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学生而言,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考试,还应该关注考后;因为考后的心理调节直接关系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忽视了这些,就很容易引发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心理困惑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再有两个月就该高考了,可是现在学校每周都要举行模拟考试,这整的我整日是提心吊胆,唯恐那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名次靠后,被老师叫家长来谈话,特别是最近的一次考试,进入考场后我竟然紧张的什么都记不得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怎么来调节呢?
专家解析
初三、高三是人生的两大转折点,处在这两个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很大,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就会出现考试焦虑、失眠、厌学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考场上的发挥。所以,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度过最后冲刺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让他们调整好心态,抓好复习,以便中考、高考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青少年考生要知道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都希望的。然而很多时候,考试当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总是让我们惊慌失措。这就需要我们青少年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青少年考生考前的心理调适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考生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的首要条件。目标若定得太高,实现难度就会增大,考生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恐惧感。目标定得太低,又会使情绪松懈,不利于考场发挥。
2.保持适当的动机
在学习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可以促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紧迫感,加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过度紧张,则常常使考生发挥不出正常水平,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习动机过强,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降低。这与人的情绪焦虑、紧张有关。正确的做法就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只有当学习和考试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最高效率。
3.学会自我调适心理
青少年考生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首先,是学会自我放松。可以常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心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试时的紧张情境。开始出现最弱的情境,反复进行,渐渐地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状况下或者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感受到紧张和焦虑。其次,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通过暗示可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意志、感情、爱好乃至能力,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进入考场之前,可反复在心里提醒自己“沉着、冷静”,在这种自我暗示的帮助下心里的杂念自会销声匿迹,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身心得到放松。
4.学会倾诉
当你由于考试而寝食难安,心烦意乱时,不妨将你内心的忧虑说出来,让家人、朋友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能帮助你缓解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另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过后再去解决。绝对不可以郁积在心里,使压抑情绪生根发芽,最终忧虑成病。
高考第一天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体验。有的考生发挥得很好,于是眉飞色舞地夸夸其谈,有的考生发挥得不好,没有答完试卷,于是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成功的喜悦、失误的遗憾,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后面的各门考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呢?
专家解析
高考第一天对考生的心理作用很重要。因为开始两场考试的顺利与否,会影响考生以后两天的考试心情,决定考生临场发挥。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心理素质很差。第一天高考过后,或者是没有答完试卷,或者题目没有解出来,或者因为比对答案而影响了心情,致使在后面的考试中无法正常发挥,甚至场场溃败。因此,第一天考试结束后,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1.考完一门放一门
高考基本上都是先考语文,这是根据人的心理反应来安排的。由于语文很特别,自我感觉考得不好,可成绩一出来却总是很好。这样人的心理分数会与卷面的实际分数出现落差,有时认为写得很糟的作文也会得很高分。语文考试可以说是把考生带入高考状态的第一步,特别需要保持平常心态。因而,第一天高考完了,觉得没有发挥好也不必过分担心,考过了就暂时把它放在一边不去想。一场考不好不代表最终结果,只要把精力放在后面几场上,充分发挥就可以弥补前一场的失误。
如果还是放不下,因知道自己做错了题而不停地责怪自己,那就需要主动找家长和老师帮助,以调整好心态。切莫一个人陷入懊悔中而无法自拔。
2.要对自己抱有信心
考前不押题,考后不对答案。一场考试结束后,不要大家聚在一起查书、翻笔记、对答案。尤其是第一场考试结束后,坚决不能与同学对题、估分,因为语文的分数本身就难以估算,一旦估得不好就会影响下一场考试,甚至是以后几场考试。
相对而言,数学考试更能考验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题目没做完,考生就会失去信心。
实际上,这很正常。考试中难免有的题不会做,有的题做不完,做了一步后又不知往下该如何做等情况。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每一道题目都能轻易做出来。就算是发挥不好也不必太在意,要想到发挥不好的不只你一个人。因此,不论理想与否,都不要灰心丧气,要对自己有信心。
高考第一天结束后,对于周围人们的行为举止和考后议论,要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相信自己会考得比他们都好。
3.适当回顾总结
高考第一天结束后,如果可以的话,适当地做一点儿总结,调整考试心态和考试策略,以准备投入到下一场考试中。考得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自满,高兴过早,以免掉以轻心,在以后的考试中发挥失常。考得不好的同学不要自暴自弃,后面还有好几门呢,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而是要尽力把后面的几门考好,以争取更多的分数,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你可以多听听轻缓的音乐,或者看看电视,以缓解紧张的心情;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你可以做做运动,踢踢球、跑跑步。
注意,不能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时间也不宜过长,10多分钟就好。
一位考生高考过后,她总觉得自己的数学考得很糟糕,一定是“没戏”了。晚上做梦都梦到考不上大学,她觉得实在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此外还有不少的考生和这位女生一样,对自己在考试中的发挥不满意,无端地揣测自己答错了题,一定不能考上如意的大学,为此躲在家里,什么人也不见。请问,考生如何才能做好考后心理的自我调适呢?
专家解析
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后心理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因此,很多潜在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表现出来。
大考过后,由于考生在考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考试时达到紧张的高峰,考后一下子松懈下来,考前有目标、有规律、有依托的生活变得没有目标、没有规律、没有依托;考前对考试的焦虑变成考后对成绩的忧虑……诸多变化投射到考生内心,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种种不适。
以考试成绩分,考生无非三类:一类是非常理想,如愿以偿;另一类是不太理想,但也有学上;还有一类是很糟糕,名落孙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是另一些考得不理想的和榜上无名者。空虚无聊、焦虑紧张、沮丧郁闷、懊悔等负面心理现象都是一时期容易出现的。那么,同学们在考后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
1.不要过分注重结果
对自己极度苛求,对事态过分恐惧,都不是积极健康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应该让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家长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把现在和将来能做好的事情做好。高考结束后,家长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作为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埋怨和责备都是没有意义的。现在需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2.胜不骄
池塘里的水,经年累月沉积之后就成了死水,而流水不腐的根本就在于它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水流。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一次考试的优异成绩并不能代表以后的每一次考试都能保持,在我们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新的知识与技能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我们看到了并前进了,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忽略了,那么失败的悔恨和痛苦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成功和失败之间,永远都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道理我们需要牢牢记住。
3.败不馁
芸芸众生中,寄存过包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然而我们可曾寄存过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件“包裹”,有时还是一件特别沉重的包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失败者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非但没有寄存,反而把失败紧紧背负在身上,在浑然不觉中让失败重压了自己一生。一败涂地、一蹶不振,这样的失败者也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被失败的行李彻底压垮,连站立的勇气都被压成了“碎片”。一地残骸、一地悲伤,想再度崛起却已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4.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
凡是大考过后的考生,都应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目标。只要目标确定了,一步一步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假以时日,目标就会实现。切忌“一叶障目”。因为一个短期目标没有达成,就自暴自弃,影响整个的人生。要知道,任何过程中的小坎坷都会成为一种跨越坎坷走向更大成功的力量,即使是从头再来又怕什么?你们还很年轻,前面还有无数成功的机会在向勇敢者招手。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按平时成绩应该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但高考那几天得了重感冒,考语文的时候正发高烧,结果语文只考了90多分,而正常情况下我可以拿135分的。其他几科也没有正常发挥,导致我最终落榜。近几天父母和我一样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心疼极了。失落的痛苦,失意的烦恼,自信心受到伤害,对未来的迷茫,使我困惑极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析
高考“发榜”结果只有两种,一些人“金榜题名”,一些人“名落孙山”。金榜题名者固然喜不自禁,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可谓一身轻松。但落榜者“名落孙山”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痛。自卑、后悔、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几乎把他们逼向绝望,甚至死亡。大致归类,落榜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心理。
“名落孙山”的失宠心理。在长期的升学竞争中,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府,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对学生是宠爱有加。在学校里,老师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考大学的希望苗子来培养,关怀备至。然而,经过高考,有些学生落榜了。家长失望了,老师失望了。自然就会冷淡一些,这使落榜生的心里充满了失宠感。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内疚心理。然而高考落榜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疲惫与失望的面容时,感到非常的愧疚,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并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无法自拔。高考落榜几乎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次难以承受的失败和挫折。高考落榜生要怎样才能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呢?
1.落榜生要勇敢地承认落榜
不要因为落榜了而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和理由来怨人怨己,而是要坦然接受现实。一定要清楚落榜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想一想现在该如何做。要知道“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2.自我安慰
落榜已成现实,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沉湎于幻想和懊悔之中。其实,考上理想的学校并非是学生成才的唯一出路。因此,只要自己竭力奋斗过、争取过,即使落榜,也同样是一段充实而绚丽的人生记忆。
3.调适心情
适当宣泄落榜以来的低落情绪,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困惑的心情,减轻精神压力。可与长者或知己倾吐心中的不快,把积压在心中的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使不良情绪得以渲泄;还可从事自己所喜好的书法、音乐、写作、集邮、舞蹈、体育等活动,使精神得以放松;也可去外地旅游或走亲访友,使坏心情在环境的变换中得以好转。
4.放宽视野
韩寒说过:“不一定上大学才能够深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写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们都是在遭受重大挫折后才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
落榜不等于失败,上大学也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调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有突出贡献的400名科技人员中,没有上过大学而靠自学成才者占54%。事实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工作出状元。只要你振作起来,只要你永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要始终记得住这句话:“在人生的舞台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高考终于结束了,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可这两天总睡不着,不是担心成绩不好,就是担心填不好志愿,经常发脾气。”很多考生在考后一段时间这样说。
他们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不停地上网、核对答案、计算分数,结果心情越来越糟,甚至发展为焦虑、抑郁。请问,考生应该如何缓解考后焦虑?
专家解析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不知不觉地又陷入了“心理高考”之中——整日为未来忧心忡忡,出现不同程度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等现象。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学生患了“考后焦虑症”。
高考后,学生首先要估分。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非常复杂,分数估低了,会灰心丧气;估高了,感到没有把握,害怕实际分数和所估分数不相符,在别人面前丢面子。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翻来覆去地琢磨,很容易产生焦虑。此时考生表现出来的烦心实质上是“心火”,“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等分数出来后,他们的紧张情绪才能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