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全球领先实践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章所列各国或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步较早,如美国、日本,或者在某一领域成果卓著,如新加坡、瑞典、韩国、芬兰。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些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吧。
一、美国
--科技见证实力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总和的20%。美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有巨大影响力。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宝贵财富。
在所有的经济领域中,IT产业是美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产业,此时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全球IT产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因此,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个新理念,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刺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走出经济低谷。与此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全球霸主地位,掌握全球经济和政治。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曾耗资2000-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建成了美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其巩固全球信息产业强国奠定基础。
2001年的911事件,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记忆,他们也因此而更加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希望可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性城市管理系统,同时融合应急管理和日常公共服务,使政府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快速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2008年4月,美国开始建立一个以手机短信为发送渠道的预警系统,在发生恐怖袭击或重大自然灾害时及时向民众发布预警短信。例如,波特兰市的市长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有4.3万关注者;波特兰市应急办2010年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的一站式系统,通过电话、手机、电邮等方式定期发布道路状况、街道禁行、交通时刻、气象警报等信息。
201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又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10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计划,将目前的宽带网速提高25倍,到2020年以前,让1亿户美国家庭互联网传输的平均速度从现在的4兆/秒提高到100兆/秒。由此可见,高速的宽带网络是处理众多数据的根本保证。
这些努力在10年后的华尔街事件中得到了体现。
2011年的9月17日,美国民众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在游行抗议活动背后,网络媒体尤其是社交和视频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对示威民众和美国政府都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民众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助威,“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从最初只是一个无组织的散漫街头行动,升级为一场包括各年龄层和不同种族背景人士参与的扩大到全球的运动。政府方面,美国政府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示威活动的监测,及时分析活动发展态势,加强与示威民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
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Twitter、Facebook等以新一代互联网(Web2.0)为依托的新型人际互动方式和信息表现形式,(国内如QQ,人人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参与性广,能及时获取并传播一些官方渠道和传统渠道无法提供的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起到稳定人心、争取时间、利用资源、减少混乱的作用。
美国为了防范飓风等自然灾害,建立起一整套城市应急平台,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系统资源,建立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机制。目前,美国相当多的城市都建设了以网络为平台的综合性公公地理信息系统和应急资源系统,即用“资源地图”来实现人员、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合理存储和调配,在第一时间对现有的资源按照不同地区的需要进行最科学最合理的分配。比如,在发生较大的地震灾害时,会有各类救援物资通过各种渠道在不同时间抵达灾区,这些物资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调度,就会发生有些地区救灾物资不能满足需要,而有些地区物资配给过量的现象,此时如果有“资源地图”来帮忙进行物资定位和配给决策,上述情况就不会发生。资源地图看似很简单,其实包括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NEMIS)、灾害拨款管理系统、灾害采购系统、地图服务中心系统、通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非灾害拨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多个通用分布式应用系统。
类似公司的CEO,美国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首席信息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和全面管理,这也是美国旧金山、西雅图、波特兰等城市的通行做法和有益经验。联邦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下设首席信息官办公室(CIOB),主任由总统任命的联邦首席信息官担任,负责整个联邦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2009年3月,奥巴马总统任命原哥伦比亚特区的首席信息官、34岁的维克昆德拉为联邦首席信息官,主要负责监管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联邦首席信息官,昆德拉可以掌控联邦科技开销,在各个部门间共享信息,访问政府重要文件,并有权对安全及隐私权问题提出质疑。
总体而言,美国的智慧城市是以政府外包、向企业购买、吸引企业参与经营等各种方式,以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建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能税务,等等,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警察、消防、交通、公共设施、供水排水、供电、缴费、办理手续等公共服务和安全领域,这些我们可以想到的,想不到的领域,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处理。
新闻快递: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在会见美国工商业领袖的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了保持重夺美国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不久后又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批准投资110亿美元推进智慧电网建设,批准190亿美元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同时批准72亿美元推进美国宽带网络建设。
迪比克是位于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的城市。2009年9月,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被IBM新技术“武装”了的新型数字化城市从此诞生。
在迪比克市,智慧型计量器和仪器,让城市里的供电网络变得更加稳定,有效率;他们建设拥有极其透明的管理系统,用于帮助识别、整顿那些问题学校,提升学校学生的课业表现;引进先进信息系统设备,把诸如水、电、天然气、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城市资源都连接起来,根据各种测数据,给出科学的节能建议。
例如,智能水表的使用让住户通过观察数据,核查漏水点,并将这些漏水点一一修复。目前,安装了智能水表后,迪比克市的用水量已经下降了百分之六点六。除了智能水表,还有智能天然气表。约有1000户居民参加了通过智能手机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追踪他们行动的项目,有了这个项目数据,相关人员可以由此决定如何更有效地指挥民众在城市内的活动。
二、新加坡
--打造“智慧花园城市”
新加坡市是新加坡共和国首都,位于新加坡岛最南端,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新加坡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花园城市”之称。珊顿道是东南亚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毗邻的吉宝港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在新加坡河口上,矗立着一座乳白石的“狮头鱼尾”雕像,它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
在新加坡,平均每人拥有1.6辆机动车,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交通拥堵导致效率降低、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等,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到4%。早在1998年,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就开始着手建造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lectricRoadPricing),通过对道路交通数据的收集和测算来界定拥堵路段,汽车在交通拥堵路段通行时要进行收费。这一做法在世界上还是首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报告称,道路通行量相比交通高峰时期减少了25000辆汽车,车流量却提高了20%。仅仅通过EPS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还是不够的,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还将城市路网信息连接成网络,安装传感器、红外线设备,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电子扫描系统、城市快速路监控信息系统、接合式电子眼以及ERP系统等提供历史交通数据和实时交通信息,对预先设定的时段(10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的交通流量进行预测。通过控制1700个交通信号灯,对未来一小时内各个路段情况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10分钟内的预测结果准确率高达90%。新加坡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车载GPS查询未来一小时内的交通情况,并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路线。
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为期十年的资讯通信产业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或称“iN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由资讯通信所驱动的智慧国家与全球都市的未来愿景。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即通过智慧化过程,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要实现从供给方主导向供给方与需求方双向互动的转变,实现从非连续、碎片化的服务向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转变。2008年新加坡仅在信息通信项目方面就投入约16亿新元(约80亿人民币),到目前为止,总投资额已经超过40亿新元,主要用于建立超高速、广覆盖、智能化、安全可靠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发展从业人员的资讯通信技能。目前,信息通信每年为新加坡贡献约6%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与经济同步增长。在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引人注目。新加坡上马的智能交通系统(ITMS),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紧密、活跃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
目前,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架构(PublicServiceInfrastructur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800项政府服务,真正建成了高度整合的全天候电子政府服务窗口;其网络建设现有130万用户,其中35%的用户每周平均用网超过3.6小时,迄今为止,网速达1千兆/秒的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已覆盖新加坡35%的房屋和建筑,并将于2012年实现95%;作为有线宽带的补充,“无线@新加坡”项目通过7500多个热点提供速度高达1Mbps的无线Wi-Fi上网服务,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个公共热点,2009年6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将其免费服务期延长至2013年3月31日。
李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这是他的日常生活。新加坡通行证是新加坡市民需要牢记的一个密码,可以通过它在网上办理各政府部门的业务。在出行前,李先生习惯性地登陆了全地图,该系统将即时交通资讯与公共交通数据结合起来,李先生选择了起点、终点,准确的行车路线就清楚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帮助他尽可能避免高峰时期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通过关键词智能搜索,他还准确定位了自己感兴趣的地点,例如博物馆、美食街、公园、体育中心、学校等。并且近日全地图又新增了两项新服务:市民可以方便地查询过去一年相关地方转售房的交易价格、房屋面积等信息;企业也可在此系统上,一目了然地了解可租赁的商业楼层的月租费等信息。随着该系统功能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信息都能在同一系统中查询,省却了访问各个政府网站查询不同信息的麻烦。
希望置房的李先生,只需通过网页访问、手机访问,就能轻松办理各项住房服务,不仅可以在线查看他申请购房的结果、楼盘出售情况和新房完成建设的大概时间。同时考虑购买转售房的他,在外看房时也能通过手机查看实时的转售房交易价格,为他的比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通过测距、财务规划等功能,李先生还能在线查找靠近父母家的政府房屋,这么做还有助于让他获得公积金补助津贴。
同时,包括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在内的各种税收交易,新加坡人也可以方便地在线完成,只需登陆特定网站,李先生便能查询他最近几个月的纳税情况,申请房屋财产税优惠等,并且每次申请税务减免,都不需要重新输入个人信息,系统会自动记住,大大加快了税务申报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