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目当今谜坛,国运昌盛,花事缤纷,似一派繁荣景象。但仔细思量,谜国之称,不无虚假,试看偌大国度,事谜者有几何?泱泱谜海,传世之名谜名论能有多少?所以普及与提高是吾辈之重任。普及与提高相辅相成不可割裂,但当务之急是普及,不普及而奢谈提高,会使灯谜艺术束之高阁,变为无本之花无源之水。在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普及工作的同时,切不可轻视提高,尤其谜人,更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谜艺水平。在正确对待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上,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谜界存在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观点,因而要十分珍惜团结互尊,切实加强交流和融合工作。正如当今的通俗文学可以与严肃文学并存,流行歌曲可以与交响乐共在一样。只要是健康的,富有创造力的、能娱人且自娱的,又何须青梅煮酒呢?福州双谜是“阳春白雪”不易普及,但她是灯谜与折枝诗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国古文化传统的生命力。有朝一日,当灯谜之花遍地万紫千红,灯谜艺术步入更高的境界时,福州双谜将变成“下里巴人”,和者众矣。
(原载于1997年7月《榕荫射虎》第12、13期)《唐诗灯谜百首鉴赏》前言灯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她运用汉字音、形、义多变的特性,使谜面与谜底回互其辞,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庄谐并蓄,雅俗共赏。灯谜源远流长,历数千载锤炼,至今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严密,风格独特,活力无穷,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
盛世郅治,国运昌臻,谜事鼎盛。尤其近十年来,作为祖国国粹之一的传统灯谜艺术得到弘扬发展,四海之内,文虎风行。谜社雨后春笋,谜花争奇斗艳,谜事盛况空前。在日益扩大的创作猜射领域中,灯谜与诗词、楹联、书画、音乐、影视以及其他文化艺术乃至经济、科技、哲学、司法等的“横向联系”日趋紧密。特别与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的有机结合更令人注目。谜人撷取世代为人们传诵的唐诗句入谜,藉以引起心理共鸣,增强感情色彩,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由于灯谜本身严格要求面与底扣合贴切、谜味盎然,所以虽然可以借助谜格加以辅弼,但古往今来众多谜家也只能选取诗中个别句子制谜,整首入谜诚非易事。单句诗谜固然也能增进灯谜的典雅、隽永和风采,但若以全诗通察,未免有散裘为珠之憾。为了使唐诗意境能与灯谜艺术合璧,经过多年努力,从大量谜书和谜事活动中,编著者将散见的单句唐诗谜作搜集,以尽可能保持原诗诗意和整首连贯性为原则进行筛选,并加以补充完善,终于荟萃成百首唐诗灯谜。
唐诗之体有古体、近体、乐府之分。五、七言绝句或律诗通称为近体诗,平仄互协,格律严谨。五、七言古诗乃唐人模仿汉魏以来的古风体,格律要求较宽。而乐府则是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为简明起见,本书编目按“五唐”“七唐”之先后进行编排,前部分为五言唐诗,包括五古、五绝、五律、五言乐府,后部分为七言唐诗,包括七古、七绝、七律、七言乐府,并以诗行多少为序编列。全书一百零一首唐诗,计收入灯谜作品七百多则,谜目繁多,法门多变,风格迥异,允称海内外谜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有利于读者阅读,每首诗都以原诗意境为主线,着重从诗、谜回互和灯谜本身的特点详加评析,目的在于使人们吟诗品韵后赏谜索味。诗情谜趣合二而一,既有助于诗意的加深理解,又有助于对谜艺的宣传普及,这对文学和灯谜爱好者都能有所裨益。
注:《唐诗灯谜百首鉴赏》于1996年12月出版。
《谜府群玉》序
谜语者,夏代之讽谣、商代之谲谏、春秋战国时代之蝆辞也,古统称为“隐语”或“谐隐”,魏以后始得“谜语”之名。
谜从远古迄今数千年,历经滥觞、嬗变、演进直至定型,弥久益盛。其既极富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深邃、幽默、诙谐之共性,又具有纤巧弄思、迂回曲折、玄奥莫测、回互其辞的特点,最适于闲情逸致,比思逗乐,所以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无穷生命力,成为群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
谜语是以口语描绘事物之特征而构成谜面的,古代宫廷藉以指事,民间则主要用于赋物。历代无数歌谣式的谜语在民间口头流传,制者与猜者文化水平不拘。汉代以后尤其三国时期,已出现脍炙人口的文义谜,但真正升华则是在宋代以后。北宋末期,开封、洛阳和南宋的临安(杭州)为粉饰太平,每年元宵大放花灯,文人们应景把谜书写悬挂供民众猜射助兴,“灯谜”因之得名。从此以后,谜语虽仍与灯谜并行不悖,但高层次的灯谜一改谜语的口头形式而为文字表达形式,走上与中华文学完全结合的康庄大道。如果说谜语是为了斗智、竞巧、获趣,那么灯谜还应加上“比文才、考学识”的成分,因此制者与猜者也从“下里巴人”转向知识阶层。灯谜既是文义谜,则汉字特性,如音、形、义的变化,以及文学的修辞手法,就都可成为灯谜的创作依据和手段。或会意,或象形,或谐音,或增损离合,或通假借代,或别解歧义……以汉文化底蕴为根基,运用灯谜特殊法门,故弄玄虚,巧设谜障,引人悬念,达到云谲波诡,扑朔迷离的意外效果。古今许多擅此道者还将其与诗词、楹联、散文等合璧,使谜趣与诗情、韵致、典故、哲理等融为一体。至此,灯谜已臻大乘之境,实非“雕虫小技”了。可以说,灯谜佳作已从一般的民俗文化升格为中华文学瑰宝之一。故古人将其称为“诗虎”、“文虎”等,尽可登大雅之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日趋兴盛,灯谜也得到长足发展。全国各地谜社如雨后春笋,谜刊精彩纷呈,谜事盛况空前。谜艺交流、谜论研讨、谜材商榷、谜缘缔结……谅其他艺术领域无一可及。八闽是中华谜学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涌现不少著名谜家,清代张起南更被尊为国之谜圣。近二十年来,福建的谜事活动和谜艺水平一直居于全国上游。在吾闽澎湃的谜潮中,作为历史名城之闽都发挥了应有作用。榕城地灵人杰,自古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历史名人层出不穷。也许是文化传统使然,福州历代谜人在谜学上也独树一帜。榕谜在清代称为“闽谜”(犹如福州菜系号称“闽菜”)素来尊谜魂,存神理,求精坚,重文采,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点。尤其可贵的是,曾以“诗钟”独步骚坛的福州,又为中华蝆园呈现独有的“双谜”奇葩,驰誉海内。
《谜府群玉》将福州谜人的部分作品编汇成集,虽非则则珠玑,却从中可探寻榕谜之风韵神采,领略谜人崇文尚雅的情怀。特别值得指出的,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灯谜作品不能像其他艺术品可以商品化,创作和猜射活动都受到莫大制约,但谜人们本着对灯谜艺术的挚爱和“自娱娱人”、服务社会的精神,苦中作乐,孜孜不倦,不计得失,痴“谜”不改,又有哪个文化艺术领域可以并焉?
谜书付梓,足堪志庆,感诌几句,为表欣悦之情矣。
辛已年仲秋于松石斋
注:《谜府群玉》乃福州群艺馆、福州市灯谜研究会联合出版之谜书《榕荫射虎》双谜专辑前言灯谜衍生于谜语,以文字表达,俗称文义谜。它与弹词、鼓词等说唱文学以及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等等同属于俗文学(“俗”指通俗、大众化的),是悠久的中华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鉴于灯谜是以文字为根基,秉承中华文学传统而产生的特殊的文学形式,作品精微,面与底回互其辞,隐意扑朔迷离,扣合妙趣横生,蕴含文学艺术价值,故学者赋予“艺术”之定位,归入语言艺术大范畴之中。
正因为灯谜乃民俗文化艺术,所以在考察谜作时,就必须从其定位着眼,除了适合群众娱乐活动的通俗性外,还应当从文学艺术角度加以审视。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谜艺方面的法门、技巧、谜理、谜力、谜趣等;其次则是构面的语文艺术功力,力求以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采为谜面塑造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清末学者俞樾在《隐书》中言:“文人游戏,贤于博弈。”其所指之博弈为制与猜,但关键在于是否“贤”。
那些文学素质缺乏、艺术修养低下的谜作和博弈,充其量也只能如刘勰所说的“童稚之戏谑,博髀而忭笑”之类的活动。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一些谜人对于灯谜所必要的艺术性缺乏认识,甚至否定其艺术定位,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灯谜,于是随意粗制滥造,致谜面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谜作鄙俚劣俗污人耳目。这种作为既无益于灯谜的普及,也不利于灯谜的发展和提高。
清末另一位谜家俞仲康在《灯虎管见》中提出灯谜必须“深而不僻,浅而不俗,破之明晰,闻之解颐,是为佳构”的观点。虽是“管见”,却阐明了通俗性与艺术性关系的道理。当然,谋取佳构确非易事,尤其要处理好深与浅、隐与显、雅与俗的关系,寻找他们之间最佳的结合点难度更甚。但谜作者倘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又何能使灯谜作品达到才智兼具、雅俗共赏呢?
灯谜既谓之艺术,就必须有艺术风格不同的问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有利于灯谜艺术的发展,凡是符合制谜要求并具有一定艺术含量的各种风格之谜作,都应该值得尊重和推崇。在诸多灯谜作品中,福州双谜是最富文学艺术魅力的风格独特的谜种。它将文人们通常把玩的对对子、唱“折枝”、射灯虎等单一逸兴节目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亦诗、亦联、亦谜的文学游戏形式,使品韵、赏对、猜谜合而为一。显然,双谜的开创者必定是一批工诗善对擅猜的饱学才俊,他们的创新精神令人叹服。福州双谜熔诗、联、谜于一炉,借小技而存大雅。但若对其进一步分析,就不难看出它实际上并没有改变灯谜本身的性质和结构,而是引进了诗与联的要素,如诗体、联律等,从而改变了灯谜的体式。但也正是这一体式的改变,可以充分展现谜面的文学美,使灯谜上了档次,获得艺术的升华。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福州双谜从清迄今一百多年来,依然走不出群山环抱一水萦绕的榕城。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双谜易猜难制。“阳春白雪”和者寥寥。二是以地域命名,难免不合他乡口味,常言“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只要是优秀的艺术,地域终究是不可囿之的。三是谜艺交流滞后。福州是历史名城,历代文人辈出、文风鼎盛。但他们大多安于生活在“有福之州”,寄兴于拈韵唱和,满足于闲情逸致,虽有“诗钟”、“双谜”两峰并峙,却与外邑不尚交往。历经岁月之蹉跎,近百年来,先辈萧疏,后生不继,“诗钟”日渐式微,“双谜”几近湮泯。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国谜风日盛,尘封已久的双谜艺术才得到发掘重光。迨后二十年,虽也在谜刊、谜会上略加介绍,但“神龙见首不见尾”,双谜艺术仍然未被谜界所洞悉,“孤芳自赏”
局面无大改观。
为了弘扬福州的双谜艺术,福州市谜协同仁多年来作了一定的努力,今又编成双谜专辑,较全面地刊登双谜论文,介绍历代主要作者,选录了部分作品,特载了若干评析文章等。相信人们在阅读专辑之后,可以比较系统地理解福州双谜的真谛,深刻领会双谜艺术的内涵,从而更加喜爱、呵护和扶植福州双谜。使这一真正的民俗文化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鲜艳绚丽。
2004年6月
雪峰寺牡丹亭记
雪峰牡丹,南国独有。栽种稽史,溯自清代。广霖上人,于今拓培。植株三万多,品种二百余。有剔透姚黄,晶莹魏紫,婀娜赵粉,旖旎胡红;悬冰壶映明月。
缩青龙卧墨池,一任檀心凤展翅,催促兰田玉生香。名贵珍品,何计其数。阳春三月,灿烂绽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如席地锦缎,似栖山绮霞。
一年一度,花会如期,盛誉遍四方,赏者来八域。
赞名寺殿宇之壮观,听梵呗钟磬之绕梁,羡天香国色之风采,祈万年富贵之吉祥。花韵禅味,意蕴何极?谅洛阳菏泽亦难并焉。辛巳夏月,居士杨砥中率先捐资倡建此亭。傍佛刹,?塔林,占高地,览芳畴;可遮阳,亦挡雨,好观花,宜小憩。四顾豁然,玲珑古雅,名为牡丹亭也。
太白于沉香亭承欢三章,极写名花与丽人之雍容华贵。而今吾辈,欣逢昌期盛世中华复兴,无数当代俊彦雅士,定将藉此驰思骋怀。展诗才,染丹青,挥翰墨,抒豪情,任心潮奔放,纵逸兴湍飞。
亭因花而名,花得亭尤雅,人解花增慧。临亭览胜,心旷神怡,感慨良多,拈韵复吟:国色何须画里看,千红万紫一凭栏。时人尽道春芳好,知历沧桑几度寒?
2002年壬午之春未是草
福州旗山万佛禅寺筹建构想
榕城四周青山耸翠碧水环绕。西郊之旗山与鼓山隔江相峙,素有“左旗右鼓,八闽二绝”之誉。
旗山群峰旖旎,奇岩幽壑,飞泉流涧,景色佳绝。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古刹,相得益彰也。在旗山峰回水曲、洞天福地之中,九庵十八寺错落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