攀金顶的艰苦,已成为历史。安坐在二级索道吊厢中,腾云驾雾般傍铁蹄峰岩壁直上,真是“石壁猿声啼不住,缆车已上万峰巅”。
投资1800万元修建金顶景区新山门及山门连接石鼓寺索道下站的新公路,已完成路基铺筑。
修建被游客视为畏途的羊狮幕景区索道、栈道,都已勘探设计完毕,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羊狮幕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就能让更多游客大饱眼福。
制定了拟引进80亿资金,修建麻田湖的远景规划,已进入议事日程。大湖建成之日,波光粼粼,与武功金顶相映成趣,那真是梦幻般的仙境。
……
事实证明,贾君辉上任不久提出的“一年起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国内一流”的奋斗目标,前两步蓝图已变成现实。武功山已经取得5张国家级名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前途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