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96800000014

第14章 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的历史资源:(2)

科举考试的激励和儒家经典的浸润,强化了读书人修身治国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科举人才一般具有积极入世的文化精神和通达的人生观,成为维系伦理教化、调节社会矛盾的主导力量。每当社会变革和民族危难之际,这些士人勇于担当,在逆境中顽强抗争。唐代颜真卿为维护国家统一,以74岁之高龄,孤身劝降藩镇叛将李希烈。北宋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范仲淹传》。南宋状元文天祥,义不从元,狱中写下《正气歌》。

明清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和专制政治的加强,科举出身者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发生种种变异,社会生活中出现范进式的人物。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读书人出污泥而不染,保持民族气节和正直的做人品格。晚清一批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学者,如林则徐、沈葆桢、蔡元培、张謇、沈钧儒等,均出身进士,就是典型代表。

(二)培养治国理政的通才

就中文字义而言,“通”者,具有贯通、通顺、通晓、广博、一般、共同等多种含义;“识”者,具有认识、知识、见识等含义。“通”、“识”二字组合的“通识”一词,是指“识见通达”而与“凡学”相对。在科举制下,各类教育以培养行政官员为基本导向。隋唐科举,以分级考试为手段,采用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等考试形式,检测应考者的知识程度与能力高下,选拔“通识”人才。史载:“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精熟一经者,为进士;通达律令者,为明法。其人正直清修,名行孝义,旌表门闾,堪理时务,亦随宾贡,为孝弟力田。”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六科,为“求才之本,必取精究理实而升为第,其有博综兼学,须加甄奖,不得限以常科”《唐六典》卷三十《三府督户州县官吏》;卷四《尚书礼部》。。为了纠正官学之弊,朱熹在书院教育中,力倡“德业”与“举业”并重。其所订《白鹿洞书院揭示》,便将儒家理想人格化为了书院师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言简意赅,影响深远。这些“揭示”条文,体现了理学家培养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张亚群:《君子人格与书院教育》,见高峰等主编《中国书院论坛》,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

潘光旦认为,理学与科举的流弊是导致中国教育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启发变成训练的三个因素之一。他辨析“教”与“训”的差异:从字面上看,“训是有言之教,教是无言之教”;“训”与“教”是政治与教育的一个基本分别,“政治用得着训,而教育用不着训”。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与《学记》里,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教”字也用得很省:分别只有7个和18个“教”字,并且与狭义的教育没有多大关系。相比之下,“学”字用得较多:《论语》里至少有56个“学”字,《学记》里有48个“学”字,甚至题目也用“学”字,而不称“教”。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义的”。它说明,儒家先贤的教育理念中,“自动的学重于被动的教”;“真正的教育,不但教别人能自动的学,更教自己作进一步的学的功夫”。潘光旦:《说训教合一》,见潘乃容、潘乃和选编《潘光旦选集》第3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139页。

对比官学与早期书院在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颇能反映科举制下教育方法的变化。宋代书院秉承儒家通识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朱熹认为,学问靠自己积累,义理靠自己探索,为师者只是引路人,只负指导学生读书之责。他指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宋元学案》卷四十八《晦翁学案》。朱熹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升堂讲说,认真读书、自行理会,互相切磋、质疑问难,优游山水之间,等等。朱熹门人后学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六项。元代程端据此编著《程氏冢塾读书分年日程》,用以指导学童读书。

相比之下,官学教育主要以应试为目的,实行训诫教学方式。办学者只重视月课、季考,很少有实际教学活动。明清时期,这种教育状况日趋明显,难以满足学者研习学问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其他教育家如周敦颐、程颢、程颐、范仲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等人,聚徒讲学,也莫不把人格养成置为首位,故深得学生崇敬。学生从书院教育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元代书院官学化后,逐渐沦为科举附庸,但在王守仁、顾宪成、阮元等著名学者主办的书院中,注重人格教育之余风依然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儒家通识教育的传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受科举入仕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从唐代开始就产生了应试之学的弊端。及至宋代,“德业”与“举业”矛盾逐渐加深。南宋太学已沦为“声利之场”:“士之有志于义理者,既无所求于学,其奔竞辐凑而来者,不过为解额之滥,舍选之私而已。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教学缺少“德行道艺之实”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九《学校贡举私议》。。为了纠正官学之弊,宋代朱熹等人创立民间书院教育,力倡“德业”与“举业”并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在朱熹的设想中,道德养成被视为人才模式的核心。王阳明认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是“明人伦”,就是要精通儒家伦理道德,将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准则。此外,王阳明还将书院的道德教育与自己的学术主张结合起来,认为书院教育应启发良知、培养圣人,即所谓的“致良知”。书院教育,还具有自由之中学的传统和探究学术的风气,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启发、交流与辩论,强调“自学”、“自得”。正是这种自由探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对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赖功敏在《书院教育的“对话”精神及其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中国书院教育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在精神即‘对话’。这种对话具有自然特性,对人格形成实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它的实质在于通过对话达到一种真正的人性的觉悟。它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对道德理想与知识独立的追求。正是通过对话这种生动而有活力的形式和过程,教育的陶冶力量才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并渗透到心灵的深处,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在物质,使完善人格的形成成为可能。”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即使是应举,也不是死读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科举是士人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科举选拔“通才”的需要,读书人注重儒家经典的背诵与领会,学习文史、法律、时务知识和写作技能,扩大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由此推动了传统通识教育的发展。儒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贯穿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语言训诂等多学科。为考中进士、士人不仅须精通儒家政治哲学,还应兼通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法律乃至自然知识。历史上科举出身的著名学者,多具有“通识观”。唐代刘知几撰写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提出“史才”、“史学”、“史识”为史家三长,而尤重史识。清代章学诚首倡“六经皆史”说,所著《文史通义》,品评古今学术,与《史通》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之双璧。

科举人才,既是官员,亦是学者;既能临民行政、断案理财、兴修水利,也多能吟诗作文、著书育人,成为诗人、文学家、教育家,可谓“通才”。唐宋八大家,除苏洵外,均出身进士。白居易、苏轼曾任官杭州,政绩与文学成就俱佳,不仅《长恨歌》《琵琶行》《赤壁赋》流传千古,而且西湖“白堤”、“苏堤”扬名至今。明代状元杨慎,“枕籍乎经史,博涉乎百家”李子广:《状元诗人考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以文学著称于时。其佳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脍炙人口,为《三国演义》所引用而家喻户晓。科举出身者之博学多才,于此可见一斑。

(三)注重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儒家传统教育除了造就君子人格外,还注重生活品位、审美情趣的培育。在文化技能上,一般的士子大都具有一定的书法、吟诗、绘画的才能和艺术鉴赏水平。科举考试以文取士,应举者也多注重文字书法,培养书画审美情趣。南宋赵彦卫指出:“唐人书皆有楷书,今得唐碑,虽无书人姓氏,往往可观。说者以为唐以书判试选人,故人竞学书,理或然。国朝亦重楷法,如欧阳永叔、蔡君谟诸公是也。自苏、黄、米一洗翰墨蹊径,而行书多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78页。科举考试推动了唐代士人书法水平的普遍提升:“不论在学的生徒,应考的举子,当官的,以及依靠抄写为生的书手、经生,都讲究书法,成为一种风尚。唐朝书法的特别发达,造诣很高,绝不是偶然的。”韩国磐:《卜天寿〈论语郑氏注〉写本和唐代的书法》,见《隋唐五代史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宋代以下,科举始行糊名、誊录制度,书法功利性虽降,但仍是士人从政必备能力之一和身份标志,为举子所重视。

在绘画艺术方面,科举人士也颇有造诣。如苏轼开中国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晚清状元翁同龢,“以书家之笔作画,写文人意境,且笔墨俱佳”邹建东:《山水清音,平淡天真:翁同龢山水画赏析》,载《东南文化》,2004年第4期。。另据《中国画家大辞典》记载,明代画家2070人,其中进士84人,举人13人,二者约占画家总数的4.78%。进士之中,以万历朝为最多,有19人;其次是嘉靖、崇祯两朝,各为15人和11人。进士画家中,以山水画见长者达37人,其中以“华亭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最为著名;花鸟画家则有张益、卢瑛等7人;人物画家有侯钱、王继贤2人。黄金来:《论明代科举制度对绘画艺术的积极影响》,载《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上述事例表明,科举制下,以选拔官员或准官员为目标的科举考试,尽管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但在其审美情趣上的作用仍是不言而喻的。

四、中国古典教育中的书香门第和家学渊源

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家族依靠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连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为社会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较为著名的有古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蔡邕、蔡文姬父女,曹操、曹丕、曹植“三曹”,颜之推、颜师古祖孙,王通、王勃祖孙,杜审言、杜甫祖孙,杜佑、杜牧祖孙,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近现代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钟书家族,俞平伯家族,冯友兰家族,梁启超家族,傅雷、傅聪父子,汤用彤、汤一介父子,杨武之、杨振宁父子等。书香门第教育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人们常用两句诗来形容这些书香门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表征,并把这条规则代代相传。正是因为有了“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才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气质高雅、行为得体。具体来说,书香门第是怎样培养下一代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济世情怀和安身立命的智慧呢?我们以近代几个著名的家庭为例: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

在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后,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周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抄写整齐。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的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着深刻的认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梁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多学些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陈寅恪,著名的国学大师,自13岁起留学欧美诸国20余年,先后学会日、英、德、梵、巴利、蒙古等十几种语言,清华四大导师之一,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他的学术融汇中西古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陈寅恪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寅恪六岁起在家塾和家办学堂读书,陈家私塾除讲传统的经史子集之外,还开设当时尚属新潮的数学、英文、音乐、绘画、文体等课程。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陈寅恪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陈寅恪后来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及思维习惯等,都得益于童年深厚的国学功底,这是他成材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类推荐
  •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自我开发的能力、习惯和性格决定一生、社会交往和生存能力,旨在为父母提供一些观念和方法,让孩子学习社会生存的能力。
  •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甘肃发展报告(2005)》是甘肃省统计局向社会各界推出的、关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预测的综合性的年度分析报告,是创刊以来的第2本。其内容丰富、全面,数据权威、翔实(注:为忠于原著,重要文献篇中的数据未作更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甘肃发展报告(2005)》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全省篇,包括2004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二部分为地区篇,包括十四个市州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及对2005年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分析;第三部分为专题篇,是统计工作者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专题分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美、自然美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这些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到了。那么艺术美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从现有的考古学材料看,人类艺术的最初起源,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有不少艺术一开始就是和劳动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它们并未直接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过程的一部分。中学生要懂得的和会欣赏,本书主要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某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述妇女相关问题的精华之作。当此妇女理论研究热潮兴起之际,为提高我国妇女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为了促进中国妇女研究与世界学界的交流,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女权主义文献中精选出十二篇翻译汇编成书。本书的出版,将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关心当代西方社会状况与女性问题的读者开启一扇了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大门,了解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们的研究正在何种层面上进行,以及我们同她们的差别或差距。
热门推荐
  • 校花的贴身邪少

    校花的贴身邪少

    一个天资过顶的修炼弟子,被师傅叫下山去参加国家机密组织,为了隐藏身份进入校园读书,可是进入校园后命犯桃花,校花们都对他投怀送抱,从此他结黑帮,泡妞,灭势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心有灵犀

    tfboys心有灵犀

    三个身份未知的少女和tfboys的一点一滴。
  • 苗小不渺小

    苗小不渺小

    浮游且可偷生,看善良打败美貌,如小强般活着的苗小绝不渺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融月夏

    花融月夏

    她,榭雪焰!她,司马圣歌!她拥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榭雪焰,拥有着她一生精彩的爱恨情仇!司马圣歌,又是拥有着什么呢?爱情与权力的权衡,爱人到底何去何从?
  • 穿越后我成了皇后娘娘

    穿越后我成了皇后娘娘

    打游戏睡着了,一觉醒来却穿越了,我去,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什么鬼?
  • 神医凰女误惹妖孽王爷

    神医凰女误惹妖孽王爷

    What我堂堂21世纪顶级杀手,十项全能,居然穿越了!穿越了还不要紧,哦,天爷啊,我为什么是废了呀?不过不要紧,老天爷看着吧!且看我如何逆天改命!炼丹很难?呵我随手一练就是极品!陈法铭文很复杂?我学学就会!没有妖兽?对的神兽都因为我的容颜,主动认主!等着吧!
  • 泡妞秘籍录

    泡妞秘籍录

    这是一本专门教人泡妞的书,它颠覆了传统,反对了各种泡妞高手的经典语录!你认为那些死板的语录,能教你泡妞吗?你认为你朋友会完全的教你吗?你想单身一辈子吗?(你要反对!)我不管你多有钱,你多失败!只要你不傻,灵活运用了你就是泡妞高手!我反对一切泡妞小伎俩,我反对一切金钱泡妞高手,我让你第一时间猜出女孩子心里想什么?你绝对没有听错!看完这本书,你绝对早已不是凡夫俗子!
  • 阴差驾到

    阴差驾到

    与其守着大梦一场的余生发呆,倒不如让现在就变得轰轰烈烈来得痛快些,人生嘛,活该如此……这是一个荒诞但是合理的故事。