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27100000008

第8章 灵活应用思维反射原理

主动些吧!从不吝啬为别人做事,你将惊奇而高兴地看到许多事会出乎意料地顺心——别人会主动做多少令你快乐的事啊!为别人做事,永远会让你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得到加倍回报。

成功就是无休止地实践。你必须毫不懈怠地为此奋斗,否则它便会逃之夭夭。绝对不能不思进取——哪怕孤芳自赏片刻——因为也许有人对你觊觎已久的地方虎视眈眈,他们最大的渴望莫过于将你推出此地,特别是发现你没有控制此地的能力,或者不想办法巩固自身位置的时候。

做自己从未尝试过的事

尽管美国已经取得巨大发展,但仍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其中有许多资源尚待开发。即便战争中已经使用原子弹、雷达、导弹和火箭飞行器、两栖舰船,而且大胆地运用塑料和金属敲开了一块完全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富有想像力和冒险精神的人将在这块处女地上大有作为),我仍然相信:“我们视线所及仍然只是沧海一粟”。50年后仍然在世的人,也许会将二战结束初期的那段时间比喻成“石器时代”。

在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对许多人视为奇思异想的观点进行了研究。这包括轻而耐磨的织品(从木材到其他防火、防水材料均属此类)、使船只漂浮在水面的材料、从阳光中获取能源的机器,甚至包括能真实记录我们内心思想的设备。这些只是已经出现的一小部分事物,而它们全部来源于人的想像力和潜意识思维。也许不出50年,“思想交流”或心灵感应就像今天的无线广播一样轻松平常,谁知道呢?

据说,人能将内心设想的任何事变成现实,而我们今天使用和享受的无数物资证明了这一点。当人完全认识思维的巨大潜力并真诚地发挥其作用时,就不仅能够控制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而且还能进一步控制附近星球。仅凭个人便能产生这种心灵的火花,但必须不停煽动使其成为燎原之火,直到火光达到“白热化”。同时还必须不停为其添加燃料以保证不断燃烧,而这些燃料便是人的想法、想法,越来越多的想法,还有行动。

我认识一个年逾古稀、成就之多足以傲视他人的人。他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从来都不曾努力。“多年来,我一直每周给自己订一个计划,做某件我从未尝试过的事。这也许只是用于厨房的某个简单玩意,或者完全是一套新的销售方案,还可能是读一本不曾读过的书。我发现,照着这些计划去做,不仅可以保持身心的活跃状态,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丰富想像力,这些想像力如果久置不用,可能沉寂或衰退。对我来说,男人60便退休实在是个天大错误。有些人一旦退休,心理和生理便不再活跃,这样的人离死不远。你知道赛马退役后会怎么样,更知道将汽车搁在外面闲置不用或熟视无睹时会怎么样。它很快便会锈蚀,过不了多久便要扔进垃圾站。人也一样,人没有工作便会锈迹斑斑,失去应有的活力,甚至死亡。”

对开创精神处处留心

至少一星期做一件新鲜事,这个计划让我们想起开创精神的重大意义。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个体的开创精神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几乎刚刚迈步便会停滞不前。芸芸众生终生都只能停留在卑微的岗位替别人卖命,因为他们永远无法在工作中体现开创精神,永远都不设法寻找干好本职工作的新方式,永远都不思进取。二战期间,许多机构都在工作场所安放建议箱,并奖励那些被认为最实用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会引起企业经营方式的巨大改进,同时,提供建议的职员也能提前受到奖赏。员工的建议常常导致可申请发明专利的设备问世,使那些提供原始观点的人名利双收。不要忘了,按某种特定方式做某项工作的时间无论多长,都永远存在一种更好的方式,战争就是例证。因此,要对开创精神处处留心。即使你只是商店站柜台的店员,也必定有一些新的改进思想,比如商品怎样摆更合适、怎样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灯光设置、配色方案、柜台和货架安放等方面的新主意,总会被管理层采纳,并且经常受到奖励。

与这种开创精神紧密相连的是兴趣和关注。你对本职工作越有兴趣,对它的关注自然也越多,取得的成果也就越丰富。

我们都知道,做得最好的事是让我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如果找不到让你感兴趣的工作,可以培养兴趣去找一件。兴趣越高,效果越佳——仅凭兴趣因素本身便能给你以动力,帮你取得很大进展。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受聘于一家大型百货公司,是该公司最大部门的部门经理助理。尽管薪水始终处于战时封顶工资线以下,但由于对工作兴趣浓、创新精神强,因此,她几年来一直获得公司最高圣诞奖金。公司老板经常到她那里求方问计,却置部门经理的意见于不顾。

有一家男女员工达数万名的大型军工厂的人事主管对我说,他发现大家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可靠。有些人说话不算数,有些人总是约好时间却姗姗来迟,还有些人总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所以,如果告诉另一个人你要做某件事,即使做这件事会给你带来不便,也无论其后果如何、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都要恪守诺言。你将得到加倍回报,因为你在树立诚实可信的好名声,而随着日后步步高升,这种名声便是无价之宝。

许多人都认为,只是由于他们能进一步提高老板的利润,所以他们才得到了工作。他们从不树立“工作其实是为自己”、“老板不过为员工工作提供工具和场所”的观念。有句古谚说,不会服从命令的人,就永远不会发号施令。这句话如此贴切。然而,又有多少人日复一日地工作着,却从来没有想过:使他们将来某一天进入管理层发号施令的力量,正存在于他们自身呢!

有些仇敌也许是自己造成的

爱默生说:“交朋友的唯一途径便是成为一个朋友”,不过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一基本要求。你不会平白无故将面包扔进水里,也不会突然作出善举而不图任何回报。无论对某些人来说这听起来多么盲目乐观,但却是事实。

其实,从不树敌的人甚为罕见。你总会和某人合不来,或者有人和你合不来。当然,你不喜欢他,结果便认为他也不喜欢你。好在还有人能够化敌为友——而这一点很容易做到。

曾经有几个人对我恨之入骨(可能是因为我不留神说了什么话),恨不得切断我的喉咙。但这些人后来却成了我的“死党”,仅仅由于我认为并坚信他们其实非常友善。

我不知道从哪里得到化敌为友的主意,是突然想起来的呢,在书本上所见呢,还是有人告诉我。不过多年来,这已经成了我的信条,而我也总发现,敌人可以变成朋友。让我讲个故事来说明吧!有位经理由于我曾尖锐批评他所在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对我怀恨在心。好几个月,他一有机会就人头脸面“敲打我”。

当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决反击,毫不客气地“回敬”他。但是有一天,我得知他的敌意源于我针对他而不是针对他所在公司说的几句话,于是便对自己说:“他并不是坏种。我错了。我是罪魁祸首,实在抱歉。下次碰见他时,我要真诚地将这些话说给他听。”有天晚上,我在一家俱乐部遇见他(我们都是这家俱乐部的会员)。他本来想避开我,但我们已经迎面相遇。我先张开嘴说:“你好,查利!”他立即回应,态度极为热忱。从我的话音里,他听出了某种“意思”,这种意思对我来说代表一个友好的姿态。如今我们已经是最要好的朋友。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有些仇敌也许是自己制造的。朋友或敌人可能只是我们自身思想的一种反映——别人也可以视我们为敌或为友,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对他们怎么想。

坚信别人是好人,他就是好人

就在写这本书时,我还遇到一个阐明这种思维反射的例子。我家洗衣水槽的污水管堵住了,只好给一位水管修理工打电话。离我家几栋楼远便有管道装修店,但店主待人很不友善,对待顾客还时有冒犯。好几次我都想请他来帮忙,但他总说自己太忙。

最近我又给他打了一次电话。他对我说,只有轮到我时才可以,还说,他要挤出时间给我装热水器,可能要好几个星期。我问他能否告诉我还有哪位管道工有时间帮我,但他根本不合作。当然,他极不友善的态度,使所有管道工都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发现自己对他们全都恨得要命。

然而热水器却必须修好。我很快认识到,由于这次经历,我对所有管道工都怀恨在心,这肯定难以得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位提供服务。于是我彻底改变了想法,开始对自己说这样一些话:“所有管道工都是好哥们——你打电话的那个老同志不过脾气不好而已——别再想他了。”

有个朋友是一家管道批发店经理。我给他打电话,看他能否找个管道工来帮我。他找到后,我便立刻给此人打电话。这位管道工说他很忙,不过,如果有急活要干,他会马上过来。他的欣然允诺让我非常高兴,而他也立刻体会到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接到电话后15分钟便来到我家。不到两个小时——他干活很利索,和我曾经请来的某些管道工不一样——热水器修好了。我为他的服务真诚道谢,并表达了谢意。这自然让他很高兴。

今天上午快8点时,我又打电话向他求助。在电话里,我告诉这位管道工我是谁,并提醒他曾经到我家修理热水器。他很快便想起我来,并说会尽快赶过来——可能在中午左右到。挂完电话不到5分钟,前门口便出现了一个人,问我是否曾给一位管道工打电话。

我问他怎么干活这么快,有什么原因没有,因为他老板告诉我,说他要送人,中午才能回来。他回答道:“某某先生在我进店时正好接到你的电话,他让我出去干其他活之前先到你家里来,看有没有什么需要。”

我为受到如此礼遇而兴高采烈,并告诉了这位管道工,他当然也很高兴。在我的帮助下,污水管不到半个小时就修好了。我把此前和那位难缠的管道工以及和他老板的交往都告诉了他,他说:

“我老板真是个好人。他总是千方百计帮助别人,所以做成了眼下这么大的生意。我没见过比他更好的老板。”

如果你坚信别人是好人,他便会成为你想象中的好人——因为永远不要忘记:别人向我们回赠的东西,是我们思维映像的一种反射。

请不要否定这条伟大真理。不妨接受它,所取得的惊人成果将让你诧异不已。当你表达出友好的想法时,不妨观察公交车司机的反应、电梯操作员的笑容以及站在柜台后的店员的即时迎合。这在生活中的每次相遇时都可以使用,如果你对此全心全意,就将永远没心思去树敌。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圣经》上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有许多成功男女不顾各种诱人的动机,始终怀着这样一种设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一点听起来似乎非常工于心计,但是,无论在何种环境或条件下,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始终有效。每个原因与结果之间必须存在一种逻辑关系。

试图取悦上司并非溜须拍马,与上司交友不过是一种常识,因为在任何机构,左右逢源者都是那些不仅工作干得好而且善于揣摩上司心理的人。老板掌握着晋升大权,他对你和你的工作越满意,你进步的幅度就越快。无论你多么自负,如果想在某个大型机构得到提升,就必须在工作出色的同时,还要让老板喜欢你。只用环顾四周,便能看到这条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小时候你能在教室看到它,你能在部队看到它,你还能在国家政坛看到它。如果你研究过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必须承认在最高等和最低等动物群体中同样有它的身影。

主动些吧!从不吝啬为别人做事,你将惊奇而高兴地看到许多事会出乎意料地顺心——别人会主动做多少令你快乐的事啊!为别人做事,永远会让你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得到加倍回报。

我们可以在狗身上做个实验。对它宠爱有加、慈眉善目,它的尾巴就会感恩戴德地摇个不停。只要给它机会,它会试着舔你的手或脸。如果骂它或打它,它便会战战兢兢、不断狂吠,甚至想来咬你。人的反应与此类似,无论激励你为他人做事的动机是什么,不管这种动机只是一种友好的冲动,还是你对因果法则的理解使然,结果都一样。真心实意的恭维总能为你赢得朋友,因为多数人都对奉承极为敏感。奉承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也能促使他们对你作出友好的评价。成功的政治家在职业生涯早期便掌握了通过服务他人、赞扬他人来交友的艺术。今天受你善待的街角报童,也许将来就是你违反交规时面对的法官,那时你将懂得有一个“法院的朋友”意味着什么。同一原则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适用,然而许多人却无视这一事实。

不久前,我曾坐在美国一家顶级百货公司商品部经理的办公室里。恰巧有位女员工走进来,感谢一位经理向她提出到另一城市某公司担任更好职位的建议。当她离开时,他说:

“你知道,我之所以喜欢这份工作,原因之一就是有许多人到我这里来请求指点。虽然你也知道,这份工作让我成天疲于奔命,但我却总能抽出时间帮助那些向我讨主意的员工。这样做让我很高兴,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伙子,当然喜欢为那些夸奖我的人不遗余力地做事了。”

要晋升,就从现在的工作干起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观点——渴望致富的人必须到有财富的地方去。一个独处在孤岛的人想生存下来都非常困难,更别提聚敛大笔资财了。这只能是正常条件下的一种追求。所以,如果想变得有钱,就要主动与有钱人或懂得怎样赚钱的人打交道。这也许听起来有些笼统。但事实上,如果你追求的是金钱,就必须到有钱的地方和花钱的地方去,还必须与那些有钱可花的人结下私交。如果你是兜售广告的推销员,还知道行使决定权的人是公司老总,那么,如果费尽心机去说服职位不高的员工或初级经理,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同样,如果你想向别人出售商品,那么,首先将自己推销出去更重要。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如果你在为别人工作,那么看在上帝的分上,好好为他工作吧!”这句话让我想起过去几年曾和我共事的许多人的失败经历——皆因他们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从不努力学习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任何新知识。有一次,我和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打了个赌。此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纸上,但我至少能在他主管的当地机构中找出20个从未听说过他的人来,更别提听说他的职位了。找到证据时,他有些气急败坏。他不仅输了赌注,而且自尊心受到伤害。受好奇心的驱使,我对其他一些业务遍及全美的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没有一位员工能说出所在公司的老总姓名或公司总部所在的街道地址。

对许多读者而言,这听起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唐可笑。但是,如果你有朋友在某个大型机构中担任卑微的职务,可以问他们是否知道公司财务主管或高级副总裁的名字。除非你问的这位员工属于例外,否则,他们的无知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你为某家大型炼油公司或某家电话运营商当推销员,要保证做到上岗后短时间内设法查明公司主管的名字,并了解他们的背景经历。不过,许多人在接受职位后,根本不设法查明兄弟部门做什么,或者丝毫不去了解整个公司的总体经营情况。这多令人吃惊!也许有些大型机构负责人的失误就在于,他们没有发起对员工有益的教育活动。当然,有些大型公司印发内部刊物,其中便能找到经理们的名字、总部地址等信息,并对公司的运营方式进行详细介绍。我曾和一位女士聊天。她受聘于一家大型生产厂家,已在该公司任职数月。尽管事实上,公司刊登了各部门主管文章的出版物每个月都要送到她手里,但除了曾经聘用她的人事主管的姓名之外,她连公司任何一位经理的姓名都说不出。

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更高职位工作的晋升之阶。在开始朝更高职位的工作努力之前,你对它有多少了解?这个问题如同你对公司及其内外政策有多少了解一样重要。许多公司都为员工办理团体保险,即由员工交纳一小部分保险金。有多少员工曾经学习过这些政策?很少有,而且很少有人了解自身的社会保障权利,也不知道从他们工资中扣除的数目不等的钱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每种思想是相互关联的

一位伟大哲人这样说:“人能够继承各时代的智慧,而这些智慧来源于伟大的书籍之中。”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战争促使更多人不得不与书为伴,许多人却从未看过一本书。有一个事实听起来也许令人惊讶:商人除了阅读报纸和几种行业杂志之外,几乎什么也不读。如果对专业人士作个调查,你会发现,他们多少局限于与各自专业领域相关的书籍和著作之中。这里之所以提到书籍,是因为无论什么书——传记、小说、历史或科学文章——几乎都含有你本职工作用得上的一两个思想观点。

没有人能垄断知识。然而我们都知道,知识一旦得到运用,便成为力量。读书越多,读者的思想就越能得到升华,如果他是一位实干家,那么他便会更加努力。

现在是论述思想关联这种极为有趣的现象,以及一种思想如何迅速而自发地与另一种思想相联系的时候了。这些知识极为有用,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对于从事广告、写作、销售或其他创造性工作的朋友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说,你看到乡村公路上有一辆汽车。想想从汽车的精神画面中能派生多少思想观点。汽车由钢材、合金和塑料制成——每种材料都能提供总体观念,而这些总体观念又能分解成许多其他观念。接着,我们想想钢材和轮胎——外包装、内胎、阀门——这些都会引发进一步联想。我们想着汽车行驶下的公路,这又联想起公路及其构造。当想到石油和汽油时,它们又能通过联想带来更多思想。因此,在了解汽车之前,我们已经开始了似乎无穷无尽的思想关联。

不妨举个商业中的例子。假设你对某种新坚果的生长和销售感兴趣。第一个问题自然就是:它的生长和销售能否让我获利?当然,通过思想关联,你将要解决与坚果生长、土壤成分、种植位置、气候条件、成本、劳动力相关的各方面问题,继而又带来销售方案、产品包装、感兴趣的经销商、经纪人、发货人,最终还有客户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一开始的想法只与小小的坚果有关,但人的思维天地却变得无边无际。

既然这里又一次涉及暗示的力量,那么我还想再就包装和吸引力说上几句。食品、水果和蔬菜经销商都知道,即便产品本身并无太大改进,精美而颇具吸引力的外包装却能给商品带来高价。只用逛一家食品店,留意那些外观炫目的产品,就能证实这一事实。精美包装将技艺娴熟的厨师和普通饭店的烧菜师傅区别开来。专业厨师懂得“菜色”的价值,并据此对盘中食品进行排列,使其呈现一种更显美味可口的吸引力,而普通厨师也许既不懂得也不介意这些,总是按老一套摆放方式排列食物。

多年来,我对一块菜地一直颇有兴趣。二战期间,这块地由许多日本人租种,此前,我的承租者是一位意大利人。他总是抱怨自己种菜没有日本人种得好,并以此作为无法履行租借合同的一个理由。而日本人则凭借直觉,懂得适度包装的价值所在。他们将种植的菜冲洗干净,放进崭新的柳条箱。如果卖的是菜心,还总要用五颜六色的纸包装,纸上贴上宣传用的小纸条,介绍菜的质量。而我的承租者是个懒散的小伙子,在我的记忆中,他向来一捆菜也不洗。他将菜放进一个用旧的柳条箱,然后再抱怨日本竞争对手抢走了全部生意。

任何曾经穿越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农业区的人,只用看一眼那里的住房和谷仓,就能说出当地的农场主是致富有方还是处境艰难。我想起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些大果园主,在二、三十年前,他们一整车梨或苹果20美元也卖不掉;然而近年来,善于通过精美包装进行市场营销的人却发了大财。如果用棉纸、蜡纸或锡纸小心地包装,一打苹果或梨卖出2美元或以上价格根本不成问题;有些精明的果园主就通过向全世界上万名买主邮寄而卖出自己的产品。我有幸结识了几位这样的经营者,他们的每次成功都昭示着某个瞬间形成的想法,而这种想法的闪现正是信念的结果。

气质创造奇迹

现在,请将这种包装与你自己联系起来思考。你是否具有视觉美感?穿的衣服能否展现你最优雅的外表?你是否懂得颜色效果,是否研究过最适合你外形和气质的色调?你的整个外形是否使你与那些茫茫人海中不引人注目的人迥然不同?如果不能,请仔细关注个人打扮,因为社会是按照你呈现的模样接受你的。可以到汽车制造商、好莱坞化妆师或任何一位出色的演出主持人那里打探究竟,他们懂得视觉美感的价值所在,并相应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当把恰到好处的包装与包装中的优质产品联系起来时,你就实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统一。内在的你可以为外在的你做同一件事——而做到了这一点,你同样也能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统一。

为验证得体的外表能为你带来什么,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你可以从某个建筑工地走过。如果你衣着考究、神采飞扬、气度不凡,沿途施工的工人会在你走过时闪出一条道来。你也可以走进某个办公地点,那里可能有一群人等着某位经理到来。

你会发现,气宇轩昂、语调威严、看上去职位显要的人,不仅接待室的工作人员一眼便能注意到他,就连众人适才等待的经理也同样如此。

在警察局或监狱中被人看守的被告之间的差别,最能说明得体外表给人的印象。衣着入时、举止镇定的商人很少受虐待,而外表看似无业游民的人则几乎过不了多久便会被判入狱。作为一位在都市报业工作多年的警察部门专访记者,这种事情我见得太多了。有些看上去似乎“人模狗样”、因轻微触犯法律而拘留的人,往往坐在警长办公室的椅子上,直到可以给法官或某位朋友打电话要求保释;而那些看似无业游民的人则会关进监狱,等到有可能保释时方可出狱。

一家大型汽车代销公司的老总对我说,经常有一些大富翁上门谈生意,而且总是买最昂贵的轿车。他说:“我不仅要洗沐浴、将浑身上下的衣服换个遍,还要去理发店刮胡子、打香水、修指甲。显然,外表如何关系重大,而更重要的是,外表美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灵。这样做让我像换了个人一样,得以轻而易举地战胜竞争对手。”

如果在去做某件要事时打扮得体,你将从内心有一种力量感,这种感觉能使人们在你面前让路,甚至能激发别人鼎力相助。正如西奥斯·伯纳德在《上帝的屋檐》中所说:保持良好的精神气质、双眼始终直视前方、朝目标坚定前进,给周围的人一种非凡气质(这种气质也许是想像力活动的结果,也许是个人魅力的拓展),将能创造奇迹。伯纳德是在西藏遭到当地一群居民围攻和石头攻击时有这种体验的。他在书中说,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奋起反击,但是这一念头迅速消失了,因为他想起有人曾告诉他要体现并保持风度。于是他挺直双肩,高昂着头,两眼直视前方,坚定而快速地向前走去。人群不仅给他让出一条路,而且还有人自告奋勇地为他开路。

几年前,我和一家大型消防署的主管私交甚笃。此人正值中年,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印象。他的助手说,这位主管在生活中似乎处处有神灵庇佑。有一次,由于写一篇个人事迹要收集材料,我便问他是否认为自己在冥冥之中有神灵相助。他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也许我算得上宿命论者,不过我从来都认为,只要我当一天消防署主管,就没有什么东西能置我于死地。进入某个危险地带时,我总是给自己画一个白色圆圈,任何东西都不能进到圈内。这是我从印第安人那里学来的“伎俩”。我很小时,附近住了很多印第安人。也许这是一种最不可信的迷信,但这个白色圆圈已经多次救了我的命,这让我没有想到。”他在职位上一直呆到退休,70多岁时因衰老而去世。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思,听说过他是怎样“按意念投球”的。如果想通过将球击到右外场或左外场造成一个本垒打,他便会在本垒击球。他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也许只有这位全美儿童心目中的伟大英雄才知道,不过毫无疑问,这样做确实有些怪异。就算面对最有力量的投手,他也能将球击到希望的地方,而他的本垒纪录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

提起欧内·派尔的名字,就会让人想起这位著名战地记者在座船参加太平洋战争前所体会到的死亡先兆。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回忆:敬爱的欧内在动身前往太平洋战区时,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与此恰恰相反,曾参加二战的复退老兵讲过很多故事,他们“觉得或坚信”:即便猛烈的炮火如同家常便饭,他们也能毫发无损地平安归来——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你会发现,许多经历巨大危险的人都相信这种“白圈”预兆的有效性。也许这同样是信念魔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无数人拥有私家车,其中许多人都在车里放一个小圆盘,相信这些圆盘使他们免于交通事故。

远离消极厌世者

别人的情感波动也能影响我们,这种影响超出了我们所认识的程度,因为那些长期与我们交往的人,总能让我们接受他们身上的某些特性。众所周知,丈夫和妻子经过多年相处后往往彼此相像,并养成许多与对方相似的习惯。婴儿可能具有母亲或长期照料者的情感特质,他们对恐惧很敏感、容易接受母亲或护理者的喜与恶,而这些情感特征往往会伴随终生。养宠物(特别是养狗)的人说,动物具有某些主要的情感特质——它们是否暴躁、是否友善、是否幸福、是否好斗,要看与它们联系最紧密的那些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模式。

要时刻记住:消极人物可以在一个组织或一个家庭制造灾难。个性十分消极的人能造成同样程度的危害,因为只有个性积极者才会行善,而当两种品性的人相互对抗时,消极个性者总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与野蛮人共同生活会发生什么——他会不自觉地变得野蛮。被种植园或采矿主雇用、到边远丛林劳动的英国人,每天晚饭时都要把脸刮得溜光,衣服穿得一丝不苟,就是怕这种说法应验。

如果某个位高权重的人严重神经质,那么几乎所有与他打交道的人,都会进入神经质状态。你可以在任何主管人员情绪易失控的办公室和商店看到这一点。有时候,这种情感模式甚至可以传播给整个机构。这是由于(这已经说过),说到底,一个机构不过是领导者影子的延伸。因此,要想机构内部井然有序、运行平稳,所有成员都必须与主管领导的思想和谐一致。这种机构如果有某个思想极度消极的人与管理层想法不相一致,那么,他便能将这种消极的情感波动传递给其他人,并造成巨大危害,就像箱子里一个烂苹果很快造成所有苹果都腐烂一样。同样,一个哭泣的女人会引起在场的其他人掉泪,一个大笑的人会引起其他人捧腹,而一个人打哈欠也能传染给别人。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波动能给别人造成多大影响,也没有想过别人的情感波动会怎样影响我们。

如果情感状态始终积极,就不要与个性消极或悲观的人过分交往。许多牧师和人事顾问常常会由于与前来求助者长期交往而受害。悲伤、哀叹的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最终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积极状态,使其进入一种消极状态。

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些暗示波动带来的影响,只用记住进入不同办公室或家庭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就行了。经常进出这间办公室或家庭的人创造的氛围是令人不安、心烦意乱、平静安宁还是和谐融洽,很快便能体会出来。

你几乎能马上说出气氛是寒冷还是温暖——家具的放置、配色方案、四周的墙面,这一切都源于房间主人的思想,并透露他们的思想属于何种类型。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简单的陋室,这些要素始终是了解屋主的线索之一。

你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定下决心、害怕独自外出吗?多数人都怕——这就是为什么领导者凤毛麟角而追随者到处都是的原因。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拖得越久,问题就越棘手,你对自己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就越担心。因此,要学会定下决心,因为优柔寡断就不会真抓实干,而不能真抓实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经验将很快使你明白,一旦决心已定,问题和困难便开始消散。即便所下的决心并非最合适,但单就决心本身便能给你以力量,并提升你的士气。正是由于害怕做错事,才促使你去做错事。下决心、行动起来,困难十有八九便会烟消云散——无论你做的是对是错。一切伟人都果断坚毅,这种品质是他们的直觉、他们积累的知识以及过去经验的结晶。因此,要学会当断则断、大胆行动。

情绪化思考酿成疾病

我决不敢自诩为“信念治疗师”,但是,任何对思维的力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情绪化思考对身体疾病造成的影响,也知道哪些暗示会带来疾病、哪些暗示能治愈疾病。有些信念治疗活动通过否认疾病的存在取得治疗效果,而且许多人已经证明这种疗法确实有效。其他治疗学派的信奉者则根本不否认疾病存在,而是不拿疾病当回事儿,强调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好、很幸福,甚至一天比一天好。各种思想流派的成员对最适于自身的方法当然能给出最佳判断,但是必须记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个体信念都决定着单个疗法成功与否。然而,主张否认疾病存在的学派却有大批拥戴者,而且数量还在迅猛增加,这一点很有意思。

暗示手段到什么程度才能治疗疾病或身体不适,这仍然是一个在各种精神疗法流派和医疗专业人士之间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始终是事实:仅在美国,就有数万人(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坚信他们自身病症的治愈是精神疗法所致。

我们早就知道,由恐惧、憎恶造成的情感能引起许多身体疾病甚至绝症,尽管仍然有些医疗专业人士拒绝承认这一事实。然而,1945年2月19日的《生活》杂志在一篇题为“身心医学”的文章中称,战争期间人们发现,所有伤残军人的病例中,有40%起因于和身心相关的疾病(“身心疾病”一词指情绪变化引起的精神失调和身体疾病,需要结合精神疗法和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文章指出,花粉热、支气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疾病、关节炎、糖尿病、感冒,以及疣、荨麻疹、过敏反应等多种皮肤病病例中,许多都是由于情绪躁动直接引起,或由于身体失调所致(情绪在其中成为恶化病情的一种因素)。其疗法包括确定情绪躁动的源头并尽量加以根除。

鉴于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在战争期间所做的实验,药物治疗和精神疗法的整个学科也许应该进行全面修订,而精神疗法产生的效果也许更为惊人。

不过,懂得精神疗法科学的人都知道,疾病的治愈并不能仅靠治疗师治疗,还要靠病人自己。也就是说,无论治疗师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出暗示(是遵从精神疗法原则呢,还是与某种特殊的宗教信仰有关),反过来都会通过自我暗示传递到病人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中,在那里发挥作用。我知道,以下陈述也许会招致批驳,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如果病人不相信治疗师的暗示魅力,就永远达不到治病目的。治疗师和病人双方必须协调一致取得疗效。我认为,任何懂得如何利用暗示力量的人,无需治疗师帮助便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只要他自己的信念和暗示足够强大、足够持久就可以。“卡片法”和“镜子技术”再加上恰当的确证,还是这些方法,在这里同样行之有效。

信念是奇迹的创造者

近年来,人们对通灵现象和心灵感应的兴趣又浓厚起来,这起因于许多院校和大学进行的实验和调查,而杜克大学在J·B·莱因博士领导下进行的实验和研究尤其值得关注。当然,以精神至上者自居的约瑟夫·杜宁格也曾以其所谓的“思想投射”和“心理解读”技能,为引起人们对该科学广泛探讨作出了贡献。

美英两国“精神研究”方面的记载中,到处都有通灵、超自然以及类似现象的典型事例,不过,许多人却无视已经出版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对存在通灵现象的说法不屑一顾。

许多人坦陈相信《圣经》,却宣称通灵及类似现象在现时代不可能出现。这真让我感到非常诧异。

尽管人们总体持怀疑态度,但世界最伟大的一些科学思想家却说过,通灵现象不仅可能,而且还是一种能力,多数人在认识它之后可以拿来使用。除美英两国“精神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莱因博士发表的研究结果之外,还有无数古老的、新出的书籍介绍这门学科。众所周知的书籍中,有厄普顿·辛克莱尔写的《大脑电波》、著名纽约传教士查尔斯·弗朗西斯·波特博士写的《超越意识》、哈罗德·赫尔曼和著名探险家休伯特·威尔金斯先生合著的《思维空间传导》、编辑兼出版商艾林·加勒特写的《心灵感应》,以及巴黎国际超自然现象研究所所长雷内·沃科利尔写的《实验通灵》。

杜克大学莱因博士的实验成果首次公布时,许多人冲进出版社,指责这些现象纯属偶然,还说将大量时间和金钱浪费在证明并不存在的通灵现象上。然而,在杜克大学和其他一些名牌大学,实验仍在继续进行。我经常想,为什么许多持反对意见的所谓科学研究人员不试着证明通灵现象存在,而只是证明它不存在?但是,我在这里同样认为,信念是奇迹的创造者,而莱因博士自己在介绍“超感知觉”的书中所说的话也部分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一旦实验者领悟了“事物之精神”,必定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当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传递与接收感应的能力便会减弱。换言之,当满怀热情、自发地产生兴趣,并相信通灵现象可以做到时,就真的能应验心灵感应。但是,如果在随后某天把学生们叫回来,让他们继续在学习过程中做实验,由于热情减退,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也许许多读者朋友会想起1946年8月25日发表于《美国人周刊》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题为“论人有灵魂的科学证据”,作者为J·B·莱因博士。考虑到他的解释与本书主题直接相关,我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此近乎完整地引用此文。

自然科学对于灵魂是怎样解释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自然会求助于心理学,因为心理学几乎就是“灵魂科学”。但是,这里有一点令人惊讶,因为我们发现,关于人的灵魂的理论,其实是从心理学图书和讲稿中得来的。

如果某人谈及思维本身就像谈论某种与大脑不相干的东西一样,那么多数心理学家甚至会大度地一笑置之。根据当前流行的观点,万物都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不存在非物质的、精神的东西,灵魂也不例外,因此根本不存在灵魂。这种观点应该像纯粹的迷信一样被我们抛弃。

如果他们像一直所做的那样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物质原则应该能解释一切被我们称为“精神”的东西。

然而,有时候发生的一些事却与人们所持的这种物质观点格格不入。比如说,一个人可能梦见某位朋友或亲人去世,并从噩梦中醒来。尽管梦中人也许远在千里之外,这种可怕的画面事后却果真应验,去世的时间也和梦中差不多。

所有这些现象最奇怪的特点是,某些例子中,想象的事件可能要等到做梦后数小时或数天后才会发生;然而现实可能与设想的一模一样,甚至连具体细节也完全相同。

多年前,有位企业家告诉我,他只是在内心反复对来访者说:“你该走了,现在就走吧,现在就走。”就能把那些老是浪费他时间的人打发走。来访者可能很快显得坐立不安、焦急地看表,或者从椅子上站起来拿自己的帽子,很快便会走出去。

当访客在你家里过分逗留时,你也可以取得同样效果。当你觉得该催他们走的时候,只用对自己说:“回家吧,回家吧,回家吧!”你将发现,他们环顾四周找钟表,并说:“我想我们该走了。”

几年前,我的办公室在一幢大型办公楼的二层。随后几年,我工作的公司搬到了第十层。走进电梯时,我经常对电梯操作员说“请按第十层”,然后立即开始想第二层以及在第二层工作的各种情景。如此多次,我发现电梯操作员(他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曾在第二层工作)有时会将电梯停在第二层,然后回过头看我。

1945年4月,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博士在广播节目中讲述了有史以来最不同寻常的一次“巧合”。他讲述了一位美国曲作家的故事。这位作家在刚刚发表一首歌曲作品后发现,就在不久前,德国已经有人谱写同一首歌曲,而且丝毫不差。两首作品从头到尾一模一样,这一点使这个故事与已经报道的其他例子相比更显不寻常(在那些例子中,相距遥远的人同时产生同一想法)。本书快要动笔时,这位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作家向西部一家出版社交了一篇文章,却只收到编辑的一张便条,上面说他们刚刚从另一位住在东海岸的作家那里,收到含有相同素材的另一篇文章。以利沙·格雷说,他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同时产生了发明电话的念头。这些独立存在而又同时想起的发明,在作家、发明家、化学家、工程师以及作曲家当中经常出现。

就在准备本书期间,我想起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扩充,而出版顾问和我自己在得知我们几乎同一时间都想这样做时,不禁大吃一惊。我们不仅想法相似,而且几乎在同时想起用同一些人名。前些日子,出版商提出扩充文稿的建议。当从事这项研究工作一个星期时,我收到顾问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已经就我文稿的某些内容向出版商提出建议,而他提出的建议恰恰是我正在做的!经过核实发现,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产生了相同的想法。当然,究竟是那位远在纽约的顾问领悟了我的想法,还是我领悟了他的想法,这一点已经无从考证。我只是指出这一事实罢了。

同类推荐
  • 有一种人生叫快乐

    有一种人生叫快乐

    个人追求快乐,对大多数人而言似乎不是问题,是人都会追求快乐。但是也不尽然。确实有些人不懂得享受快乐。比如跟别人生气,这就是减少自己的快乐而于事无补。更不必说许多人只图一时享受做出后悔的事来。结果是自己一生的快乐总量的损失。寻求快乐是一门大学问,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讲怎样得到快乐,只是叫人怎样多赚钱,似乎钱就等于快乐。从小学教写字算数,到大学教一门专业,都是围绕着赚钱。可是钱确实不等于快乐,而最重要怎样快乐的事从来没有人教过。老师本人就不知道怎样得到快乐,恐怕连想都没想过。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快乐不快乐,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也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
  • 找准自己的位置(精装)

    找准自己的位置(精装)

    你还在苦苦寻找你的人生坐标吗?你还在事业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吗?希腊德尔斐神庙里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光大自己,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认识自己并不容易,但并不是无据可考,本书就是作者对个人择业、忠于职守对自己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生动而有趣的论述。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观念》之后的又一力作,是老板和员工不可多得的必读书。
  • 卡耐基职场说话行为艺术

    卡耐基职场说话行为艺术

    如何说服你的上司,如何统御你的下属?本书运用卡耐基的心理战术、哲学和理念,教你善用语言的魔术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
  • 花间一枝禅

    花间一枝禅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的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书穿末世之抱紧主大腿

    书穿末世之抱紧主大腿

    美男招招手,小米抖三抖。不是太妖娆就是受不了,如何是好?答曰:推到,推到!谷小米用自己的血泪史告诉嫩们,小说里都是骗人哒!对面那个,你表在过靠来鸟!长的帅也不能欺负人捏!
  • 夜空没有星星了

    夜空没有星星了

    想起家,多数人的记忆中都是温暖的港湾、归宿。在主人公的眼中家不过就是一个居住吃饭的地方,她出生在一个暴力又冷血的家庭之中,在她的记忆里都是虐打、饥饿、寒冷,偶尔的温暖也不光就是内心的愧疚。本文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电影世界里的快递员

    电影世界里的快递员

    主世界类赛博朋克,任务世界科幻电影为主,已经历美国队长1、特种部队、冬兵起源(融合原创)、地狱男爵、明日边缘、寄生兽、超凡蜘蛛侠、金刚骷髅岛、环太平洋、毒液—致命守护者、雷神、复仇者联盟、阿丽塔战斗天使、变形金刚、诸神之怒……第一次写书,前两个故事槽点多一些,后续改变了很多,一百来万字了还这个成绩也没啥念想了,大家看个开心,留个票给个好评,感谢啦。也许看下去会发现是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 青果之痛

    青果之痛

    青葱年华,那也是你我的经历与疼痛,你还在他的身边吗?
  • 至尊灵狐

    至尊灵狐

    盘古开天后,自知不久于世,随以一指幻化为一只白狐,并辅以精血,再经过盘古九九八十一天的改造,铸就可镇压世间一切邪魔的第一代至尊白狐,盘古离世后,第一代至尊白狐秉承盘古遗志,开枝散叶,守护人间。
  • 后文明时代的银白锋芒

    后文明时代的银白锋芒

    当能源之光落下西边的山头,夜空之中便会出现一座插着巨剑的浮岛“耀”,借用不朽能源恰到好处的余光,反射出一片银白锋芒。后文明时代,有酒和江湖,有剑和武夫,有科技和不朽的能源,有机甲和钢铁般的战士。
  • 小子好坏

    小子好坏

    哪个是高富帅?什么,刚刚被我胖揍了一顿那个就是?那校花呢?什么,刚刚向我表白那个?你说的什么帮的大哥又是哪个?不会吧,就我刚收那个小弟?初入社会的深山少年凌风,本想混个学业文凭安然混完一辈子,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代枭雄。新一代男神的标准是,耍的了贱卖得了萌,装得了傻拍得起逗比!且看凌风如何纵横都市笑看风云!凌风:“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一不小心就当了老大,一不小心就泡到了校花,一不小心就。。。。。。唉!”
  •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

    本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的整体概况、资本管理、负债业务、现金与短期借贷及长期投资业务、贷款业务、表外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狡独

    狡独

    「娱乐圈快穿类」「未来狗血类」「快穿末日类」「不算无限流类」暂定这几个世界——
  • 魔女修仙实录

    魔女修仙实录

    一朝醒来,却发现自己身陷泥潭,梦然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