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7800000021

第21章 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

那是19世纪40年代初的一天,德国作曲家梅耶贝尔和他的妻子因为生活的琐事发生了争吵。言语之间,两人的火气越来越大,梅耶贝尔甚至把一个花瓶摔在了地下。妻子冲进卧室,扑倒在床上哭泣。

暴风雨过去以后,梅耶贝尔终于冷静下来;妻子虽然不再嚷叫,但却依然恼怒,冷冷地坐在一边,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说。梅耶贝尔已经后悔了,但他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来平息妻子的怒气,也不知道如何去弥合这情感的裂痕。他走来走去,终于感觉有些疲倦了,于是坐在钢琴旁的小凳上。他怯怯地朝妻子那边望去,看到的只是妻子的冷冰冰的脊背。

无可奈何,又百无聊赖,梅耶贝尔习惯性地打开琴盖,下意识地把手指放在键盘上。手指开始在键盘上跳动,一组奇妙的旋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情感所致,偶然所得,梅耶贝尔沉浸在奇妙的音符和旋律中—这是述说着温情的话语,这是倾吐了缠绵的心曲。

琴声刚刚响起时,余怒未消的妻子甚至更加怨愤。你还有心情弹琴,简直无视我的存在!她极力想逃避那琴声,但琴声却像滴水一样敲打着好似结了冰的心灵。原本天上的厚厚的乌云,忽然被一阵风吹散了。浅蓝色的夜幕上星光点点,皎洁的月光洒了下来,照在窗前的藤萝架上。妻子抬头望见梅耶贝尔弹琴的背影,不由想起了他们初恋的日子,念起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她感动起来,站起身来走到丈夫的身边。目光相遇,如电如雷,梅耶贝尔与妻子和好如初。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美妙的音乐不仅可以再现美妙的情景,而且能够唤起我们亲切、神圣的情感。

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乐,题为《英雄》。但这并不是他初稿的本意,这作品的初稿是献给拿破仑的,交响曲封面上题字:“奉献给英雄拿破仑”。

拿破仑之所以成为作曲家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是因为拿破仑代表着法国大革命,从而也代表了自由、进步和解放。那时,中世纪的魔影依然笼罩着欧洲各国;只有法兰西,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自由的曙光升起在古高卢的上空。1796年,当拿破仑的大军一举粉碎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反法同盟以后,欧洲—所有窒息在封建枷锁之下的向往自由与光明的人们,无不欢欣鼓舞,把获得解放的希望寄托于法兰西和拿破仑。伟大的贝多芬也不例外,将满怀激情倾泻于键盘和笔端。

但是5月的一天,也就是贝多芬刚刚完成奉献给拿破仑的交响乐不久,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了。贝多芬顿时万分愤怒,他慨然骂道:“想不到这家伙也只是一个凡庸之徒!如今他将逞其野心蹂躏一切人类的权力了。”

怒火燃烧在艺术家的胸膛,他狂怒地抓起第三交响乐的总谱,一撕两半,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后来经朋友的劝说,贝多芬才同意出版,但将曲名改为《为一个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乐》。

贝多芬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创作的乐曲上,也体现在他自由精神的灵魂上。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塔蒂尼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他经常沉浸在音乐艺术中,甚至在吃饭、走路时脑海里都能涌出特异的音符或者旋律。

有一天,塔蒂尼外出旅行。正当他感到劳累和疲倦的时候,他发现路边不远处有一座古老的教堂。他原本想在教堂里休息一下,但坐在那里不久就睡着了。可是突然间,教堂的门打开了,走进来一个蓬头垢面的魔鬼。他惊恐万分,正想着找机会逃走,却猛然发现那魔鬼手拿着一把小提琴。他以小提琴家的敏感,发现那是一把世间少有的琴—琴体发着异彩,琴柄上镂刻着奇美的花纹,不仅叫他目瞪口呆,而且让他一时间忘却了恐惧。魔鬼狞笑着,颤动着身子,疯狂地拉起了一支奇妙的曲子。弓弦在琴弦上跳动着,乐曲像生了魔一般,揪人心魂,使塔蒂尼的每一根神经都为之震动。

塔蒂尼一觉醒来,魔鬼顿时不见了,但那奇妙的琴音却依旧回旋在他的耳边。他急忙记下了这旋律的音符。一首名曲诞生了—这就是被命名的《魔鬼的颤音》。

伟大音乐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灵魂献给了音乐。

在一个月上中天的晚上,贝多芬在波恩的郊外漫无目标地走着。夜是那么静,静得令人感到几分寂寞。忽然间,贝多芬听到路边的一间旧木板房内传出了钢琴弹奏的声音。他伫足聆听,那旋律好熟悉—哦,原来有人在弹他谱写不久的《F调奏鸣曲》。于是,他轻轻地推开了小屋的房门。

小屋内,半截蜡烛在燃烧。一个老皮匠正在摇曳的烛光下做活。琴声是从屋角处发出的,那里放着一架老式的已经显得很破旧的钢琴,一个女孩子正以不很熟练的指法入神地弹奏着。贝多芬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听着。老皮匠只是抬了一下头,继续缝鞋子。

“请原谅,小姐,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这支曲子?”一曲终了,贝多芬很有礼貌地轻声问。

“哦,您是谁?”女孩子闻声吃了一惊,抬起头,侧过脸来问。

“我是一个过路的人,一个音乐的热爱者。”借着烛光,贝多芬发现弹琴的孩子是个盲女。“是你的琴声把我引来了。”

“啊,请原谅,我的琴弹的不好。”盲女说:“先生,您能为我弹一曲吗?”

“好吧,好吧。”贝多芬点着头说。“我想知道,你是从哪儿听到的你刚才弹的那支曲子呢?”

“是我们的邻居。”盲女说:“她是一位伯爵夫人,她家每天都要开音乐会、舞会。打开窗户就能够听到的。”

应盲女之邀,贝多芬坐在钢琴旁,极其熟练地弹起了《F调奏鸣曲》。盲女顿时沉迷在那忽儿急速忽儿舒缓的优美旋律中。

一曲终了,贝多芬发现盲女如陷梦中。烛光摇曳,光影下老皮匠专心致志地在缝鞋。一阵夜风突然吹来,蜡烛光摇晃了几下子,终于熄灭了,小屋顿显非常幽暗。这时候,贝多芬看见一缕幽幽的月光如梦如幻地从小木屋的天窗上倾泻下来,铺洒在昏暗而又寂静的小屋里,照在老皮匠的身上,照在盲女和钢琴的键盘上。倏忽间,一组奇妙的音符闪电般飞跃在他的心头—手指触到键盘,一组清丽的、充满柔情和冥想的音符喷涌出来,构成一个美妙的旋律。贝多芬猛地站起身,冲出屋门,奔回住所,扑向那铺着线谱的小桌……

著名的《月光奏鸣曲》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妙的音乐是与音乐家的才华联系在一起的,也与真情实感联系在一起。

这是意大利境外的一个小城的秋日,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在广场上拉小提琴。琴拉的并不好,但那可怜的身影却招来了许多围观的人,有的动了恻隐之心,扔给卖艺的流浪儿几个铜币。

“这小家伙是哪儿来的?”有人好奇地发问。

“听说是意大利来的。”

“哈,这就是意大利小提琴呀?蹩脚货!”

“意大利小叫花子!”

“嘘—别这么说,这小孩怪可怜的。”

“可怜?你多给点钱呀!”

一曲过后,琴声乍停,人群中挤出一个年轻人。他是意大利人,这天正好路过这里,听到有人讥笑意大利人和意大利小提琴,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

“等一等,孩子。”年轻人对孩子说:“把琴给我。”

拉琴的孩子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把琴递了过去。

“请不用离开,我为大家演奏一曲。”年轻人对正要散去的围观群众喊。说着,他调了调琴弦,把弓子一抖,优美的琴声即刻响起。片刻的安静,紧接着就是一阵骚动;有人“嘘”了一声,人群重归安静。一支曲子拉完,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是一曲,人们听得如醉如痴。琴声一停,许多铜币、银角落进场地。

“这就是意大利小提琴!”年轻人昂首对围观的众人喊道。对他那高傲的神情,没有人不服气,而是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能问你是谁吗?”

“我是来自意大利的巴格尼尼。”年轻人高声说。

“噢!”人群里一片惊呼。作为小提琴演奏家,巴格尼尼早已远近闻名。

巴格尼尼用帽子把地上的钱币拾起来,又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了一把钱,然后交到那个孩子的手里。他抚摩着孩子的头说:“记住,孩子,不管多穷,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给我们意大利人丢脸!”

小孩点点头,眼里噙满了泪花。

冬夜。一条凄冷的街。阴霾的天空,正落在雨雪。一个瑟瑟发抖的女孩子,站在街头,左右张望着。

她的年老体衰的爸爸就要死了,在临终之前,他想找一个人做忏悔,但却不让女儿去找牧师。没有办法,他的独生女儿只好伫立在街头,翘首等候过路的人。雨雪的夜晚,街头空无一人,女孩双手抱肩,跺着脚,失望地快要哭出声来。就在这时候,她终于等来了一个过路的年轻人。她走上前,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身着考究的年轻人虽然愣怔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

女孩子的爸爸是伯爵家的厨师,长年的烟熏火燎,使他的眼睛已经瞎了。他忏悔说,当年为了给自己的妻子治病,他偷拿了伯爵一个银盘子。为此他很后悔,因为妻子还是死去了。年轻人安慰他说,这没有什么罪过,因为你的目的是为了爱情。盲厨师安心了,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不过他还是希望在临死的时候能够看见早已死去的妻子。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当年轻人抬头看见屋角放着一架翼琴(钢琴的前身)的时候,答应说:“好吧。”他取了一个小凳,坐到翼琴的旁边,然后弹起了琴。伴着琴声,奇迹发生了,盲厨师的脑海里出现了春天的山坡—他喜欢的女孩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玛尔达慌乱地打碎了手中的奶瓶。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年轻人继续弹着琴,盲厨师得到了满足以后,呼吸开始衰弱,但他还是说希望他的女儿能有人照料。年轻人答应去照料他的女儿。临咽气的时候,盲厨师说想知道年轻人的名字,年轻人满足了老人的最后希望,报出了自己的名字:伏尔费冈格·阿梅捷·莫扎特。

《盲厨师》的故事出于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同名短篇小说。他的关于作家劳动的手札《金蔷薇》,是我最喜欢的文札。正是这部书,使我产生了最初的创作冲动和信念。《盲厨师》的故事,展示了伟大音乐家莫扎特的即兴天才和他的善良及艺术的“人民性”。

小提琴被称作“乐器之王”。

世上所有的乐器,都不曾像小提琴这般声名显赫。钢琴、竖琴,无论多么昂贵,也总会有个价格;小提琴却不然,许多名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意大利有座名为“克雷蒙特”的小城,以出产名贵的小提琴而著称于世。在16~18世纪,小城出了三位优秀的提琴制造师—阿玛蒂、斯特拉蒂瓦利斯、格尔那利斯。他们制作的提琴,音色十分优美,既有少女歌喉般的婉转悠扬,又有管风琴似的肃穆庄严。后来,人们仿照三位大师制作的提琴—用同样的木质、同样的尺寸,同样的造型、同样的琴漆来制作提琴,但无论如何也产生不出那种神奇的音响效果。由于揭不开这一制造艺术的奥秘,使参加研制工作的制作师及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只能望洋兴叹。

于是,乐坛流行起这样一种说法:演奏家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所使用的小提琴。

在一座艺术厅堂,盛大的音乐会正在进行。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众如繁星的听众面前演奏着一支名曲。据说,他那把夹在颚下的小提琴,是传代的无价之宝。大批听众慕琴而来,无不如醉如痴地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不时有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而高声喝彩—

“好琴!”

“名不虚传……”

“伟大的小提琴万岁!”

忽然,演奏家把头有扬,琴弓落下,琴声嘎然而止。暴风雨般的掌声,霎时响遍全场。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听众—”掌声刚息,演奏家朗声开口。刹那间,全场又变得鸦雀无声。只见演奏家把手一挥,猛地将小提琴摔在舞台上,小提琴顿时粉身碎骨。

台下的听众惊呆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圆了眼睛,呆若木鸡。

“清诸位不要惊讶。”演奏家说:“我摔掉的,也就是我刚才为大家演奏乐曲的小提琴,是一把价格低廉的普通提琴。正是这把琴,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在此,我谨向诸位表示由衷的感激。”

听众再次目瞪口呆。那么优美的乐曲,怎么会出自一把普通小提琴呢?

“现在,让我们再听一听那把名琴的音色吧。”说罢,演奏家从台侧拿出一把漆皮凋落、琴柄上镂刻着奇异花纹的小提琴。他把它夹在颚下,再一次挥动手臂。

台下的人如梦初醒,发出了唏嘘声和感叹声。

然而这个故事不足为奇,还有一个近乎荒诞的传说,告诉我们演奏优美乐曲的是艺术家,而不仅仅在琴。

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因听到听众一味夸赞他的小提琴,而勃然大怒。他指着台下的一个商人说:

“喂,把你的大皮鞋脱下来,我可以在上面结四根弦,照样演奏乐曲。”

不以为然的商人脱下皮鞋,演奏家果然在鞋上结下了四根弦,并且在上面演奏起与小提琴一般无二的名曲。

欢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

亲爱的朋友,都已离开家园,

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

这是美国歌曲《老黑奴》中的一段歌词,这歌是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离开家乡去纽约之前写的最后的一首,也是他自身心境的写照。

写这首歌的时候,福斯特的父母都已亡故,他的两个姊妹远嫁他乡,两个兄弟相继死去,仅剩的一个弟弟也住到了别处去了。他身边的亲人,只有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正当他感到命运多舛,异常凄苦的时候,又遭婚变。他只身来到纽约,穷愁潦倒,没过多久变孤独地死去。

福斯特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但他所写的名作《内德大叔》和《噢!苏珊娜》却让出版商赚了一大笔钱。

德国音乐家舒曼,从小就情感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他7岁开始学音乐,不久就尝试作曲。在学习音乐之暇,他还喜欢翻阅诗文,经常练习写作。

11岁时,舒曼就显露出特殊的音乐才华。他的父亲发现了这一点,决定让他去专修音乐。但他的母亲却希望他学法律,长大以后当法律学家。为此,他的母亲很是不满。在父亲去世以后,母命难违,舒曼按照母亲的意愿进入了莱比锡大学修习法律,可是他对法律全无兴趣。他勉强听课,敷衍学业,心里却依恋着音乐和文学。两年以后,他终于难以忍受那煎熬,托一亲友向他的母亲请求放弃修习法律而该习音乐。他的母亲考虑了一些日子,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他的母亲还是给那位托来求情的亲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请你体谅一个母亲的心。我的儿子的生活,犹似藏在朦胧的云雾之中;对于实际生活,他全然不懂。我晓得你是爱好音乐的,但希望你切勿因为自己爱好音乐而劝诱罗勃特(舒曼)也研究音乐。”

世界上的许多人不仅希望生活的轨迹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运行,而且愿意其他人和后代也遵循着他所喜欢或者习惯了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特别是父母们,他们往往要把自己在经历了苦难后所获得的经验和理念执著地交给儿女们,并顽固地认为只有按照他们所设计的生活之路去走才会更顺利,更正确。这不能简单地说是“自私”,因为其中也包含着某种特殊的爱。但下一代有下一代的选择。如果没有那种类似于叛逆的选择,世界很可能永远是老样子,天才也不会诞生。

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的诗句:

是什么光从那边窗户透出来?

那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我的太阳》这首歌的歌词,就是从莎翁的诗句中脱胎而来的。它用赞美太阳,来赞美火热的爱情和心上的人。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出于对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的厌恶,大会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向意大利使馆要意大利国歌的乐谱,其他人自然也不会想到。直到开幕式,临到意大利运动员进场,乐队指挥才发现此事,临时去找乐谱已经来不及了,但又不能不演奏乐曲。火烧眉毛,乐队指挥灵机一动,便选择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首赞美爱情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

意大利运动员进场了,乐曲响起,但却不是意大利国歌,而是《我的太阳》。全场的观众先是大吃一惊,尔后哗然大笑,随后就被这首美妙的乐曲感染了。大家随着乐曲的节拍和旋律鼓掌,跺脚,同声歌唱。在歌声中,人们以赞美爱情、歌唱和平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并抗议法西斯政权。

《我的太阳》有了这一非凡的经历,声名远播,从此广为流传。

帕瓦罗蒂唱的《我的太阳》名传世界,但我最初知道《我的太阳》是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外国民歌二百首》上。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文革”时代,歌声出于我的朋友—当时具有“北京四大琴师”之一的“吉他王”的歌喉。那是“地下”的歌唱,从而也更能使人震撼。

十一

素有“钢琴诗人”美称的波兰音乐家肖邦,不热衷于音乐会上演奏,而是更喜欢紧闭房门,自我弹奏。这时,他习惯穿着深色的衣服,点起蜡烛,然后坐在钢琴旁。在烛光辉映下,他的脸色显得更加苍白。他那纤弱的手,就像他那温雅纤柔的内心世界一样。作品如人,他的钢琴曲呈现着优美清幽的风格和情调。

从苦难的祖国波兰出走时,肖邦随身带着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送给他的一只银杯。在这个银杯里,装着祖国波兰的泥土,这泥土蕴藏着他眷恋祖国的深情。

在法国巴黎,肖邦经常在晚间弹琴。这时候,他的房门紧闭。许多仰慕他的人常常群集在他住处的窗外,欣赏从窗口流溢出来的美妙音乐。这些人当中,有诗人海涅,音乐家梅耶贝尔,画家德拉克洛瓦,作家雨果、巴尔扎克和夏多勃里昂。

十二

他的名声太大了!东至匈牙利、俄罗斯,西至西班牙、英国,人们无不为他发狂、发热—因为他是古今少有的“钢琴大王”李斯特啊!

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钢琴手,想举办一次自身的演奏会。但她担心门庭冷落,甚至无人赴会。苦恼之中,她想到了李斯特。当然,她根本就不认识李斯特,也不可能请到李斯特。可是……她想,如果借助他的招牌,或许她的演奏会可以获得成功。强烈的成功欲望让她昏了头,她没想后果,竟然在海报上打出了“李斯特女弟子”的招牌。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位女钢琴手发出广告的时候,李斯特恰恰来到了这座城市。他见到这张海报以后,便下榻在这位“女弟子”所住的旅馆内。当这位无名的女钢琴手在旅馆的名牌上发现了李斯特的名字后,大吃一惊。她十分惶恐地找到了李斯特的房间,一进门便说出实情并连连谢罪。

李斯特说:“既然如此,请你把演奏会中将要弹的乐曲给我弹一弹。”

诚惶诚恐的女钢琴手见李斯特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和颜悦色地和她说话,便坐在钢琴旁,极不好意思地弹奏起来。李斯特认真地听着琴,发现处理不当之处就让她停下来,然后耐心地指点。女钢琴手弹奏完毕,李斯特说:

“我已经教过你弹琴了,此后,你真的是李斯特的女弟子了。你开演奏会的时候,我可以出席演奏一曲。如果曲目还没有印刷,那就请添印一行吧。”

无名女钢琴手又惊又喜,眼睛里顿时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十三

1898年3月4日,在莫斯科的塔干斯克监狱中,沙皇的军警荷枪实弹,正准备押送一批政治犯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去。警官对囚犯发出了命令:“齐步走!”伴随着脚步声,囚犯的队伍里响起了雄壮而深沉的歌声—

同志们勇敢地前进!

斗争中百炼成钢。

我们为争取那自由,

昂起头奔向前方!

这就是著名的俄罗斯革命歌曲《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它的词作者列奥尼德·拉金,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学生。由于投身于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解放事业,他于1896年被捕入狱。狱中,他用一首学生歌曲配上了这歌词,并教会狱中的战友。三年后,他在监禁和流放中病逝。他死了,但他的歌曲却获得了生命—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到世界的许多地方,它鼓舞着千百万人为自由而斗争。

十四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在意大利的罗马留学的时候,忽然收到未婚妻摩克的母亲从巴黎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因为家族反对,她的女儿只能与他解除婚约。同时通知他,她的女儿摩克已经和其他男子结婚了。

看罢信,柏辽兹呆愣在那里。倏忽,一股怒火腾起,感情冲动,他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涌出了一个念头。这念头,像闪电,如烈火,使他像弹簧一般地从椅子上蹦起。他发疯似的跑出屋,奔向女子用品商店。在店老板惊异的目光中,柏辽兹挑选了衣帽、面纱。他准备乔装成一个女子,赶回巴黎,然后以女郎的身貌接近摩克及其丈夫,以手枪和他们同归于尽。

这个艺术家,连死都要富于浪漫色彩!

当天傍晚,柏辽兹咬牙切齿地踏上了马车,恨不能顷刻间就到达法国。马蹄得得,车轮滚滚,夜色朦胧。似乎有什么音符在跳跃,音符很快就形成了回荡着的旋律—这是心中感情的风暴,八级,十二级。当风暴完全化作音符和旋律的时候,愤怒的烈火也即将熄灭。尔后就是软绵绵,四肢无力,他昏昏然,仿佛得了一场大病。也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小夜曲催他安眠。

车到尼斯,柏辽兹的失恋痛苦已经渐渐平复。第二天,他没有继续赶路,而是懒懒散散地在橘树林里散起步来。他漫步走着,尔后来到了海滨。浪花的涛声和海鸟的吟唱交响着大自然的音乐,使他刹那间陶醉了。失去情人的痛苦是暂时的,音乐却是他的永远。

在尼斯逗留的一个月间,他完成了歌剧《李尔王》的序曲。

十五

水波不兴,小船轻荡,俞伯牙正焚香抚琴。

琴音在他的指下流出,水回旋,树呆立,鸟儿也不再鸣叫。琴声就是心声,内里蕴涵着他的期望、追求和梦想。在寂寞的旅途中,面对青山绿水,他怎能不心潮荡漾呢?意在高峻的山峰,琴声高昂而雄壮。忽听人语:“琴音壮哉,意在高山。”俞伯牙心头为之一震。尔后,琴音转为清雅、舒缓。又是那人语:“琴音舒雅,志在流水。”

俞伯牙一震一惊,再也坐不住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荒野之中,竟有人能够听懂他的弦外之音。下船相寻,寻到的是一位砍柴的樵夫,名叫钟子期。相邀登船,促膝而谈。俞伯牙惊讶地发现,钟子期不仅深谙音律,而且学问非凡。原来钟子期朝夕砍柴,赡养双亲,是一个陶渊明式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英雄惜英雄,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可惜俞伯牙有事在身,钟子期有父母在堂,俩人不能相携同往。感叹之余,两人相约明年仲秋再会,然后依依惜别。

时光如流水,第二年的仲秋很快就到了,俞伯牙如期而至,但却寻不见钟子期的影子。他不相信钟子期会爽约,于是四处寻找。当他得知钟子期已经病故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来到知音好友的墓前,再一次焚香抚琴。情思缕缕,弦音哀绝。一曲终了,他猛地割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发誓永不抚琴。

人生如果没有知音,该是多么寂寞。

十六

那是唐宪宗元和十年秋的一个夜晚,原在朝廷为官后被贬到江州的诗人白居易到浔阳江边为朋友送行。

坐在船上,主客对饮。眼望冷月当空,江水茫茫,荻花瑟瑟,平添几多愁绪和惆怅。忽然间,江上传来了琵琶声。循声望去,琵琶声是从另一条小船上发出来的;正待侧耳细听,琴声却嘎然而止。遗憾之余,他们请船家移船过去,邀请弹琵琶的人相见。喊了几声,才见那船中走出一怀抱琵琶的中年女子。这女子衣杉单薄,显得很不好意思。

白居易施礼后请那女子到他们的船上再弹一曲,那女子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她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接着又弹了《六幺》。琴声美妙,时而如鸟鸣泉涌,时而似疾风暴雨。弦声里,表露出多少悲欢惆怅,琴音中隐含着几多幽情暗恨。曲罢音歇,白居易和朋友一动不动,依然沉浸在绝妙的音韵中。望着江水,江水中有明晃晃的一轮冷月。白居易抬头看去,发现这女子面色苍白,双眉带着愁绪。问及身世,她凝目片刻,尔后才声音凄切地讲起了自己的遭遇。

她原本是长安人氏,因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官府当歌妓,13岁时的就琴艺学成。由于年轻貌美,长安城内有钱的公子哥争相来听琴,向她献殷勤,送财送礼。时光流逝,她渐渐年老色衰,门庭也就越来越冷落。日子过不下去了,她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但这商人一心只想着赚钱,经常外出,根本就不把夫妻的感情放在心上。上个月,他远去经商,至今未回。夜里,她孤守空船,伴着月亮和江水,感到非常寂寞和孤独。

白居易听了这女子的讲述,联想自身的失意和遭贬,不免长叹一声。他请那女子再弹一曲。老歌女又弹了一首悲怆的曲子,令白居易落下了很多眼泪,连他身上的青衫都被沾湿了。

十七

两条冷洌的清泉,潺潺淙淙地从生满青苔的岩石上流过。一轮浩月,高高地悬挂在古松的枝头。在泉溪曲曲弯弯流淌着的山谷里,照在水中的银晃晃的月儿,就像一个颤动着的银盘。一片云忽然掠过天顶,山谷霎时昏暗,溪流随之隐藏起来;当月儿又冲出云朵的时候,溪流的波环里再一次闪现出灿灿的银光。山风偶或吹来,松涛阵阵作响,整个山野便显得更加沉寂、荒凉。

借着月光,可以看见泉水边古松下的一块大青石,大青石上呆坐着一个孤零零的人。这人紧闭着双眼,似乎睡着了。其实他并没有睡觉,对于他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或许,黑夜反倒更好一些,因为这时候他便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静静地回想他的欢快和悲苦。他携带着一把胡琴,也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走遍了海角天涯。

这人就是瞎子阿炳。自从来到人间,他很少尝到人世的温暖。他是被寺院里的一个和尚—他的义父抚养大的。其实“义父”就是他的生身之父,他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爱情的结晶。他出生不久,他的母亲便带着悲苦和愁惨离开了人间,遗下了永远不能完结的爱和恨,遗下一个可怜的孤儿。

父亲不能认儿子,只能私下抚养。小阿炳还没长大便投身寺院,当一名低贱的小沙弥。也许因为他是“爱情之子”吧,阿炳从小就酷爱音乐—钟磬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雨落屋檐的声音。渐渐长大以后,他常常迷恋地尾随着乡间的吹鼓手,有时干脆不要报酬地去当下手。寺院认定他有辱佛门,不容分说便把他逐出山门。

阿炳就此当了吹鼓手,为红白喜事奔走在村镇乡野。多少风吹雨打,多少嘻笑怒骂,多少愁肠回转,多少泪花满面,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他无不饱尝。可是老天爷还是不长眼,偏偏又让他双目失明。连吹鼓手都当不成了,他只好手握竹竿,抱一把胡琴,沿街卖唱,捱过着半饥半饱、衣不遮体的日子。

这一天,阿炳来到这幽静的山间。耳听流水的声音,他朦胧地感觉到两清泉汇成的小溪汩汩而流;泉波里,晃动着幽幽的月光……他的心颤抖了,不由升起了一股烟一般的孤寂和充满哀怨的惆怅。苦难的人生啊,冷酷的人世!你为什么如此不公地对待一个可怜的躯体和一颗孤独的心灵?为什么狠心地让这样一个失去了双亲又失去了双眼的孤儿悲苦地飘零流浪?为什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没有一个他的立足之地?泉声呜咽,为他的际遇;泉声歌唱,为他能够想起的美好时光。于是他拉起了琴。

琴声就是心声。阿炳的手在抖动,琴箱里发出了呜咽声—这就是他的遗世名曲《二泉映月》。

同类推荐
  • 铜钹山的守望

    铜钹山的守望

    本书为“铜钹山散文集”之五,主要收录了2009年至2010年间参加铜钹山举办的几次大型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写的散文,描绘出了千姿百态的千年封禁铜钹山。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名著之旅-灵韵之旅

    名著之旅-灵韵之旅

    史蒂文生为英国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崇尚唯美主义,偏重形式技巧,爱用光怪陆离的文体,编织浪漫的故事。其小说代表作有:《新天方夜谭》(1882)、《宝岛》(1883)、《化身博士》《诱拐》(1886)。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鲁迅精品选

    鲁迅精品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经典。继承并认真学习,研究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不断培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散文集《藤野先生》以及散文诗和部分诗歌、杂文等。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热门推荐
  • 不朽天劫

    不朽天劫

    亘古之中谁的一声叹息,你终究摆脱不了你的命运。无神之战诸神的寂灭轮回,你又似乎背负了太多。过尽千帆之后,依然一袭青衣一管紫箫傲啸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的青涩时代

    我们的青涩时代

    小小年纪到后来的在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的少年时代经历的太多!特别是那段青涩的时代!
  • 我的合租女房客

    我的合租女房客

    没事给萝莉瞧瞧病,跟御姐谈谈心,这个色胆包天贪财怕事的包租公竟然是雇佣兵的头牌!巅峰时高调处事,退隐时八方势力都想置他于死地!面对敌手,他打开兵器库和嗜血的拳头迎难而上,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对于美女和敌人,要“干”就干是我的人生准则!
  • 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

    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

    本书阐述了应收账款管理知识、列举催收账款经典案例、剖析逃避回款行为征兆、讲解开发维护客户技巧等内容。
  • 明煦如秋凉

    明煦如秋凉

    “若不是因为那次的遇见我想我不会爱上你,因为你我失去了一切,温明煦,我只想要一句你爱我就那么难吗?”悬崖边上,伊若秋一行清泪划过脸颊。站在不在远处的温明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她。尹碧双趁其不备刺伤了她,大喊着:“师兄,杀了妖女!”伊若秋苦笑着,“今后再也不会有人伤害你要的天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极品校花老婆

    我的极品校花老婆

    生活太过残忍,为了美丽的校花老婆,被逼无奈的刘飞只能继承亿万家产,辱我?骂我?我必将你们狠狠踩在脚底!
  • 神偷娇妻不要逃

    神偷娇妻不要逃

    为了躲避追捕,被下药的她被陌生男人当做某种特殊服务的女人。第二天醒来,她一丝不挂的躺在床上,全身都是某个男人留下的暧昧吻痕。再相见,本想杀之而后快,最终被这男人要挟同居,情愫渐生。却不料,这一切只不过是场阴谋。六年后,外号“心悸”的国际第一杀手带着宝贝儿子回国,而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取陆氏国际总裁的项上人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