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用他理说吾,智者用吾理说吾。
——亚里士多德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要使你的演讲先声夺人、引人人胜,就要有个好的开头。很多名人演讲时都很注意开篇的语言效果,其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始就要逗引听众情绪
当你在作严肃的政治演讲时,是否觉得很难使听众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来看看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在开始政治演讲时,是怎样逗引听众大笑的。他所讲的并不是编造出来的故事,而是他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用一种戏谑的口吻指出其中的矛盾。他说:
“诸位,我在年轻的时候,住在印度。我常常替一家报社采访社会新闻。这工作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可以使我有机会去认识一些伪造货币、盗窃、杀人以及这一类富有冒险精神的有才干的人。(听众大笑)在我采访到有时他们被审判的情形后,我还要到监狱里去,拜望一下我们那些正在受罪的朋友。(听众又发出笑声)我记得,有一位因为杀人而被判无期徒刑的人,是一位绝顶聪明而又善于说话的青年人。他告诉我一段在他看来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话:‘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一失足跌入罪恶的渊薮里,他一定要从此为非作歹不止,最后他竞以为唯有把他人都挤到邪路里去,才可实现自己的正直。’(听众大笑)这句话,真是妙不可言了!(听众的笑声和鼓掌声同时响起)”
2.摸准听众的好奇心
下面是一篇演说开头的一段话,请你读下去,看看你对这开头是否喜欢,是否有兴趣。
在82年前,也正是这个时候,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称它是“环球最伟大的一本小说”。当该书出版之初,伦敦市民在街头巷尾,朋友相遇,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经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出1000册,两星期內共销去15000册;自然,以后又再版了许多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在几年前,大银行家摩根以一个巨大的代价,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现在这本原稿和摩根的其他的无价宝物,一井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中。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著的《圣诞节的欢歌》。
你认为这篇演说的开始的确很成功吗?为什么它一开始就能引起你的注意,并且还使你的兴趣逐步增高呢?就是它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的心情仿佛悬在半空中一样。
3.融入场景,即兴发挥
荚国前国务卿埃弗雷特一次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揭幕式上发表演讲,远处的群山、眼前的原野、伫立的人群、肃穆的气氛,激起他心底波浪翻滚,他抛开讲稿,即兴发挥:
“站在明静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现在还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地耸立在我们前方,弟兄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来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下的这意味无穷的寂静……”
这个开场白相当精彩,字字句句震撼了听众的心。
4.以故事导入话题
人们大都是爱听故事的,一般人尤其爱听演说者述说有关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己故美国著名牧师康惠尔,曾把他的那篇“遍地黄金”演说了6000次之多,这篇著名演说是这样开头的:
“1970年,我们沿着土耳其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走到巴格达城时,便雇了一个向导,领我们去看西坡里斯、巴比伦……”
接着他把这个故事逐步讲了出来。
这是能够抓住听众注意力的最好开端,这种开端,十分简单明白,非常不易失败。它灵活轻松,能使听众不知不觉地随着它走,因为他们都希望知道后来发生了些什么事,都会平心静气地听他讲下去。
5.引用名人格言开场
名人说过的格言,永远具有引入注意的力量。所以,你能适当地引用一句名人说过的话,实在是演说开端的好方法。一位演说者的讲题是:“事业怎样成功?”他这样开始:
“著名的心理学家郝巴德说:全世界都愿把金钱和名誉的最优奖品,只赠给一件事,这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必人家指示,而能够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事……”
这段演说词的开头,有几个特点是值得称道的。它的第一句话引用了名人名言。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愿意听下去,再多知道一些。演说者如果在说完“只赠给一件事”的后面,能够十分巧妙地略略停顿一下,那更会使人迫不及待地要问:“世界把最优等的奖品赠给了谁?”它的第二句话立刻把听众引进了题目的中心。第三句是问话,可以引起听众的思索,而且使听众愿意共同讨论。第四句给创造力下了一个定义……接下去演说者举了一件有趣的事实,来证明创造力的可贵。
像这样巧妙的开端,依你的评判,应不应加以称颂呢?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时间以分秒来计算,因而,当今社会的演讲也要适应时代的这一特点。
在演讲切入主旨之前,不能绕太大的弯子,不能把时间过多地花在讲一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道听途说、笑话掌故上,或是不必要的提问与寒暄客套等上面,而应尽快打开场面,切入主题。
演讲稿既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对语言艺术有较高的要求。有了好材料,有了好结构,还必须通过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表达。要使演讲稿富有优美动人的语言,就必须讲究修辞。
1.比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把精彩的论述与模拟形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既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例如,有一篇名为“我的理想之路”的演讲,热情地歌颂了人民教师,结尾处用了一连串的比拟:
“作为未来教师的我,没有太高的奢望——只求用知识的雨露去浇灌幼苗。像红烛,将全部心血化为光焰。去照亮青少年一代那美好的心灵;像春蚕,为谋求人类的幸福,吐尽最后一口丝。”
2.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密切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连贯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排比。
如以上规定,不得随意改动,不得随意违反,不得随意解释。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排比和对偶是有区别的,使用时应注意区分。对偶句限定为两个句子,排比句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构成。对偶句要求上下旬字数、结构均相同,而排比句只要求大体相同。对偶句可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句不能表达相反的意思。
运用排比应注意两点:
第一,不要生拉硬凑,表达的內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能运用。只从形式考虑,有意铺排,则显得累赘,反而影响表达。
第二,排比句的分句或词组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和错乱。
3.引用
演讲时常常要引用某些原始资料、典型的原话或成语、典故、格言等来增强说服力和演讲的动人色彩。
4.数据
工作中,总是离不了用数据来有力地说明问题、论述问题。数据常常成为根据。演说中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常能令人信服。有时不仅用大概数据,还有具体数据。
5.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是对比。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对比叫两体对比。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叫做一体两面对比。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全面地表达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正义与邪恶,英勇与懦怯,伟大与渺小,一经对照,泾渭分明,给人印象极深。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参事会上所作的关于劳动情况的演讲申突然停顿取出金表,一声不响站在那里看着听众长达一分十二秒之久,在大家都要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刚才所感觉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赖白斯巧妙地利用这种停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时间对比。形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收到了独特的演讲效果。
“深”和“讲”缺一不可
一般而言,演讲除了靠好的语言功底,还要辅以美的演讲态势语。态势语包括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方面,是演讲者立与坐、眼神、手势、身体动作、步伐移动等的综合反应能力。正所谓演讲。讲是有声语言,给人以听觉形象;演则是无声语言,给人以视觉形象。
光“讲”不“演”,或光“演”不“讲”,都不能构成演讲之美。只有动静相兼,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也就是说,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称做上乘的演说。
演讲者的风度、仪表、神态,应给观众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理论“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个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作出判断的依据。如你见到一个人衣着整齐、合体人时、表情自然,则会认为此人做事细心,有条有理,进而会想,这个人一定有责任心,你就必然会在心里产生最初的中意的感觉,并且还会联想到其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倘若一个人给你的最初形象是衣冠不整,说话粗鲁,你定然会对其作出缺乏道德观念的结论,甚至还会联想到此人的其他缺点。
一次,心理学家雪莱在莫萨立斯特大学挑选了68个自愿参加实验者,这些应试者的外貌、口才及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挑不出毛病的,但仪表、风度却大不相同。68人分别征求四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结果表明,风度翩翩者较之仪态平平的对手,自然是稳操胜券。
登台讲演时,仪容更不能不修边幅,穿着随便,而要整洁、大方,有风度,但也不能过分打扮。服装应该同身份相称,不宜过于奇特,那种自恃高雅,油头粉面,衣冠楚楚,似奶油小生的装束,或一味追赶时髦,仔裤港衫,长发垂肩,仿洋人港客模样,纵然口吐莲花,舌绽春蕾,也绝不会使人产生钦敬之感。
“峨冠博带话务农”必显得滑稽可笑,“蓬首垢面谈诗书”,则有失风雅。要针对特定的演讲环境来决定演讲时自身的仪表、衣着和态势。演讲者的外部表象即仪:表、衣着、态势是被听众直接感受的,它对演讲的效果乃至成败会有直接影响。据一般的社会心理分析,听众往往会将演讲者的仪表、衣着等与自己的仪表、衣着相比较,以自己的仪表、衣着、态势作为评判演说者的标准。所以演讲者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仪表、衣着与听众接近或一致起来。如果是在高雅的宴会上。听众衣冠华贵,讲者衣衫不整,举止粗俗,就难登大雅之堂了。而在沸腾的工地,繁忙的田野,西装革履的登台。就必定在心理上产生与听众的距离。
美国口二十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
“凡演讲百分之九十九都无需拿讲稿。一个人拿起讲稿来读‘话’时。人们对他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也就越好。”
由此可见,演讲时拿不拿演讲稿,也是一个人演讲形象好坏的关键。当然,朗诵讲稿也不行,背讲稿也是不行的。因为演讲大厅正像运动场一样,是一个剧烈变化的动态系统,听众情绪,会场气氛都有变化的可能,有时还会发生意外的事件,这就要演讲者有即席调整的应变能力,如果一切都照固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诵”,就难免会手足失措,碰壁失败。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当大脑皮质的某一个兴奋中心的刺激得到加深时,注意的指向性就愈来愈强。就是说。对某事物,人的注意越集中,对别的事物的注意必然就会减少。所以,演讲者要在临场前“装点”自己的仪表和风度,就必须脱离演讲稿免受其影响。另外,上场时,要保持安然自若的神态,坚定有神的目光。这样使听众在“第一印象”中,就加深了视觉形象的刺激,从而让人们注意的指向性得到强化。
演讲者的神态要自然大度,神态即指面部表情和举止姿态。面部表情中又应注意以眼传神和以笑达意。眼神可以表示种种复杂的感情,笑容能传达各种心理信息。用得巧,无疑会使讲话增色添彩。要使讲话得心应手,遣使自如,甩开讲稿当是上上之策。简单地讲,精心准备讲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应该将演讲稿烂熟于心,演讲时既以它为依据,又不受其束缚,便能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类比的应用
类比是演讲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说理有力。演讲中选择和运用好类比,无疑对拓展演讲艺术的空间有重要意义。观察许多演讲实例,可以看到类比物的选择与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常规类比
常规类比是指所选的类比物已经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类比。选择和运用这种类比物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且类比物和演讲内容、主题十分协调,听众也很容易接受。这是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运用较为广泛,演讲者易于学习的类比方式。但是,选择和运用这种类型的类比物,往往难以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难以让人深思,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使听众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
2.神似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