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女儿主动与老师沟通
女儿如果不主动与老师沟通,她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会成为缠绕自己的困惑。只有老师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取得进步的最好途径。有些孩子不喜欢某一科老师,于是就不愿意上他的课,作业不愿意写,上课不听讲,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孩子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2
教女儿学会尊重老师
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知识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才、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因此,父母要教女儿学会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礼貌地打招呼。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违反纪律,把老师留的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
3
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孩子,父母要教女儿保持理智的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要委婉,时机要适当。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做学生的应该把他们置于长者的位置,照顾到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
教女儿勇于承认错误
有的女孩明知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却拒不认错,与老师的关系搞得很紧张。
这时父母要教育她,错了就是错了,要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不会因为谁有一次上课讲话,有一次违反了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
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而且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女儿一生受益。
教育箴言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孩子到了青春期,异性相吸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父母正确地引导女儿,与异性交往就会给女儿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不论男孩女孩都要经历青春期,一个人的成长与青春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有重要关系,青春期对一个人理想、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等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女孩的青春期教育。
每个父母大概都还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经常和男孩一块做游戏,手拉手一起上学,两小无猜,不分彼此。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女儿对那些男孩忽然感到陌生起来,原来女儿的身体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因为身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青春期,她的心理也有了许多变化,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有位初二的女孩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焦急地说:“我在初一时,看到男孩就厌烦,到了初二忽然变得想和男孩说话了。有时看到男孩过来,就不自觉地迎上去,喜笑颜开地打招呼。在学习活动中有男孩在场才觉得有劲,和男孩一起做事,总想显示自己,以引起男孩的注意。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作风不正派,或者人们常说的坏女孩呢?我很害怕。”
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女孩并非什么作风不正派,更不是坏女孩。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好奇、有好感、想接近,是正常现象,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没有这种表现反而不正常了。
因此父母对于女儿和异性同学的交往,不必“草木皆兵”,不必害怕女儿早恋就禁止女儿和异性来往,而且过激的举措还容易引起女儿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孩子的交往往往是纯洁和凭直觉的,父母应该尊重和鼓励,让女儿参与自然的、集体的异性交往。
异性相吸是人的自然本能,如果正确对待,异性效应对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许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智力方面。男孩女孩在智力类型上是有差别的。而男孩女孩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并提高彼此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个性方面。如果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孩子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而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会使孩子的个性更加丰富。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意志也更加坚强。
最后,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与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找不到的。这是由于两性在情感特点上存在差异,女孩的情感比较细腻,富于同情心,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孩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孩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得到安慰。而男孩情感外露、奔放、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孩的哀愁和疑虑。
可以说男孩女孩的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又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但是毕竟“男女有别”,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有的孩子拘谨、畏缩,而有的孩子又过分热情,显得轻浮不庄重。因此,我们还要教育女儿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1
教女儿要自然交往
父母要教育女儿,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2
教女儿要广泛交往
父母平时就要教育女儿避免与男同学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而广泛接触,既有利于女儿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还有利于女儿辨别异性。
3
教女儿不要过分随便
父母要告诉女儿,男女间交往过分拘谨固然令人生厌,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避免。
4
教女儿交往关系疏而不远
告诉女儿与异性交往的关系要疏而不远,把握好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更要极力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教育箴言
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是青春,只有理智地驾驶情感之舟,才不会迷失在岁月的滩头,我们要教女儿掌好生命之舵,顺利地到达成熟的彼岸,让青春的花开得更璀璨,让青春的天空没有阴霾。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女孩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及工作。
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但有些女孩害怕见生人,甚至和熟人讲话时也会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去。有时还会口齿不清、说话语无伦次、不敢抬头看人。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这些女孩常常被某些家长误认为乖巧、听话、不张扬。其实,这些女孩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是其自卑的外部表现。
而且这样的女孩,在学习与生活中会经常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过错而遭到大人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于是女孩心里便产生恐惧,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她们甚至认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一位正在读初中的女孩,不敢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发言,如果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躲不开,她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对上台发言,用她的话说:“还不如把我杀了。”
而另一位女孩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念,也经常获奖,这时,往往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可是她却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害羞。上课时她最怕老师提问了,几乎不敢抬头看老师,更不敢举手发言,虽然她知道答案,但一站起来就紧张,说话就像蚊子哼哼。
有一次,新来的班主任听说她作文写得好,就让她写星期一大会上演讲的材料,并让她在大会上演讲。女孩连连推辞,可老师却说这是对她最好的锻炼,机会难得,要好好把握。结果星期一,女孩硬着头皮走上主席台,她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可拿着稿纸的手却在不停地抖,心也快速地跳个不停,说话的声音都在发颤,通过话筒传到外边就像哭一样……女孩开始出汗、脸红、喉咙发干,恨不得立刻念完稿子,然后迅速逃走。
社交恐惧通常起源于孩子时期。
有社交恐惧的孩子常常拒绝与他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同时也危害着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发现,社交恐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能够损伤人的心理功能。
社交恐惧的原因主要是社交动机。如果女孩的社交动机是希望在别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她的恐惧就会明显;社交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交技能的缺乏。一些父母和教师仅注意女孩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女孩社交技能的培养。再者,现在的女孩几乎都是独苗,缺乏同龄伙伴的校外接触,长大之后,很容易养成依赖、害羞、胆怯、孤僻的个性。社交恐惧者几乎都是年轻人,一般在12~16岁出现,中年后渐减至消失。
此外,内向的女孩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而女孩患了社交恐惧症,就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她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警惕女儿的社交恐惧。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防止女儿患上“社交恐惧”呢?
1
消除女儿的自卑
父母要让女儿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好处。父母要告诉女儿,她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有很多优点是别人所不及的,所以,没有必要贬低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行,那就无所不能,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2
改善女儿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是较内向的人,父母应注意锻炼和改善女儿的性格。可以多鼓励女儿参加体育、文娱以及社会公益活动,让女儿尝试主动与同伴、陌生人交往,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3
教女儿学习社交知识
我们尽管都知道人生活在世上社交意义重大,但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艺术等却从没有教给女儿。所以父母应全面地教女儿学习有关社交的知识,让她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社交恐惧是有好处的。
4
对女儿进行脱敏疗法
先用轻微较弱的刺激对女儿进行刺激,然后再逐渐增强,使女儿逐渐适应,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矫正行为失常的目的。父母可以引导女儿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戚朋友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脱敏,通过表扬、奖励,使这一结果得到巩固。
教育箴言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与他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