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四:装糊涂是聪明领导的处事法宝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由糊涂变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作为领导,故意糊涂一点,并不是真糊涂,而是一种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糊涂一点,不是对人间世事不闻不问、麻木不仁,而是大智若愚、宽容大度。然而,领导者的难得糊涂不是浑浑噩噩,而是冷处理艺术中的巧妙手段。作为一位领导要懂一点糊涂学,这样不仅易与同僚相处,而且还便于自己领导的团体更具亲和力。所以说,装糊涂是聪明领导的处世法宝,领导要学会装糊涂。
张文斌是某广告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的手下有四女二男六名下属。张经理是那种性格上比较严肃、不苟言笑的类型,所以对下属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于是,张经理与下属的接触除了工作上的需要,其他的来往就很少。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文斌开始对下属李利红变得关心起来。对于她工作上的疑问自不必说,每次都会给予耐心而详尽的解答。张文斌的这种做法,让其他下属感觉很不自然,因为这位上司对他们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
再往后,张文斌似乎对李利红更加关心了,经常主动找出一些问题,去找她沟通,帮她解决,每次都要在会议室交流很长时间。有时候,下班后其他的同事都走了,他们俩还在探讨工作上的问题。
张文斌对李利红的过度关照,和他在对待其他下属时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这让其他下属开始感觉不满了,而且渐渐出现了一些流言蜚语,像“人长得漂亮就是不一样,能够得到特别关照!”“人家是经理眼里的大红人,咱就不要奢望了!”等等之类的。发展到这种地步,就连公司高层领导都知道了,于是就在私下警告张文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可以说,张文斌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可能是李利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实比较多。然而,作为经理的张文斌,也可能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指导与帮助让李利红尽快成长起来。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结果却与他的预想背道而驰。其实,他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他对待下属的反差太大了,对其他人都冷淡,唯独对李利红关怀有加,这让人如何不去生疑?到了这个时候,即使张文斌对个别下属的关怀是真正出于好意,也是有口难辩,说不清了。
潜规则一:上司绝不能太亲近下属
对于每个上司来说,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不只是对个别下属的关怀上,他们甚至对所有的下属都给予了过多的关心。在这些上司看来,对员工的关心越多越好。这些上司往往不像一个领导,而是更像“保姆”。对于下属,他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睡,甚至还会忙着给人家介绍异性朋友。这样做是负责任吗?物极必反,过度的关怀还不如不关怀。因为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们不希望上司知道他工作以外的生活,上司的过分关心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说,上司绝对不能太亲近下属,但也不要太疏远下属。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做得更好!
潜规则二:把下属当成一家人,麻烦会更多
上司想把所有的员工都当成一家人,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与员工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往往不利于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带来很多不易解决的难题。比如,你有一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员工的耳中,如果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行的决定而帮助你。如果他不是个晓事理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就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你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工作也无法开展。不收回,将会使你与这位下属的关系恶化,也许他会认为你是一个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所以说,与下属的关系过于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麻烦,导致领导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进而影响领导形象。因此,这就需要上司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
潜规则三:亲此疏彼,矛盾和困难会更多
在职场上,上司应该按照一定原则指导相互来往,这样就有助于加深上下级之间的理解,有助于确定上下级之间的正常而平等的关系。事实证明:企业领导如果过分注重没有原则的交往,往往就会导致庸俗的交往泛滥,这样就会形成亲疏远近,给领导工作带来许多矛盾和困难。所以,上司不可用交往代替原则,在原则上丧失自己领导的形象。
如果你想在职场上避免失败,就必须始终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不能太长,太长就会产生隔阂;但也不能太短,太短则如同纵容下属胡作非为。有时候,这种亲密距离就会产生亲此疏彼的现象,往往也会造成其他同事的误解,进而给自己或亲密者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困难。所以,职场潜规则告诉我们,亲近下属可以,但亲密绝对不行。
有一公司急需招聘一名业务员,向各个单位的领导推销纪念册。起初,前来应聘的人很多,但最终只有三名优秀人员入围。于是,公司领导决定:让这三个人同时去推销纪念册,三天为限,推销得多的人自然就会被聘用。
由于考虑到公司的形象,人事部经理特意把三人中的王鸣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小王,其实我觉得你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他们俩强,但是你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说话的时候爱打官腔,这样会让人反感,更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
很快,三天的时限就到了,结果也出来了。王鸣推销出去的纪念册最多,竟然是另外两个人推销出去的几倍。人事部经理在将聘用合同书交给王鸣时,握着他的手,对他说道:“祝贺你,现在正式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了。那天我再三提醒你改掉说话打官腔的毛病,看来你是记住了。”
王鸣看了看人事部经理,对他说:“经理,你想不想听我说实话?”人事部经理说:“有什么就说吧。”王鸣说:“不瞒你说,这三天我出去推销纪念册,靠的就是打官腔。”“什么?”看着人事部经理惊讶的表情,王鸣继续说道:“你想嘛,我去推销的对象全是当官的,早就习惯了在官腔中生存,只有打官腔才能把他们镇住,让他们觉得我在公司一定是个说得起话的人物……”
潜规则一:打官腔,有时也得会
在职场上,一味地作“小人”并不能为自己赢得好的前途,必要的时候,你也要会打官腔。就像事例中的王鸣,虽然他满口都是官腔,但是在对付那些生活在官场上的领导的,打官腔为他赢得了一次就业的机会。一个领导要想得到下属员工的信任,赢得更大的威信,就要会打官腔,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镇住。
与不同的下属打交道,就要会用不同的官腔,而官腔往往在关键的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官腔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将最终的决定向对方传达,如果像扫机关枪一样,就达不到预想的结果。恰恰相反,官腔要语速放慢,声调要轻,以便让下属屏声静气地听从你的指示。只有这样,领导打的官腔才能达到预料的效果。
潜规则二:官腔可以帮你树起威信
大多数人认为,官腔就是嗯啊哼之类的空洞语言,没有实际的意义。实则不然,官腔打得高明,三言两语,不露痕迹,就可以把你本应该要办的事情推诿得一干二净,还可以把难缠之人打发掉。而对于职场来说,上司就应该打打官腔,将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推脱掉,可以腾出时间做些有利于公司的事情,也可以用官腔打发掉那些难缠的人,进而可以息事宁人,有利于团队的团结。有时候,巧打官腔更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始终都有根深蒂固的官场情结。所以,作为领导,有时候你可以打一下官腔,这可以帮你在下属面前树立更高的威信!
潜规则三:职场中,领导也要学会打官腔
一个领导不会打官腔,就很难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难镇住底下的员工。
官腔要是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会议上做起报告来,出口成章,“几个问题”“若干要求”,如滔滔江水,如病后抽丝,从而让你的下属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职场上,打的每一句官腔都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是废话也是伟大的废话。一个会时而打打官腔的领导,不仅能得到员工的拥戴,而且还会使自己的威信大大提高!
潜规则四:打官腔并不是不可取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打官腔都非常讨厌,并认为这是封建思想残留下来的腐化产物。官场上的那一套对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而且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人们都十分痛恨打官腔。但是,在职场上,有时候打官腔并不是不可取,因为官腔总能给人一种气势,让人不得不服从工作上的指示,进而可以树立领导的威信,团队凝聚力也会在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里,官腔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以权压人,以势凌人,而是起到一种团队的协作效能。有人说,职场如官场。一个领导不会偶尔打打官腔,就不可能树立起很高的威信,也不可能带领团队走向更好地发展。所以,打官腔在职场上有时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志刚在一家外企公司做宣传秘书。有一天,他的直属主管——项目经理王鹏找到他,并安排他为公司新产品写一个宣传策划方案。
经大家一番讨论,宣传策划方案初步拟订。这时,项目经理安排刘志刚负责完善这个策划方案。李刚加班加点,终于按项目经理的要求完成了方案。可是,让李刚没想到的是,当他把策划方案交到总经理那里审批时,总经理却大为恼火,狠狠地批了刘志刚一通。
刘志刚觉得很委屈,急忙辩解道,“这方案是小组所有人讨论的结果。而且项目经理也赞同,这个策划案60%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总经理竟然当着刘志刚的面叫来了项目经理,并责问道:“听说这都是你的想法?你认为这种能叫‘方案’吗?值得你们那么多人来集体策划吗?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
走出主管领导的办公室,还没等刘志刚从上级主管的痛骂中回过神儿来,项目经理王鹏又狠批了他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少往总经理办公室跑,说话前应该动动你那脑子。
在受到两位上级批评的刘志刚,连续几天情绪都十分低落,一点工作的兴趣都没有。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工作。最终,这个宣传策划方案没有按期完成,公司也受到了不少的损失。
潜规则一:批评下属,要留点面子
圣经上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当出现问题时,上司领导要时时想到给下属保留面子。像事例中的上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却没有考虑到是不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的场面,也不会使公司受到损失。
在工作中,作为公司的成员,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起来。但是,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在此时,作为上司领导要想让下属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就要给下属留点面子,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潜规则二:面对错误,上司要学会宽容
很多时候,下属犯了错误,领导者都会严词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领导管理者的威严。其实,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错误,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员工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务中,我们要学会宽容下属的错误。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在批评的同时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绩,以激励其进取,并避免伤害其自尊和自信。一个懂得如何顾全部下面子的管理者不仅会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还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拥戴。
潜规则三:不要总盯住“失误”不放
有些领导见不得下属的缺点或失误,那么他的精力就放在如何防范下属的失误上面,而不是放在如何发挥下属的长处上面。像这样的领导整天只会同下属的缺点战斗,进而忘记了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员工的长处。
如果领导总盯住下属的缺点或失误不放,就会使下属失去自己的面子。这种领导是问题领导,因为在这种领导的手下工作,员工几乎听不到表扬,听到的只是批评。在职场上较为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领导来找绝对没有好事情。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都受到严重打击,整个组织也会死气沉沉,缺乏创造性。作为领导要让组织充满活力,让员工拥有主人翁精神,充满创造力,领导就必须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下属的长处。
潜规则四:批评,一定要适度
当下属犯了错误,上司批评下属还是要有的。但是,对于批评一定要适度,而且还要讲究批评的技巧。下属没做好,有的中层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会使下属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再到反感讨厌。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的出现,作为上司就应坚持对下属“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再次批评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下属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会随之减低。所以,上司批评下属要把握住一个“度”,只有这个“度”把握好了,才能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张乐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之前,他的公司业绩不是太好。有一次,他在与朋友聊天时,听到老板也需要时不时地拍下属的马屁,才能更好地鼓励下属为其卖命地工作。为了公司的业绩,张乐决定试一下这个方法。一次,有个重要的客户要他们策划一个广告方案,而且,这个策划非常重要,他们也要的特别急。于是,张乐就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杨芊芊。杨芊芊是公司里策划部的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