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道家学派。遗著《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名叫李耳,字是伯阳,谥号为聃,他是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老子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之间,他曾经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只有《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老子在《道德经》中,以其深邃的智慧,对于宇宙的形成、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道德经》一书本身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且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宣扬的是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它的唯物主义体系核心是“道”,老子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就是说道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础,道是万物自身的规律,道并不是意识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
道德经
在《庄子·天下篇》中曾经对于《道德经》作了如下概括:“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这里的意思是说,从天人合一的立场出发,以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和宇宙最高理则的“道”为标准,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人道的产生都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的。
《道德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还是对于古代政治的统一和稳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