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绩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墨菲、泰勒、希尔(1996)认为,人们最早在组织理论和战略理论两个领域对企业绩效进行测量和评价。本书前面已经提到,组织理论认为,可以用绩效衡量组织的效力,其测量方法有三种,即完成目标法、系统论方法、分目标法。战略理论也提出了三种测量绩效的方法,即财务绩效法、运作绩效法、目标绩效法。
墨菲(1996)在广泛吸收其他领域的绩效测量标准,充分考虑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差别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美国1987~1996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新创企业绩效测量与评价的五维度分类法。这五类新创企业绩效类别及其指标是:(1)盈利性绩效,包括净利润、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创业者的报偿等指标;(2)成长性绩效,包括员工人数增长量、销售额增长量、员工人数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等指标;(3)生存性绩效,包括破产率、主动关闭率等指标;(4)生产性绩效,包括人均销售额、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5)满意度绩效,包括对盈利性的满意度、对成长性的满意度、对生产率的满意度等指标。
在研究新创企业成长规律与绩效决定因素时,林强(2003)采用的是成长性绩效指标,并且认为几乎没有人会在同一个研究中采用所有种类的绩效指标,指标选取与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有关,与数据的可得性有关,而新创企业绩效的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
1.基于创业者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
早期研究新创企业绩效的人员认为,新创企业绩效是由创业者的背景特征和心理特性决定的。创业者的背景特征包括家庭背景、年龄、学历、知识、素质、能力、创业经历等;创业者的性格特征包括事业雄心、成就欲望、权力欲望、内控轨迹、风险态度、对模糊的容忍度等。如果用NVP表示新创企业的绩效,E表示创业者,则新创企业的绩效可以用下列模型来表达:
这一模型认为,新创企业的绩效是由创业者决定的。
2.桑德伯格和霍弗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模型
针对基于创业者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许多人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桑德伯格、霍弗,1987)。克林斯、摩尔(1964)经过实证研究认为,创业者的背景特征和新创企业绩效没有太大的相关性;霍纳德、阿布(1971)、布罗克豪斯(1980)、加特纳(1985)经过实证研究认为,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新创企业绩效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因为新创企业的诞生和新创企业的成长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尽管一些背景特征和心理特征有助于预测一个人从事创业的可能性,但并不表明他能够取得良好的创业绩效(林强,2003)。
桑德伯格(1984)、桑德伯格、霍弗(1987)提出并完善了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表达为: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E为创业者;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
桑德伯格(1984)、桑德伯格、霍弗(1987)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他人以前的创业经历、创业者自己的创业经历、年龄、学历、相关行业的管理经历等创业者因素;行业划分、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垄断程度、行业的平衡性、行业的进入壁垒等行业结构因素;竞争战略、政策战略、业务战略等战略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绩效几乎没有影响;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和战略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如果不考虑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则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比战略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更大;如果考虑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则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战略的相互作用比任何一个单独因素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都大(林强,2003)。
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模型奠定了基于决定要素的新创企业绩效研究的基础,也使关于新创企业绩效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洛、麦克米伦,1988)。此后,昆克尔(1991)、麦克道格尔,鲁宾逊、丹尼斯(1992)、鲁宾逊(1999)等人继续对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进行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些研究人员进行理论构建,提出理论概念,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有些研究人员通过抽样调查或典型样本研究,对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进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比分析等。
鲍姆、罗克、史密斯(2001)认为,创业者因素包括创业者的性格特征、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业动机四个因素;行业结构就是环境,环境具有动态性、宽容性和复杂性;战略是竞争战略,包括集中战略、低成本战略、基于创新的差异战略和基于质量的差异化战略等。这些要素对于新创企业的绩效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
鲍姆、罗克、史密斯(200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特殊能力、创业动机、竞争战略对新创企业的绩效具有很大的直接影响,而创业者的性格特征、一般能力、环境对新创企业的绩效具有很小的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性格特征对于创业者的特殊能力、创业动机、竞争战略的影响很大,并且创业者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影响创业者的特殊能力、创业动机、竞争战略而间接地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创业者的一般能力对于创业者的特殊能力、创业动机、竞争战略的影响很大,并且创业者的一般能力是通过影响创业者的特殊能力、创业动机、竞争战略而间接地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环境对于新创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很大,并且环境是通过影响新创企业的竞争战略而间接地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林强,2003)。
3.桑德伯格和霍弗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
在桑德伯格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蒂尔(1998)总结了桑德伯格和霍弗的改进模型: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IS×S为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战略的相互作用;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
桑德伯格、霍弗的实证结果表明,新创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次之,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小。
4.麦克道格尔、鲁宾逊和丹尼斯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
在桑德伯格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麦克道格尔、鲁宾逊、丹尼斯(1992)提出了下列模型: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VO为企业起源;以便区别独立新创企业和公司创业企业;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
麦克道格尔、鲁宾逊、丹尼斯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起源与新创企业的绩效无关;新创企业的战略与行业结构的相互作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次之,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小。
5.昆克尔和鲁宾逊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
在桑德伯格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昆克尔、鲁宾逊(1999)提出了下列模型: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S×IS为新创企业的战略与行业结构的相互作用;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
昆克尔、鲁宾逊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的战略与行业结构的相互作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次之,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小。
6.蒂尔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模型
尽管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背景特征和新创企业绩效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克林斯、摩尔,1964),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新创企业绩效没有太大的相关性(霍纳德、阿布,1971),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等机构的人员依然认为创业者是创业企业成长和创业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创业者要素被研究者重新纳入研究视角,并把创业者扩展为创业团队,研究创业团队的背景特征、行为特征等。创业团队的背景特征包括创业团队成员的行业经历、创业经历、合作经历等;创业团队的行为特征则通过新创企业中的组织信息系统、员工培训系统、补偿报酬系统等间接地反映出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蒂尔(1998)提出了自己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体系模型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ET为创业团队。
蒂尔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团队成员在创业前有过合作或共事经历时,新创企业的绩效较高;创业团队在研发、生产、市场、财务等企业职能上比较完整时,新创企业的绩效较高;创业团队成员具有现金红利激励和退休福利计划时,新创企业的绩效较高(林强,2003)。
7.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扩展模型
林强(2003)认为,传统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三大要素———创业者(创业团队)、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和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为新创企业提高创业绩效指出了有益的方向。但是,传统的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模型对特定的创业企业群体(如在孵企业)则难以解释。为此,林强利用资源依存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引入创业资源建立了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的扩展模型:
其中,NVP为新创企业的绩效;E为创业者;IS为新创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S为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R为创业资源。
在这个模型中,创业资源是指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林强(2003)将创业资源分为要素资源和环境资源两大类。
要素资源是由土地、资本、劳动、管理、技术五种生产要素构成的资源。新创企业所需要的要素资源有五种,即场地资源、科技资源、资金资源、管理资源、人才资源。场地资源是新创企业用于研发、生产、经营的场所,这种场所必须具有便捷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良好的物业管理和商务中心,具有方便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等。科技资源是新创企业所需要的对口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的帮助、与新创企业产品相关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诀窍、进行产品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专业化的科技试验平台等资源。资金资源是新创企业所需要的及时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各种政策性的低息或无偿扶持基金、写字楼或者孵化器所提供的便宜的房租等资源。管理资源是新创企业所需要的企业诊断、市场营销策划、制度化和正规化企业管理的咨询等资源。人才资源是新创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高水平专家顾问队伍的建设、充足的素质合格的普通员工的获取等资源。
环境资源是指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除了五种生产要素之外的其他支撑条件。新创企业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可以分为两类,即基础环境资源和局部环境资源。基础环境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和信息资源,局部环境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和品牌资源。政策资源是指允许个人从事科技创业活动、允许技术入股、支持海外与国内的高科技合作、为留学生回国创业解决户口、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简化的政府办事手续等方面的资源。信息资源是指及时的展览会宣传和推介信息、丰富的中介合作信息、良好的采购和销售渠道信息等资源。文化资源是指新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文化氛围、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文化氛围、相互追赶和超越的文化氛围等资源。品牌资源是指借助大学、优秀企业、科技园、孵化器等品牌,借助社会上有影响力人士对企业的认可等资源。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林强认为,创业资源对新创企业绩效有着正的影响。具体来说,要素资源直接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环境资源直接影响要素资源,进而间接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