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大胆给人的愉悦在青年男女中远比在成年人中要普遍得多,在孩子们当中更是非常普遍了:这是异想天开的孩提时代所产生的自然现象。人到晚年,这种现象就少了,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家为了绞杀这种思想上的大胆给人的愉悦而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罗素《论教育》《西方思想宝库》P499
对话 罗素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72~1970),差不多活了100岁。在教育观点上,他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我以为可以先不要以“唯心主义”作为禁忌画地为牢,先看看人家怎么说的,可否对我们中国式的教育具有参考意义。
罗素说,一个由具有教育所可能培养的最大限度的活力、勇气、敏锐性与理智的男女所组成的共同体,必然与迄今为止所存在过的任何社会组织形式都不同。这里,不幸的人将很少,很少。当前,不幸的原因主要是:健康状况不良、贫困,以及性生活不能令人满意。这些情况都将变得少见。良好的健康状况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连老龄期也会相应推迟。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贫困的原因主要是集体的愚昧,敏锐性将使人铲除贫困,理性会指给他们方法,而勇气则能促成他们行动(胆怯的人宁可悲守穷庐也不愿越雷池一步)。绝大多数人的性生活,就目前来看,多少都有些令人不满意。一来因为所受的教育太低劣,二来因为遭到了当权者及格兰蒂太太的迫害。新长起来的一代妇女将结束这种状况,因为她们心里对性已不再怀有任何莫名的恐惧感。恐惧一直被认为是使妇女保持“贞洁”的唯一方法,故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她们教育成身心懦弱的人。妇女的爱情受限制只会令他们丈夫野蛮和虚伪,也会使孩子们的天性受挫、变形。一代无所畏惧的妇女将使世界改观。因为她们为这个世界养育了一代无所畏惧的孩子;她们的天性没有遭到扭曲、变形,她们都是些忠直不阿、慷慨大度、精神自由、热情奔放的人。她们的勇气将把我们因为怠惰、胆小、麻木和愚昧而容忍下来的残暴和苦难一扫而光。使我们养成这些坏德行的乃是教育,而也只有教育才能给我们以相反的好品质。教育是通向新世界的钥匙。
罗素曾在1921年来中国讲学,在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这是个爱说心里话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学术观点是很有欣赏价值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借鉴是必要的。
他提到格兰蒂太太的迫害大概相当于旧社会对中国妇女的种种紧箍残害,诸如“三从四德”“贞节牌坊”“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