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工作-郝娟
公元前290年,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建立的Mouseion(博学园)是西方公认最早的博物馆,它与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联为一体,成为当时科学和艺术研究的中心。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曾担任的“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同时管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的史官。
由于博物馆和图书馆都保存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结晶,所以两者紧密相连,有着一种古老的难解之缘。本文所谈的“图书馆”,是指设在博物馆内部的一个部门,它是博物馆图书文献资料的信息库和情报中心。在当代美国的图书馆分类中它们被称之为“博物馆内的图书馆”,在我国,这样的部门一般被称为“图书室”、“资料室”,本文为行文方便统称之为“图书资料室”。
图书资料室在博物馆的设立是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理性选择的结果。用公共资金购买图书文献资料并提供给博物馆工作人员使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个人的阅读成本,另一方面图书文献的集中收藏,又保证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需求,促进了人类知识的交流与利用。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肩负着支持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业务活动的重要功能,有鉴于此,图书资料室所提供的服务,是整合博物馆内资源的服务,是推广及充分利用图书文献资源的服务,是高品质的读者服务。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优化馆藏,建立科学的藏书体系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图书资料室收藏的图书文献资料。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建设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由于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对象比较狭窄,主要是本馆从事各项专业工作的业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藏书量不及公共图书馆;其二是博物馆图书资料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投入上也远远不及公共图书馆。这两方面实际问题的出现以及博物馆自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图书资料室建设,不可能像公共图书馆那样尽力无遗地搜罗图书资料,走大而全的路子,它的收藏体系应该自成风格,具有专业性。因此,出于对博物馆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考虑,图书资料室在馆藏资料的建设中,首先要注重业务书籍的搜集,在购书经费中优先考虑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等书刊的购置,保证业务书刊在馆藏资料中占据首位。同时,还要注意馆藏的图书资料范围应与本馆的业务性质和文物收藏密切相关。例如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图书资料应侧重于中国近现代史类图书以及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传记和资料;半坡博物馆等遗址类博物馆就“很有条件形成某一方面的研究和资料中心”;其次,博物馆图书资料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有本馆特色的工具书体系。勿庸置疑,工具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工具性,它能够为业务人员提供查找资料的捷径,所以比一般书刊更为重要。国家级的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语言性工具书、检索性工具书、参考性工具书以及本省出版的地方性资料汇编、年鉴、图录等都属于博物馆图书资料收集范围。另外,在博物馆图书经费有保证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到博物馆其它业务人员如美术设计、摄影照相、建筑设计、园林园艺等人员需要的一些专业图书。
二、开发利用图书文献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图书情报服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独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一些公共图书馆也普遍存在“重藏轻用”思想,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减缓了或阻碍了情报的流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对每一位成员的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图书资料必然成为大家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工具。图书资料室的服务工作要适应现时代的要求,摒弃传统的被动模式,重视图书文献资料的开发。所谓资料开发,就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再加工研究,将其变成动态的知识和更方便利用的情报,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方式在各个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不尽相同,结合本单位的自身特点,我认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我馆情况。
1.检索和咨询服务。这在图书资料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如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一座史前遗址类博物馆,图书资料包括各类工具书、历史类、文物类、博物馆学类、考古发掘报告类图书以及学报、期刊等,以题名目录和分类目录为主要检索方式。一些平时埋头于业务工作的人员,不甚了解馆藏资料及检索手段,急需大量资料又往往不得要领。为了使这些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料,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就要凭借自己熟悉馆藏资料的优势,迅速、准确地为他们提供所需文献资料或查找文献资料的线索。
2.编制二次文献资料。国外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进行一项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者查阅图书资料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六十。为改变博物馆业务人员耗时费力、事倍功半、低效率地查阅资料,就有必要进行二次文献资料的编制。图书资料人员把公开的资料加以整理,写成动态、文摘、综述、简评或将有关学术刊物的目录汇编成册,为业务人员提供最新的情报信息和检索工具,从而使业务人员节省科研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专题服务。这种形式的服务要建立在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地、有选择地为他们提供资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图书资料人员在平时就要关注本馆的业务活动,从业务人员的借阅中熟悉他们的业务工作和科研课题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根据本馆业务和科研课题的实际需要,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编写专题性索引给专业人员使用,以期课题顺利完成。
三、以人为本,高品质的读者服务
读者工作是图书资料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这是被中外图书馆理论家早已阐明了的。图书资料室在博物馆的设立是为了向本馆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参考资料,其读者群主要是本馆人员,读者服务工作品质的高低和博物馆的业务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项工作涉及的头绪众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下面几点。
首先了解读者心理和阅读要求,这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基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要求图书资料室工作人员把读者放在首位,以读者为中心,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接触、交流,了解读者利用图书的愿望和要求,熟悉读者利用图书的目的、效果,认真分析本单位业务人员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同时还要深入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第一步接待读者的工作。一般来说,博物馆的业务人员来图书资料室查阅资料有三种心理。其一是追踪学术新动态的心理。这类读者具有敏锐的眼光,他们求知、求新愿望强烈,阅读目的明确,所需要的资料大多与本身从事的专业有关。如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年读者,他们平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利用空闲之时来图书资料室看看。针对这类读者应该及时向他们提供新书目和新的学术期刊,同时还要重视他们推荐的书目以充实馆藏;其二是求实心理。这类读者多数是在科研和工作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来查阅参考资料的。
他们的阅读目的较明确,阅读内容也较定型。对于这种情况,图书资料人员要急人所急,为他们提供方便和帮助,使其查阅到需要资料满意而归;其三是求知求学心理。主要是一些年轻的业务人员为了提高自己,深化所学或为了获取某方面知识而产生这种心理。在接待这类读者时,要热情主动地做好咨询辅导工作,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以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愿望;其四是消遣心理。这类读者大多数是在工作之余来图书资料室随意阅读一些书刊的。这些读者没有太明确的阅读目的,只是积累知识,休闲娱乐,服务工作的重点在于为他们创造轻松环境,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悦读”。
其次,要熟悉馆藏,精于管理,这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先决条件。图书资料人员对图书资料要心中有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下功夫刻苦磨练,提高技能。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一般也采用《中图法》分类、排架,对于一些读者面宽、利用率高的工具书和专业手册等分类排架也能方便读者查阅。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博物馆业务人员的阅读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实行全开架服务,这样可以使读者与书刊直接见面,节省读者查阅时间,并可以充分利用刊架上的藏书。只有熟悉馆藏、精于管理,才能为读者提供及时服务、有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第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使用计算机操作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最终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网络服务。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要逐步脱离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采用计算机编目、光盘检索、网络服务等现代化技术,这就要求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熟悉键盘操作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虽然博物馆中的“图书馆”———图书资料室在组织编制和经费规模上难与公共图书馆同日而语,但服务水准与服务品质绝不应该低于公共图书馆,因此这里的工作人员除应具有专业素养,提供热忱服务外,更要随时充实图书资讯科学、博物馆学及博物馆研究领域知识,主动了解相关学术的发展现况,以掌握学术及社会的脉动,及时为博物馆业务人员提供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