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至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终于推翻了明朝。
一、明末农民起义始末
进入17世纪,明帝国走入了它的最后一段旅程,整个国家官僚系统严重腐化,加上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帝国财政拮据,城市平民生活水平下降,乡村败坏,压迫剥削不断加重。偏偏在这个时候,帝国西北部的陕西遇到百年旱灾,原本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农村,立刻全线塌盘。骤然而来的灾祸,使得腐败而且效率低下的政府难以应付,政府滞后的赈济活动,终于导致大规模的民变。而在这个东方大国里,通常民变的发生,都意味着王朝的颠覆。
1628年,酷热的夏天,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而这个时候明帝国皇帝崇祯刚刚开始执政。3年时间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农民起义部队100余部。千部政府军队边兵,因缺饷哗变,都加入农民起义部队,并成为骨干。这时候的农民部队的作战,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强。
明末农民起义
明帝国命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帝国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兼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起义部队。各部农民起义部队先后东进,明崇祯四年至六年,农民起义部队的活动中心移到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白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崇祯六年冬,高迎祥等十几万人突破政府军队包围,转进至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政府军队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
明帝国为了改变以往官员责任不明确,相互观望所带来的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1635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政府军队,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农民起义部队。农民起义部队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明思宗朱由检撤陈奇瑜,任命洪承畴担任五省总督。当他调动政府军队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河南。洪承畴率主力出关追击。农民起义部队于崇祯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到河南时,农民起义部队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撤退回到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政府军队,破咸阳,逼西安。而张献忠、高迎祥等农民起义部队乘政府军队被牵制在陕西的机会,三度进入河南。
明帝国这时候终于认识到在农民起义部队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很难成功,于是采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任命卢象升担任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天,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这时候,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帝国为加强陕西攻势,命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命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七月,高迎祥在今陕西周至附近被俘杀,余部走归李自成。这个时候,清王朝部队进入边境,攻破昌平等16座城市,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1638年,明帝国皇帝任命熊文灿担任五省总督,并且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
李自成进入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四川盆地,兵锋破城10多座,但在崇祯十一年返回陕西的时候,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也被左良五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农民起义进入低谷。九月,清王朝部队分两路进入明帝国的边境,明王朝首都戒严,洪承畴、孙传庭率军入卫,西北政府军队减少。1640年,罗汝才、张献忠、张天琳等先后再次起义,攻破保康、房县,在罗猴山痛歼左良玉军。朱由检杀熊文灿,派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崇祯十三年初,罗汝才曾在香油坪击败政府军队,但不久就和张献忠先后败于玛瑙山及夔州,只好逃进四川。杨嗣昌率主力部队追击入川。李自成乘机在十一月进入河南,迅速增加到几万人。
从第一支农民部队诞生到这个时候,占据优势的政府军队始终处于战略进攻地位,农民起义部队则处于反围剿、求生存的地位。各部时分时合,忽东忽西,寻找空隙及薄弱点进行袭击,以调动疲惫敌人,在有利时机,形成战役战斗上的局部优势,出其不意打击削弱敌人,在战斗中保存并发展自己。经过13年的游击流动的作战,逐渐走向集中。
到了1640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部队,进入中国腹地的河南。为了进一步动员民众,推翻明王朝,农民起义部队也急需解决民众赋役繁重和赈济灾民的问题。所以,李自成提出了五年不征税、平分田地、不交公粮、“平买平卖”等口号;同时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以及自身的资金问题,对富裕的地主、商人的财产进行了扫荡。农民起义部队勒令那些锦衣玉食的大官僚、大地主交出粮食和财物,然后把没收的粮、钱,分给穷苦的百姓。农民起义部队还打开官府的粮食、金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这些措施,解救了许多群众,当时在民众中流传着很多歌颂李自成的民谣,譬如“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二、覆亡明王朝
民众的支持,使得农民起义部队获得了飞速发展,不久就攻下了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农民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智囊团成员顾君恩向他建议:先夺取关中,以关中为基地,进而攻取山西;经山西攻打北京。他接受了这个建议。李自成先派遣一批精明强干的将士乔装打扮,化装成买卖人,到北京打探军情;有的渗入到明王朝各部的机构中刺探机密。这样,李自成虽然远在北京千里之外,但是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随时有人报告,很快就可以知道。
就在这年正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部队从西安出发,渡过黄河,二月,攻下山西太原。然后兵分两路:南路由大将刘宗敏率领,经固关(故关)、真定、保定,然后北上直趋北京;北路由李自成亲自统率,经大同、宣府(宣化)直捣北京。农民起义部队出发前,李自成再次申明王朝部队纪,规定农民起义部队将士不得掳掠;不得私藏金银;所过城邑不得进驻民房宿营,一律用单布帐篷露宿;行军作战时,不准军马践踏田苗等等。农民起义部队对地方民众没有半分惊扰,势如破竹,秋风扫荡般向北京进攻。
李自成率领的北路部队,一路上根本没有人可以抵挡,在宁武关与明政府部队打了一场硬仗,消灭了明王朝的防守部队。攻到大同,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攻到宣府,宣府总兵王承厢投降。三月十四日,农民军到了居庸关。这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在这里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长城,一直派有重兵把守。居庸关,号称北京的北门锁钥,当时崇祯皇帝派巴总率领部队防守,巴总顽固抵抗,还放射暗箭伤了李自成的左眼。这一行动激起了农民起义部队的极大愤怒。他们奋起攻城。明政府部队抵挡不了,只有投降。第二天,农民起义部队又占领昌平。
三月十六日,农民起义部队的两路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到明王朝首都城下会合在一起了,从而割断了明帝国中央政府与外界的联系,使首都成为一座孤城。起义部队兵临城下的时刻,崇祯皇帝任命宦官王承恩负责北京的城防,而且京城九门守城重要官员也大多是由宦官担任。这些宦官,什么也不懂,他们只能依靠坚固的城防抵挡农民军。
农民起义部队首先消灭了北京城外的明政府部队,然后开始准备攻城。北京城墙高大,难以仰攻。农民起义部队准备了几百张五丈多高的登城云梯,弓弩、火铳也对准了城头,农民起义部队的步兵拿刀控弦,骑兵依马按剑,他们屏着呼吸,只待攻城号命令下达,一时周围十分寂静。突然,万炮齐鸣,杀声震天。农民起义部队在李自成带领下,环攻京师九门。守城明政府部队本无斗志,面对农民起义部队的猛烈攻势,更是心惊胆战。围城的第二天,彰义门(或称广宁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守卫城门的宦官曹化淳,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北京的外城被攻破了,鼓舞了农民起义部队的士气,每个农民起义部队战士摩拳擦掌,要在攻城时一显身手。
农民军围攻北京城
当天晚上,各城门炮声不绝,崇祯皇帝坐卧不安,慌忙奔出宫外,登上煤山(今景山),只见京城四面烽火漫天,不时传来大炮的轰鸣。他皱着眉头说:“为什么李自成的部队打到了首都,我们还不知道。”王承恩说:“李自成派了很多手下,带了很多钱财,首都文武官员被收买了不知有多少,就连兵部他们也钻进来了,所以兵部派出侦察李自成的探子,一个也没回来。陛下,彰义门一破,内城也怕守不住了。”崇祯皇帝预感到末日降临,在山上徘徊许久,无可奈何地回到乾清宫,他哭着对皇后说:“大事已去,没有希望了。”于是命令皇后、贵妃自杀,并亲手砍杀了公主和妃子。
这次攻城战斗一直在激烈进行,十九日天还没亮,农民起义部队攻下了内城,从各门拥入市区,一时城内鼎沸。明政府部队死的死,降的降。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马上命令宦官鸣钟召集百官上朝。钟敲了许久,始终不见一人上朝。这个刚愎自用的皇帝彻底绝望了,于是他登上煤山,自去冠冕,在一棵老槐树上吊死了,临死前他在衣襟上写下了一份遗书,他到死的时候还是认为明政府的覆亡是大臣的过错。他的宠臣——宦官王承恩也吊死在他身旁。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李自成进了帝国的首都以后,率令部队攻打正阳门,途中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捧来热茶、点心,有的还在家门口摆设了“永昌皇帝万岁”的香案,青烟袅袅,扶摇而起,庆祝农民起义部队的胜利,也希望有个好皇帝。明政府防守正阳门(今前门)的将军是李国祯,他不肯向农民起义部队投降,抵挡一阵,感到势头不妙,一个人偷偷溜走了。防守正阳门的明政府部队见李国祯逃跑,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农民起义部队进入正阳门,来到棋盘街,这是崇祯皇帝御林军的防地,他们拼命顽抗,企图阻止农民起义部队前进,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大约经过两个时辰的激烈战斗,农民起义部队消灭了御林军,通向皇宫的路打开了。
李自成拔箭正中“天”字
李自成进了正阳门以后,抬眼看到前方有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门额上写着“承天之门”四个字。这是明王朝统治的象征。李自成从马上摘下铜胎铁背硬弓,搭上一支雕翎箭,一箭射去,正中“承天之门”牌匾上的“天”字。所有的将士全都欢呼跳跃,称赞李自成的好箭法。丞相牛金星在一旁说:“中天下字,当中分天下。”这一天正式宣告了曾经的明帝国灭亡了。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的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次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免粮”“五年不征”“平买平卖”等战斗口号;以及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等,深入人心,使李自成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一些农民起义部队将领骄傲轻敌,不久农民起义部队被迫退出北京,最后失败了。
“劫富济民”赈济灾民
三、起义失败
李自成攻进首都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消灭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原本是想向这个新生的大顺政权投降的,四月初,忽然听到大顺政权在北京逮捕原来明王朝的高级官员,使用严刑搜刮钱财,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家眷被抓的消息后,击走唐通,部署防御,并向关外清王朝部队乞兵。四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有计划地实施战略退却,经山西平阳、韩城进入西安。
李自成率军攻打吴三桂
1644年冬,清王朝部队分兵两路进攻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国襄阳进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1646年,清王朝部队从陕西南部进入四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在第二年七月撤离成都,北上与清王朝部队作战,十一月牺牲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农民起义部队余部继续坚持战斗,大顺农民起义部队分成两路,一路由刘体纯、郝摇旗等人率领,在洞庭湖以东地区活动;另一路由高一功、李过率领,在洞庭湖以西地区活动。大西农民起义部队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转入川贵,坚持抗清斗争。清王朝部队集中兵力镇压农民起义部队,李过病逝,郝摇旗、刘体纯、高一功等战死,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兵败。到1658年,明末农民起义到此全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