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上的困惑会让人迷失自己,变得不安、变得焦虑,变得狂躁,感到疲惫和麻痹,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来进行逃避,让自己无法再勇敢而自信地面对一切。只有走出困惑,才能拨开迷雾,找到自己。
我总是不相信我的朋友、家人,甚至不相信周围的一切,总是处于一种恐惧之中,对一切都觉得缺乏安全感。因此,我很小心地做事、交友,但是结果却不如我所愿。这是为什么呢?
心灵故事
小芸和她的男朋友是大学同学,感情一直都很好。但是毕业后因为两个人的工作单位不在同一个城市,只有节假日两人才能相见一次,每次与男友分别之后小芸都会感到心情急躁,内心特别的不安。尤其是男友几天不给她电话,或者有点什么反常时,她更会感觉不安。
与男友的分别总是让小芸郁郁寡欢,对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晚上自己睡觉总会害怕,白天工作也无法集中精力,更不想与他人交往,因为她怕别人看出自己的不安,说自己心理上有问题。
小芸并不是不相信自己的男友,可是她就是难以消除心中这种不安的情绪,她自己也很困惑,不知道应该怎样调节。
专家解析
安全感是人生存的必然心理需求,也是人在世上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人们专心做事的根本前提。安全感作为一种基本生存心理需要,它来自于人对一种环境或者一个对象的认同。我们要从心理上接纳这种环境和对方,而且还能够从对方身上获得一种认同和满足感。
每个人是否能够踏实做事与这种安全感关系密切,上例中的小芸,就是因为与恋人的离别才造成的不安情绪。其实,小云的这种不安,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担忧,更是对他们爱情的担忧,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觉察到最原始的安全感,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心理与生活当中。安全感作为一种原始的内在驱动力,它让我们本能地去躲避危险,如我们看到一条蛇的时候,就会立即跳开,本能地心生胆怯,发出尖叫。
李子勋认为,原始的安全感我们是意识不到的,而能意识到的安全感已经经过一定内心的修饰,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安全感,它受到价值观、信仰等影响,如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者我们的信仰受到打击的时候,内心就会出现焦虑和不安,这种不安让我们处于一种担忧之中,会感到有一种威胁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不敢向前迈步,我们的精神也受到一定的摧残。而当精神受到打击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
安全感来源于我们对文化的认同,不安全也是由既认的文化所构建的,即你选定的文化氛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是个体安全与否的决定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要追寻主流文化,当我们的追求与主流社会不同的时候,内心会出现不安,这时身体也会出现异样,工作和生活已经没有了以往的乐趣,失去了做事情的激情,主观激发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引发了我们的意识冲突,导致对环境不适应,就会觉得处在一种没有安全的环境中。
安全感是人生存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抛开不安,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情绪调节
尽管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生活中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变数,让人难以把握,进而让人们心生担心与不安。可以说,不安的情绪是大多数人都曾体验过或正在体验的一种情绪。
那么,怎样来调节内心的不安情绪呢?
1.放宽心态
安全感来源人的心理需求,被文化修饰了的安全更多的是人的欲望不能满足而带来的失望。所以,我们应该放宽自己的心态,自己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对事情的发展结果不必刻意去追求,要能够放宽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这样,就会找回安全感。
2.建立信任感
安全是建立在信任感之上的,因此,要先建立自己的信任感。既然决定了与某人交友,就应该对对方有充分的信任。在没有足够的根据之前不去随便起疑心,这样既不会影响自己平静的心情,也有利于友谊的保持。要试着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想着这个人是友好的,是值得信任的。然后试着和环境建立一种信任感,如此,安全感就会大大地增强。
3.适当转移注意力
要明白徒然的心有不安对事情的解决起不到任何的帮助,反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所以,当某一件事或者是某一个人使你不能够安心正常工作或学习的时候,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使自己心生不安的环境或原因转移开来或者暂时忘记。这样对逐渐转变不安情绪也是有好处的。
4.大胆尝试
不要害怕做不好事情,更不要害怕你所做的事情本身,因为使你害怕、不安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你的内心,所以,要学着放心大胆地去做,大胆地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只不过是事情没有做得那么完美罢了,大不了再来一次。请相信,天是塌不下来的。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许多中国人的意识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重要?于是就为着别人口里那一句半句的赞扬,而劳累自己、委屈自己,有时候实在是心力交瘁。
心灵故事
在旁人看来,小敏是个幸福的女人,家庭和睦,工作优秀,真可谓是家庭、工作两不误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敏都在这种幸福光环的笼罩下努力着,无论是在单位里还是回到家,她都小心谨慎,怕工作上会出什么差错。怕和家人发生什么冲突。为了营造一种表面的和谐,她费尽了心力。
有时候实在是太忙太累了,小敏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了,她很想给自己放假,让自己彻底的修整一下,可是想到别人的议论和猜疑她又会不知可否。
专家解析
一个人的生活动力来源于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和自己内心的期盼。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肯定,能增强自己做事情的信心,增加自己做事情的热情;自己内心的期望是前进的原动力,二者有机结合更能使自己的生活美满。
外界的影响是能让自己充满动力,但是也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人都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当别人对你的印象已经十分美好的时候,你就要维持这种形象。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你要拼命地做出别人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不能打折。其实,你就会感觉很累,觉得应付不过来,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有时,我们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实际上是想让自己的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把生活想象得很美好,就会按照自己心中美好的生活去奋斗,将内心需要得到的满足添加到生活的动力之中,样样都想像自己内心的需求一样,一切都想要按照自己内心设计的一样完美。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想要面面都达到完美,就会感到很累,想放弃,但又觉得舍不得,就会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
所以,在获得内心驱动力的基础上,接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松自己。能赢得别人真诚的赞美固然是好,但是为了这些若有似无的赞叹而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实在是划不来。人活得要真诚、要坦然,要知道你的生活只能由你主宰旁观者的三言两语不过是随口一说。
情绪调节
生活中的压力无所不在,工作、家庭、朋友,如何才能各方面兼顾,掌握一些调节方法能够祝你成功。
1.不要成为赞赏的傀儡
生活是自己的,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不要成为赞赏的傀儡。对别人的赞赏要心存感激,但是,要对别人的评价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如果自己做不到的话,也不要勉强自己,顺其自然。
2.生活是有缺陷的
不要对生活抱着太完美的思想,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只要能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自己的日子过得如何只有自己的心理是最清楚的,要想面面俱到确实不易,把关键的事情处理好相信他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3.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
当自己不想做得那么完美的时候,完全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想放松的时候就放松,别别扭扭总是不如率意人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不要总是时刻维护自己的形象,生活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职场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恨不得一刻不停。国内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4%的人表示经常加班,每天加班超过2小时的更多,达到了78%。可以说,现实的人是身心疲惫。
心灵故事
魏安是姐妹们羡慕的对象,家庭条件殷实,父母都是高干,大学未毕业父母就给她在事业单位找好了工作。从她自身条件来说,她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并且很有能力,她不想让父母参与自己工作的事,于是,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企上班,待遇相当优厚。感情方面也很稳固,和男友是大学同学,他在一软件公司搞研发,待遇等也是很好的。现在他们虽然还没有结婚,但是感情却是同学中最好的,每次同学聚会时他们总是成双出现,真是让人羡慕啊。
可是工作才刚两年的时间,魏安脸上的笑容就很难见到了,每次见面她总是很疲惫、很憔悴的样子。当大家问起她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时,她总是说“别人上班是朝九晚五,我们却是朝九晚无。“天天泡办公室,家对我的概念就是一张床,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总感觉自己的老板就像资本家一样,总是剥削我们。”
专家解析
现如今,“亚健康”、“过劳死”成了人们常提及的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一项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出现倦怠,主要原因就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
医学研究证明,长时间加班会使人生理上出现血压升高、肠胃不适、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让人产生厌倦情绪,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劳累是现代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体验。快节奏的生活和过重的压力让人们用尽了体力和精力。弥漫性的精力缺乏和能量缺失的感觉伴随着生活的每一秒钟,很多人似乎已经被慢性疲劳淹没殆尽。慢性疲劳在慢慢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磨灭着人们的激情。
疲劳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生活中的一系列外界事件把疲劳贯注在我们身体里,过大的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和大于身体和精神的承受能力,健康成为负数,身体开始出现失衡,这时疲劳就找上门来了。工作压力太大,生活的负担太沉重等,这些都可能促进疲劳的产生。
乔治·泽古莱兹和克里斯蒂·泽古莱兹两位心理专家认为:“制造疲劳的罪魁祸首是你理解和处理生活问题和健康的态度和方法。”他们同时指出,真正解决疲劳感的方式就是找出疲劳的根源,找到生活的平衡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变得轻松和乐观的,因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能够改变自己的想法,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除了生活重负给我们造成的疲劳,认知的扭曲也是导致长期疲劳的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要学会向非理性思维质疑。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就免不了要犯错误。
只有认识到了自己,才能够开始了解产生疲劳的忧虑在哪里,才能够找到根源,把它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这样就能感到自己的忧虑已经被别人分担了一些,疲劳感就会逐渐消失。要舍弃那些过高的欲望。对于想得到的,人们会苦苦追求,所求不得就会感觉到身心劳累。放弃,接受现实,也接受人生是不完美的,在欲望消失的那一刹那,疲劳感也会因此消失。
长期的慢性疲劳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疲劳是有办法对抗的,也是可以消除的。
情绪调节
现如今,加班似乎成了人们的工作常态。然而,在连续的工作压力下,“亚健康”、“过劳死”更成了人们熟悉的字眼,也成为当今人们害怕但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调节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呢?
1.让人生“虚”一点
淡泊名利,逍遥自在,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庄子却能独享内心的宁静,这和“虚”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所以,在繁忙而劳累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之余,我们应该学一点庄子“虚”的思想,让自己也体验一把逍遥自在之感。
2.改正自己的认知
有位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也要学着接受他人,更要承认人是会犯错误的。这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否认人存在的价值。要学会具备李白的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他存在的意义,就有属于他自己的运行轨迹。
3.自我调适
员工也要学会自我调适,要处理好工作和身体的关系,不能仗着年轻,仗着身体好就玩命地干,要考虑到以后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劳动者也要学会扞卫自己的权益。周孝正表示,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该放假就放假,这是每个人的“劳动准则”。“如果勉为其难要加班,那就一定要领取加班费,这是《劳动法》
明文规定的。”
有的人生活过得特别疲惫,不是工作繁重、不是心理压力,而是因为无端地恐惧、不良的预感,这是自信心严重缺乏的表征,有这种心态的人一定要为自己鼓足勇气,勇敢地面对每一天。
心灵故事
阿平是一个内向的柔弱的女孩子,大学期间在同学的介绍下认识一个外省的男孩,他们经常发信息、通电话聊天,阿平觉得这个男孩对她真好,总能哄她开心,很快阿平就陷入了这场恋爱。
即将毕业的那个暑假,阿平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要到男孩所在的城市去找他。可是见到男孩的那一刻阿平傻眼了,这与她所憧憬的是多么地不同啊,男孩并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住在非常简陋的民房里。
更让阿平气愤的是男孩说他并不爱她,更不能养活阿平,让阿平离开他。阿平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火车站,但是她并没有坐上返程的列车,而是在车站附近的宾馆里住下,准备在个陌生的城市里找份工作。
工作是托了朋友找到的,待遇不是很好,阿平开始了一个人在陌生城市的生活,其实她每天都很不开心,总是有不良的预感,甚至晚上睡觉都要放一把水果刀在枕头下面。
在这里虽然是有了一份糊口的工作,可是她对经理助理那种琐碎的工作提不起一点兴致,每天都是很被动的去应付,晚上总是睡不好觉,做恶梦,预想自己在那异乡是如何如何的不幸。
专家解析
害怕是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和即将发生的事的心理解构,它就像一种互相缠绕的心理体验,越是害怕的事情,可能越会出现,即是说害怕会接连不断,形成连锁反应。人经常会处在一种混乱的心理感受中,总是在预感或求证着一些事,由此,产生丰富的心灵现实。如果产生贫困的预感,就会视钱如命,想尽办法拼命挣钱,以此来减弱对贫困的害怕。
再如,对权利和成就的渴望与追逐,即使知道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可还是不能克制自己停止追求,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有些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欢,可还是会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害怕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和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